雷军在一次访谈中曾说到,(创业公司)做到一个差不多的规模,把公司卖掉,其实也是创业者很好的选择。创业本就是九死一生的事,与其在大浪中为企业的生存挣扎,及时将自己的努力和心血卖出变现,不失为一种选择。但是,创业者卖掉自己的公司,这件事就完了吗?
答案当然不会这么简单。
创业需要创业者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创业者的人生意义和身份认同都维系于公司。然而,当创业者把自己的公司卖掉(如今,这种事情越来越频繁)之后呢?创业者或许得到了一大笔财富,但也会因此失去方向,茫然无措地面对这个重大的问题——接下来该做什么?
一些创业者反复说,他们真希望在卖掉公司之前就多想想这些问题,希望有人能预先提醒他们,卖掉公司会让人如此迷茫。因为创业者最主要的社交圈是围绕着公司建立起来的,创业主宰着他们的身份认同,也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
有趣的是,新到手的财富带来的问题基本是个人转型方面的。极少有创业者会因为这些财富与家人或朋友产生严重矛盾。少数人提到,他们与亲友的关系偶尔会变得紧张,有些亲友希望得到馈赠,有些人不愿意收受礼物。然而,绝大多数人与亲友的关系都变得更加密切了。
即便有所准备,在卖掉公司的头一两年里,人们还是会经历一段很艰难的适应期。创业者在卖掉公司的第一年里,往往会在以下两条路里选一个:出国旅行、重新装修房子或买新房,逃离因空虚而产生的失落感。或先经历一个过渡时期,然后删掉那些不满意的活动。看书、休假、找人生教练做咨询、写日记等都有助于度过转型期。
那些已经卖掉公司的创业者建议说,在第一年,除了处理一些急迫的税务问题和房产规划之外,不要急着做其他的事,给自己和家人留一点调整时间。财富会让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感到迷茫,配偶和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可能会被打破。得到财富之后,和真正的朋友以及绝大多数家人的关系都变得更加牢固,然而,由于价值观不一致,也有人离婚或家里出乱子。
采访的两个案例中,创业者在卖掉公司一两年后就找到了满意的新事业,也都在同一个时间段创立了杰出的非营利组织。有两个人在6年和9年后翻开了人生的新篇章。
然而,其余创业者在3年或更长的时间内,人生都一直是虚幻而难以捉摸的。在这段所谓的“不够充实的漫游期”中,他们出国旅行、写书、成立基金会、在家工作、掌握复杂的投资理论与实际操作、创立有趣却失败的公司。他们都说,除非所做的事能够吸引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否则就不能说自己找到了充实的新事业。然而矛盾的是,他们中很多人表示,不会再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事业中去了,而会一直做些其他的事情,例如慈善和公益事业、教书、投资等。
在学习财富管理的后期阶段,绝大多数人渐渐懂得了保留财产,保守地投资。绝大多数人都找到了值得信赖的顾问,他们会继续在投资金额中划出一定的比例,直接投给某些公司,但选择范围更为集中,对象也更加精挑细选。在后期,创业者们也已经成立基金,做好了地产计划。绝大多数受访的创业者都选择把大笔金额投入地产和慈善机构,把相对较少的金钱留给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