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癫痫是指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各种脑部疾病或代谢异常)的癫痫,即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癫痫,又称“症状性癫痫”。和“原发性癫痫”一样,“继发性癫痫”也有自己的特点。发作多发生在青壮年之后,发作类型多为局限性发作和精神运动性癫痫。在病因消除之前,很难控制抗癫痫药物的应用。
继发性癫痫是如何形成的?
继发性癫痫的形成是由于原有的正常脑神经细胞及其网络,不断受到与原发性癫痫灶受损细胞的突触联系的影响,最终获得细胞痫样放电的异常过程。
一般认为癫痫的病因有脑外伤、肿瘤、血管畸形、血管阻塞、感染、中毒、缺氧等。但是,并不是以上疾病都会有癫痫。因此,应注意探讨上述病变区如何使远处病变区的神经元产生与原发病灶相似的痫样损害,并有相似的异常放电和癫痫的临床表现。这些次级病灶代表癫痫样细胞群,它们不受上述初级病灶的直接影响。由此产生的继发性癫痫是原发病灶经治疗消除后癫痫持续发作或加重的原因。
继发性致痫灶的形成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依赖阶段,在该阶段可以记录到原发性癫痫的局部和对侧皮层中的癫痫样放电。两次放电都伴有一定的潜伏期,呈正电。如果原发癫痫灶无放电,则次发病灶区脑电活动正常。当原发灶被切除或药物治疗抑制后,继发灶的放电立即消失。
第二阶段为中间阶段,即原发性癫痫灶未分布,但继发性癫痫灶出现阵发性异常放电,脑电图可记录到棘波。此时,继发性癫痫灶的活动对原发性癫痫灶没有依赖性。但如果立即清除原发性癫痫灶,几周后继发性癫痫灶的放电会逐渐消失。因为中间阶段的继发性癫痫灶的神经元具有一定的同步放电能力,继发性癫痫灶可以自行异常放电,虽然此时没有原发性癫痫灶放电的影响。但是这种分布的兴奋程度是可变的。在原发性癫痫灶缺乏持续驱动的影响下,可自行逐渐消失,具有一定的可逆性。
第三阶段是独立阶段,表现为原发性癫痫和继发性癫痫之间的独立放电。当原发性癫痫灶被清除后,并不会导致继发性癫痫灶的消失。后者的放电继续存在或更频繁,临床上可能继续发生癫痫发作,甚至频率增加。说明继发性癫痫灶的脑细胞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永久性改变。
继发性癫痫灶损害的发生与原发性癫痫灶神经元的轴突投射纤维密切相关,与接触纤维的数量成正比。继发性癫痫放电的传导通路与杰克逊部分癫痫放电的扩散通路完全不同。后者直接扩散到局部附近的神经细胞,而通过胼胝体间接传播的情况很少,即使有也只是出现在癫痫发作后期。而继发性癫痫多通过胼胝体丰富的投射纤维、弓状纤维和上纵束的长距离投射纤维传导。聊城市人民医院骨科石建民博贺医生,互联网的本质是自由和分享。博贺博士真诚希望每一份宝贵的正能量都能在互联网中自由传播,为大家排忧解难。编辑陈壮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