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天气经常刮风而且干燥。在这样的环境下,身体的水分很容易流失。所以很多人会出现眼睛干涩、鼻子发痒、口干、干咳、痰少、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有的还会出现大便干燥、便秘等。出现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是体内缺水,要注意水分的补充。
我们体重的60%~70%是水做的,男女都是水做的。越年轻,水占的越多。虽然水的成分很简单,但它在我们的身体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体关节的润滑,唾液,消化道分泌的胃肠粘液,呼吸系统的气道粘液,泌尿生殖道粘液等等都离不开水。当水分不足时,就会出现上面提到的各种“秋燥”症状。对付秋燥,第一件事就是多喝水。喝足够水的四个重要姿势是:
1、主动喝水,不等口渴再喝。
通常情况下,我们是被动喝水的,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口渴的时候喝水。事实上,当你口渴时,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虽然这个时候喝水可以补充流失的量,但并不是最佳时机。此外,口渴时容易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胃肠道负担,稀释胃液,影响消化。
2、少量多次,随时随地喝。
一天中任何时间喝水,原则是几次,每次1-2杯。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水,可以降低血液粘度,增加循环血量。早晚各喝2-3杯水,既能补充水分,又能增加工作效率。晚上睡觉前一小时喝一杯水,可以为身体储存水分。
3、首选白开水,远离含糖饮料。
开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是最符合人体需求的饮用水。白开水干净卫生,简单经济,是最好的选择。矿泉水、矿泉水、纯净水等。也可以作为一种选择,但不宜作为主要饮用水。过量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超重、肥胖和龋齿的风险。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4、除了喝水,果蔬汤粥也能补水。
我们常常认为水只能通过喝水来补充。事实上,蔬菜和水果含有80-90%的水分,每一餐蔬菜和水果都可以补充水分,对健康有很多好处。粥、汤等食物水分多,也能补充水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