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在体检中出现颈动脉斑块。这个看似老年的问题,也逐渐年轻化了。通常发现斑块,人们会想到血管堵塞、脑梗塞……那么,发现颈动脉斑块真的有那么可怕吗?你到底要不要治疗干预?哪些情况需要特别注意?今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尊教授为您详细讲解颈动脉斑块带来的健康问题。
迷茫眩晕
警惕颈动脉狭窄。
在说颈动脉斑块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颈动脉的位置。颈动脉,顾名思义,就是位于颈部的动脉。在颈部一侧,左右各有一条颈动脉(颈总动脉)的主干,然后从颈部延续到头部,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颈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头部、面部和颈部,是大脑的主要血管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为大脑提供新鲜血液和氧气,维持大脑的正常运转。说起颈动脉脉搏,大家都不陌生,在急救中是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
在神经内科门诊,每天都有很多患者拿着一张标明“颈动脉斑块”的检查单。人们经常问医生:
这严重吗?一旦堵住了,我就脑梗了,对吧?
我祖母死于大面积脑梗塞。我会吗.
我的记忆力越来越差。和它有关系吗?
经常头晕头痛,不会是它引起的吗?
这个斑块是我的“三高”造成的吗?
只是一小块补丁。有什么大不了的?
……
很多体检发现有斑块的人都对此感到焦虑和担心。刘教授恭敬地提醒:发现颈动脉狭窄不要慌,但不能“放任自流”。你最好来医院看看专家。
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时候,如果出现“人随着年龄变得迷茫”等现象,比如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刚看一会就睡着了;经常失眠,记忆力不如以前;吃饭时筷子经常掉在地上;你的眼前经常会出现一阵阵的黑暗和眩晕.警惕斑块引起的颈动脉狭窄。
阻塞斑块
就是这样形成的。
颈动脉斑块是指发生在颈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起始段,多见于中老年人。
为了明确动脉粥样硬化,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动脉。
动脉由三层组成,包括内膜、中膜和外膜。它们负责将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他们的血氧含量高,他们向身体的组织和器官供氧。年轻的时候,动脉的弹性很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伴有不良生活习惯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病变通常从动脉内膜开始,如脂质沉积、出血、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积等。使动脉中层变性钙化,动脉壁出现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增厚、硬化,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管腔狭窄。这是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的一般过程。
刘尊教授介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主要病因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包括原发性肥胖等有关。当然,如果一个人生活不规律,压力比较大,也会对斑块的发生和进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临床上也常见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但随年龄增长而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
不是所有的斑块
会“做事”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梗塞和外周血管疾病的常见原因之一。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大脑受到的影响最直接。一旦斑块破裂脱落,就可能引起急性脑梗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中风。严重时可导致瘫痪甚至死亡,这也是很多颈动脉斑块患者焦虑的主要原因。
颈动脉斑块必须介入?有了斑块,梗死的风险会增加,但不一定有斑块就会发生梗死。刘尊教授解释说,斑块和皱纹一样,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老化现象。大多数斑块发生长期脑梗死的风险很低。当然这需要专业的医生来评估,有的需要必要的干预。
截至2020年,中国约有2亿成年人有颈动脉斑块。据《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了解,其实大部分颈动脉斑块是不需要药物干预的。
颈动脉超声是临床上发现颈动脉斑块最常用的技术。如果你在体检报告里发现这些话,不要慌。有很多解决方法。关键是要及时就医。不管有没有症状,不管血脂高不高,都需要就医,合理干预。
这些话在报告里。
说明牌匾并不“安静”
颈动脉斑块离脑梗死有多远?可以通过超声波报告来判断。
刘尊教授强调,如果超声报告显示这种斑块的回声不强,或者斑块内发现血栓,或者纤维帽不完整,通常说明这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斑块,其梗死的概率会比较高。
检查结果中的“低回声”和“混合回声”字样,意味着斑块为不稳定斑块,导致脑梗死的风险较高。建议就医。
上面的话不在报告里怎么办?刘尊教授解释说:动脉本身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供血。如果动脉内有斑块,检查报告中报告的狭窄率在50%以上,说明这种斑块会导致远端血流受阻,血液灌注减少,容易导致脑缺血的一种表现:3354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晕、头痛、反应迟钝、神经功能障碍等疾病。
严重的脑缺血会造成脑功能不可逆的损伤,比如缺血性脑梗塞,甚至是死亡。专家提示,如果检查报告中有“血流不通畅”、“狭窄率大于50%”的相关字眼,同样需要就医干预。文/钟艳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