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浙江 医养结合不断扩容

2022-09-16 22:471350

核心阅读

近年来,浙江通过发放财政补贴、开放配套政策、完善服务资源等措施,建立了多种医养结合新模式,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城乡服务一体化,可以满足老年人对健康医疗的新需求。

85岁的袁住在浙江嘉兴,他每个月都要去医院复查。因为出行不方便,他每次都要三个家人护送。他总是为此自责:“折腾半天,耽误孩子时间。”

不久前,的苦恼被袁消除了。通过“互联网护理”的医养结合服务,嘉兴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专科护士倪丽萍成为了他的家庭医生,每月按时上门服务,让他和家人连连称赞。

在浙江,有许多像杭州、嘉兴和温州这样的——个城市被确定为医疗保健结合的国家试点单位。浙江通过发放财政补贴、开放配套政策、完善服务资源等措施,在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在医疗机构提供养老服务,在医疗机构约定与养老机构合作,建立多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使医养结合服务从好到优。

预约线上线下轮次。

服务方式不断增加。

袁的居家养老服务,缘于嘉兴2019年推出的“互联网”养老平台“护士到家”服务体系,专注于解决老年人或残疾人、疗养患者、临终患者等行动不便人群,为他们提供慢病管理、康复护理等服务。市民只需手机操作,即可实现“网上预约、上门护理”。目前,共有26家医疗机构提供相关服务。2019年以来,已有近万人提供在线咨询和上门服务。

自2015年6月浙江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各市陆续出台文件,调整家庭病床、出诊费等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价格,明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拓展服务范围,开展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健康服务。

在温州乐清,丹溪镇四都卫生院全科医生王和同事们如期来到镇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量血压、测血糖,检查身体状况,并为老人开药、医嘱."每周都有两轮这样的访问。"养老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老年人只需刷医保卡缴纳基本药费,就能享受上门诊疗服务,方便又放心。

在温州,政府引导当地公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签约服务。相关收入扣除成本和按规定提取各项资金后,主要用于工作人员奖励,不计入绩效工资总额,向一线医务人员倾斜。

在推进机构间医养衔接方面,根据便民互利原则,浙江鼓励没有医疗机构或医疗服务能力较弱的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以多种形式签约合作,或通过服务外包、委托运营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为深化医养合同合作,浙江还建立了医养服务团队激励机制。医疗护理机构医务人员享受与医疗卫生机构同等的职称评聘、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待遇,鼓励退休医务人员参与医疗护理服务。

据悉,医养结合的主要方式有:

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已经同意合作。浙江医院制造

医疗机构转型发展医疗保健服务。主要通过整合医疗卫生机构现有医疗资源,向康复、老年保健等医疗机构转型,或根据服务需求设置老年病床。

旧社区的改造与利用

有效振兴土地资源

位于杭州拱墅区半山街道杭钢北苑小区29号楼,这家名为“阳光老人”的居家养老中心,人来人往。不仅可以提供测量血压、血糖等基本医疗服务,还可以提供护理床、爱心餐等日间护理服务。当地首个“失智老人护理站”也坐落于此,可为老人提供认知障碍筛查和康复训练。

虽然现在设施齐全,功能齐全,但两年前,这里只是一个废弃的自行车棚。车棚的再利用得益于杭钢北苑小区的旧小区改造。社区党委书记高秀雅坦言,老社区没有拓展空间,如何盘活闲置资源成为突破口。经过一番考虑,废弃的车棚成了首选。

带领社区专员、党员代表、居民楼负责人挨家挨户做工作。前期做了各种工作,前前后后投入15万的“阳光老人”就这样产生了。“目前主要由社区运营,通过医院等党建单位和党员志愿者轮换制,为社区老人提供日常医疗护理服务。”高秀雅介绍,自2020年12月建成运营以来,已服务3000余人。

在杭州,像杭钢北苑小区这样如何利用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增加医养结合服务空间的探索还有很多。“结合社区的规模和实际情况,我们在老社区综合改造提升中,整合、重组、优化了社区的资源,改建、增设了老年食堂、居家养老、医疗保健等配套服务场所,从而不断提高老年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幸福感。”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以来,养老服务场所57个,2.3万平方米。

在杭州,《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配建实施办法》将养老服务用房的量化指标纳入规划条件,按照就近、相似的原则。

对集中、医养结合原则,在所有出让类居住地块的规划条件中增加新建住宅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为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自有或其通过承租、无偿使用等方式取得并用于提供社区养老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在温州,当地也制定了细化优惠政策,鼓励将闲置设施资源改造建设用于养老服务场所。

  资源整合因地制宜

  城乡一体服务更广

  家住杭州余杭区百丈镇半山村的项飞前段时间忙得团团转,“母亲偏瘫在家离不开人,父亲又生病住了院,我得天天两头跑。”他无奈地说。

  困难能解决,要得益于母亲搬进了百丈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当初朋友推荐时,我还半信半疑,母亲习惯了居家养老,搬进养老服务中心我们能放心吗?”

