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全球首创糖尿病新药获批上市

2022-10-11 08:32820

历经十余年长跑,全球首个糖尿病新药“冲”过终点线!

10月8日,国家医药产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华凌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凌药业)申报的一类创新药多列汀片(商品名:华糖宁)上市。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批准上市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用于治疗成人II型糖尿病。它可以重塑人体的血糖稳态,具有从源头缓解糖尿病的潜力。

“扎根张江11年以来,我们一直秉承立足中国,研发世界原创新药的理念。多列汀片的研究推进了十年,数据堆了三卡车。是世界首创,没有先例可参考。”中医创始人陈力博士说。

此次获批的多列汀作用于胰岛素、肠道内分泌细胞、肝脏等葡萄糖储存和输出器官中的葡萄糖激酶靶点,改善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稳态紊乱。这种药物的上市为II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葡萄糖激酶是人体内的血糖传感器,它的失效是导致型糖尿病的根本原因。”陈力简介。麦胶蛋白片已被批准用于两种适应症:一是单独用于治疗未经药物治疗的新成年型糖尿病患者;二是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治疗已单用二甲双胍但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的成年型糖尿病患者。

从临床前试验到一、二、三期临床试验,再到上市,多利迭片的整个过程都是由中国的科学家、临床专家和中国的企业共同主导的。

张江强大的药物研发生态系统为华凌医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药物研发的上百次实验,到上亿片的生产,整个过程都得到了张江的大力支持。多利迭片是“张江R & ampd和上海生产”,也是上海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推动创新成果快速上市的成功案例。

在坚持打造全球原创新药的过程中,“联合”研发公司;d模式大放异彩:上海药研所实验室用于技术研究,药明康德公司实验室对外开放,委托上海德西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药品。解决了药物研发过程中动物实验、细胞实验、生物试验和产品生产的诸多问题。

从研发的开始。从2012年张江d项目到2022年获批上市,多列汀片见证了创新药物研发的十年变迁;上海的环境。多列汀片二期临床试验期间,是否自行建设生产基地是陈力最头疼的问题:“在二期临床试验完成前,投资2亿元建设生产厂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在二期临床试验后才开始建厂,肯定要两三年。”

MAH的实施让这个困境亮了起来。作为首批MAH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华灵药业节省了上亿元的建厂成本,加快了临床研究进程。“MAH使华凌能够采取合作创新模式,携手药明康德、德西诺等合作伙伴,在保证质量和供应的前提下,加速产品研发和后续生产。”陈力说。

据浦东新区副区长吴强介绍,“华凌药业总承包方”长期不自建实验室、动物室、车间,充分利用张江药谷生态圈,推进新药研发。MAH体系帮助华凌医药完成了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据介绍,浦东在MAH制度、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便捷通关、知识产权服务等“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方面的试点,促进了张江生物医药产业环境向药品生产和商业运营的发展。《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张江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建设规定》的颁布,为我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中国造”与“中国购”何以同火(评论员观察)
中国好物圈粉海外的方式,越来越多了。今年夏天,中国厂家创新生产的移动分体式空调,安装简单、不用打孔,既契合建筑保护需要,又引领环保节能潮流,让许多原本并不热衷于买空调的欧洲人提高了购买意愿。除了价格实惠、品类齐全,如今的中国制造还常常有意想不到的创新。最近,一位美国博主为父亲送上一顶中国制造的太阳能风扇帽,作为父亲节礼物,正在户外烧烤的父亲戴上帽子后开心得手舞足蹈起来。视频发布后在社交平台爆火,助

0评论2025-08-294

3D打印神经支架可用于修复脊髓损伤
科技日报北京8月28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研究团队首次展示了一种突破性方法,将3D打印、干细胞生物学与实验室培养组织技术融合在一起,为修复脊髓损伤带来了新希望。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先进医疗保健材料》。 据美国国家脊髓损伤统计中心数据,该国有超过30万人患脊髓损伤,目前尚无有效手段完全逆转由此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和瘫痪。治疗的主要障碍在于损伤后神经细胞的死亡以及神经纤维难以跨

0评论2025-08-292

医保影像云数据共享路径建设再提速
本报北京8月28日电 (记者孙秀艳)为加快推动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国家医保局全力推进全国统一的医保影像云数据共享路径建设。国家医保局信息显示,在各地医保部门的积极响应和高效协同下,医保影像云数据共享路径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截至2025年8月20日,全国已有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西藏、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共2

0评论2025-08-291

更多医疗机构将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
本报北京电(李洋雪)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残联近日印发《关于开展残疾人友好医疗机构建设的意见》,要求更多医疗机构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切实改善残疾人就医体验。  意见明确,医疗机构要设置符合标准的无障碍标识、无障碍停车位(含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设立低位服务窗口,设置无障碍卫生间。挂号、叫号、缴费等自助公共服务终端设备,具备语音、大字等无障碍功能,或保留现场指导、人工办理等传统服务方式。  意见鼓励医疗

0评论2025-08-291

让呼救者得到更快更专业救治(民生改善在身边)
“你好,广州120,是需要救护车吗?”  一天上午9时39分,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调度员梁雯婷接到了一通特殊的来电。在13秒的通话时间里,电话那头迟迟没有人说话,多次耐心询问也没有回复。“是误拨电话,还是有紧急情况?”梁雯婷内心正疑惑,电话断线了。  梁雯婷立即回拨,多次回拨后,电话再次接通,这次,听筒里传来AI语音播报的声音,反复说道:“你好,我是一名聋哑骑手”“你好,我是聋哑人”。梁雯婷的心

0评论2025-0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