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冷头暖脚”,这里就来了温度的问题。很多人想知道什么是“脑温”。其实临床上并没有独立的“脑温”概念,只是对脑温调节功能的统称。一般来说,人在健康状态下,大脑温度和体温一般是一致的,最多有1左右的波动。但是,人是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活动的自主状态。即使在正常体温范围内,口腔、腋窝、直肠的温度也是不一样的。只能说身体各个部位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
一般来说,内脏和躯干中心附近的体温较高,而四肢的温度相对较低。在测量体温时,人们通常只关注腋窝的温度,但谁来决定我们的体温呢?是大脑,特别是下丘脑。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当人体受到外来病菌入侵或感染时,下丘脑会发出信号,提高温度以杀死病原体,所以当人生病时,人就会出现发烧的症状。
除了大脑内部运作引起的温度变化,外界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寒冷地区,人会出现“大脑疼痛”和“头皮发麻”的症状,这其实是外界温度低导致的大脑温度降低。极热天气下的“中暑”,是由于体温调节机制崩溃,导致大脑温度升高。诚然,疲劳、紧张、愤怒会让人“头脑发热”。美国心理学家测量了比较情绪化的参与者的大脑温度,发现他们的温度确实比平时高。
大脑“降温”后还会给身体带来哪些好处?
治疗失眠多梦。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团队选取相同数量的失眠症患者和非睡眠障碍者,让受试者戴上“冷水循环帽”,测量睡眠时间。结果,失眠症患者入睡大约需要13分钟,而非失眠症患者入睡需要16分钟。医学证明,由于失眠症患者的大脑额叶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温度调节往往更高,进而影响睡眠速度。
保护受损的脑细胞。乔立言说,临床上的“低温治疗”是利用低温保护患者受损的脑细胞,使其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降低脑细胞的代谢率和耗氧量,减少脑细胞的自溶坏死,减少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发生。80年代末发现脑温下降2~3,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对心律失常、凝血障碍、电解质紊乱等疾病有非常好的治疗前景。
减轻压力,激活思维。中医有句话叫“冷头暖脚”,意思是让头部保持一个相对凉爽的温度。唐代名医孙思邈说:“不能在头上放火,否则容易引起头痛、头晕等疾病。通常,用冷水洗脸或洗冷水澡也可以使我们头脑冷静,有助于缓解压力,清醒大脑,预防感冒。
低温治疗对部分脑损伤患者有保护作用,但正常健康人不应刻意追求“低温醒神”,略低于正常体温即可。
慢节奏的“冷疗大脑”:
“低温疗法”并不适合健康人,但健康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增加大脑供血,使心脑平静,从而达到保健、养生、养精蓄锐的目的。
不能少睡。在睡眠状态下,呼吸变慢,血流速度稳定,体温也会下降一点,大脑温度也会相对“冷却”,进入更深的睡眠,帮助恢复体力。
打哈欠是一种财富。美国宾汉姆顿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大脑,如计算机,在温度较低时工作效率更高。嗜睡会增加大脑深层温度,而打哈欠像散热器一样,会降低大脑温度。
太极拳中的瑜伽。有些人会想,我们放慢节奏为什么还要运动?运动后,大脑温度会再次升高吗?这种温度
快乐是最重要的。人脑中有很多神经递质,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好的心情可以避免焦虑和抑郁,减轻大脑的负担,避免过度忧虑造成的大脑温度调节失衡。
衰老过程中男性大脑萎缩速度快于女性
最新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论文称,挪威奥斯陆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在衰老过程中,男性大脑在更多区域出现体积缩减,萎缩速度也普遍快于女性。
团队分析了来自4726名健康参与者的1.25万份磁共振成像脑部扫描数据,每人间隔3年接受两次以上扫描。结果发现,男性在更多脑区中出现了明显的体积减小。例如,负责处理触觉、疼痛、温度及身体姿态的中央后皮质,男性每年萎缩约2.0%,而女性为1.2%。研究人员指
0评论2025-10-1719
特定神经元有助大脑微调血糖水平
在禁食或低血糖等压力情况下,脑部能调控葡萄糖释放,但这种调控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却鲜少被关注。据最新一期《分子代谢》杂志报道,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下丘脑的一类特定神经元能帮助大脑在日常情况下维持血糖水平。