  百丈镇位于余杭区西北部山区,2019年,百丈镇通过招投标方式引入区外优质第三方养老服务机构,并与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签订了紧密医养联合体合作协议,把城里流行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搬”进镇里来,逐渐形成了全覆盖、标准化的养老服务。

  在百丈镇副镇长钱哈诺看来,在镇里推行养老服务,要讲究因地制宜。“我们以镇级服务中心为支撑,5个村级服务站点为辅,形成了1个中心与5个卫星站。”在服务站,本村老人建立起动态生命健康档案,可提供上门助医、代为配药、健康监测等健康管理服务;养老服务中心则依托镇卫生服务站,提供包括康复训练、医疗护理等专业服务,对老年人形成了全周期照护。

  如今母亲在养老服务中心得到了专业细致的照护服务,让项飞曾经的顾虑一扫而光,“除了基础养老服务外,服务中心还请来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的医生为母亲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处处都透着细心。”

  为加强医养结合机构和设施建设,浙江通过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乡镇、村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设施统一规划、毗邻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在县域医疗资源配置方面,优先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设备、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的需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创造条件,开设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床位。杭州还率先启动紧密医养联合体试点工作,通过“医联体+”医养形式,建立医疗机构与医养结合机构间的业务协作、双向转诊机制,已有10家市、县级医院与33家医养结合机构签订紧密医养联合体合作协议。

  截至去年底,浙江全省设立医疗机构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达224家,开展医养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达133家,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有1762对。“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政策衔接、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纵深推进医康养护融合,更好满足老年人需求。”浙江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16日 15 版)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冬季如何科学进补?专家提示
人民网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乔业琼)今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立冬)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有记者提问,立冬之后天气越来越冷,很多人觉得“冬补就得大补”,担心不补就会抵抗力下降,民间流行用“膏方”进补,什么是膏方?膏方是否人人适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齐文升表示,冬季进补是古人的传统智慧,但是冬补不等于蛮补,膏方也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补剂,临床

0评论2025-11-061

国家医保局发布5起个人骗取医保基金典型案例
人民网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国家医保局官网消息,医保基金是守护群众健康的“救命钱”,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广大参保群众切身利益。当前,部分参保人利用门诊特殊疾病待遇、虚构用药需求、跨机构超量购药等手段,甚至勾结“药贩子”、医护人员形成团伙,将医保药品变为牟利工具,严重侵蚀基金安全、破坏医保秩序。为以案释法、以案警示,引导参保人自觉守法,督促医疗机构规范诊疗服务,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守护医保基

0评论2025-11-061

中疾控提示手足口病的8个常见误区
人民网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中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典型特征为口腔、手、脚出现疱疹或溃疡,多数患儿伴随低热,通常一周内可自愈。但需警惕少数病例可发展为重症,若出现持续高热、惊跳、肢体抖动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肠道病毒主要通过患者唾液、疱疹液、粪便及受污染的物品传播,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手足口病防控核心在于“防大于治”,通过勤洗手、通风、消毒、

0评论2025-11-060

300元以下,难购真羽绒服?
近期,羽绒服迎来销售旺季。有消费者反映,市场上“300元以下难购真羽绒服”,而一些高端品牌羽绒服售价高达三四千元甚至更高。对此,记者采访了羽绒服生产成本、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的情况。记者从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了解到,羽绒原料、面料和辅料、人工构成了羽绒服生产的主要成本,此外还有设计开发、仓储物流、渠道营销、税费等成本。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祝炜介绍,不同的羽绒原料在羽绒服总成本中的占比有较大区别。根

0评论2025-11-060

爬山,到底有啥魅力(四海听音)
走,爬山去!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休息时间,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爬山。日前发布的《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4—2025)》指出,2024—2025年,山地运动热度攀升。与此同时,在一些社交平台,“徒步”相关笔记点击量明显增加。爬山,到底有啥魅力?仁者乐山。山,是中国人追逐了数千年的浪漫。在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喜爱山的人。连接自然。山,能满足我们对自然的许多期望:可雄奇险峻,可灵秀动人,可

0评论2025-11-062

日行5000步或能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进展
科技日报11月5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医学》最新发表的一项长达14年的追踪研究表明,对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而言,每日步行超过5000步,可能成为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的有效策略。该研究首次通过客观数据揭示,适度运动可显著降低临床前期患者大脑中tau蛋白的积累速度,并减缓认知衰退。这一发现为老年人提供了明确且易实现的运动目标,也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干预开辟了新方向。 缺乏运动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已

0评论2025-11-060

微型神经植入物可监测脑活动
科技日报北京11月5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康奈尔大学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科学家联合,在3日出版的《自然·电子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称,他们研制出一种比盐粒还小的神经植入物,能够在活体动物体内持续无线传输大脑活动数据,时间长达一年以上。 这款名为“微尺度光电无绳电极”(MOTE)的设备,长度约300微米,宽约70微米。它采用砷化铝镓半导体二极管,通过穿透脑组织的无害红色与红外激光束获取能量。设备中的

0评论2025-11-060

泉州小吃 添彩“美食之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0月31日公布新一批“创意城市网络”成员名单,福建泉州市成功入选,获“美食之都”称号。街边不起眼的一碗面线糊里,盛着传承数百年的非遗技艺;古厝老巷飘香的姜母鸭,浓缩着独特的味觉传奇——这座刚被授予“美食之都”称号的古城,正用舌尖上的美味吸引大家的目光。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与美食的汇聚之地。以“山海融合、清鲜雅味、多元共生、市井烟火”为独特风味体系,承

0评论2025-1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