过去50年的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会导致血糖水平波动,尤其是在糖尿病患者中。一些神经元位于下丘脑的腹内侧核(VMH),该脑区负责控制饥饿、恐惧、体温调节及性活动。
此次,研究团队关注
0评论2025-08-2844
一种关键蛋白可能是调控大脑衰老的“主开关”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科学家发现,大脑衰老背后隐藏着一种名为FTL1的关键蛋白。实验显示,过量FTL1蛋白会导致小鼠记忆力衰退、大脑神经连接减弱以及细胞反应迟钝。一旦阻断这种蛋白,老年小鼠就能恢复年轻时期的大脑功能与敏锐记忆力。这一突破性发现表明,FTL1很可能是调控大脑衰老的一个“主开关”。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衰老》杂志。
大脑中负责学习和记忆的关键区域——海马体,尤其容易受到衰老的影
0评论2025-08-2540
按摩面颈部就能“清洁”大脑?
在忙碌的工作中,你是否常有这样的时刻:一天高强度脑力劳动后,傍晚时分大脑仿佛宕机了,反应变慢,只想放空?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座始终在运转的工厂,连续工作会堆积“垃圾”,也就是代谢废物。如果这些垃圾清不出去,就可能成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罪魁祸首”。
科学家早就知道,大脑有一套自己的“排污系统”,即脑脊液。它是一种透明的液体,像清水一样在脑组织间流动,把大脑代谢的垃
0评论2025-06-1029
分子工具能精准“开关”大脑回路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美国南加州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两款“黑科技”,其能像开关一样选择性且可逆地断开脑细胞之间的连接。这一成果发表于新一期《eLife》杂志,有望改变脑科学研究,并为治疗癫痫、成瘾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开辟新途径。
在研究中,该团队从大脑自带的“回收系统”获得灵感,开发出两种分子工具:靶向兴奋性突触(让神经连接更活跃的突触)的PFE3和靶向抑制性突触(让神经连接更少的突触)
0评论2025-05-1954
大脑学习新事物如何“各司其职”
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学习新事物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是新的工作任务、最新流行歌曲的歌词,还是前往商场的新路线,我们的大脑都在不断地适应和吸收这些信息。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一切是如何在我们大脑中发生的呢?
想象一下,你的大脑就像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宇宙网络,由数万亿个突触(即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点)组成。每当你要学习新东西时,这个网络就会开始精心策划一场变革,某些连接会因新信息而变得更加强大,而其他
0评论2025-04-2350
重庆大学发布“智慧医疗大脑”和“未来AI医院”建设方案
中新网重庆3月16日电 记者15日从重庆大学医工融合创新大会上获悉,该校发布的“智慧医疗大脑”和“未来AI医院”建设方案,描绘了AI技术推动医疗模式变革的未来画面。
据介绍,在未来的AI社区医疗仓里,为患者进行的医疗服务将转变为健康服务。AI医生通过数字扫描+AI辅助诊断,借助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可为患者进行精准病理分析。AI病房由护理机器人、智能病床、生命感知系统所构成,可实现全时段无人智慧管护
0评论2025-03-1675
我国科学家揭示人类大脑皮层复杂布局
本报北京2月19日电 (记者吴月辉)当我们思考、学习、感知世界时,大脑中的神经网络正在悄无声息地运转。千亿个神经元通过数以万亿计的连接,将信息高速传递。这些复杂连接的布局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不同脑区如此规则地分布在大脑皮层?记者19日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该所脑网络组团队通过研究揭示了人类大脑皮层连接拓扑结构与遗传特性的内在关系,相关研究已在《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人脑在胚胎发育时就已经
0评论2025-02-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