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爱上骑行,让健康、美景、快乐随行

2022-09-17 11:05540

骑行有多火?

看看夜晚的北京长安街就知道了。“原来‘刷长安街’遇到红灯,车能挨着斑马线停。现在就跟‘下饺子’一样,前边‘乌泱乌泱’停一大片人。”有着10年骑龄的骑行爱好者夏扬说。

区别于骑车通行,骑行运动不单单将自行车视为一种交通工具,这更是一项体育爱好,是一种将人、运动器械和大自然三者相互融合的运动方式。很多骑行爱好者平日在市区内骑行,假期便会选择“4+2”方式(即“4个轮子+2个轮子”)出行,开车到郊区或者人少的地方再骑行。

随着骑行成为一种时尚,线上线下自行车店生意火爆,甚至有些车型经常卖断货,可谓“一车难求”。而“一车难求”的背后,一方面是受疫情影响,人们远途出行有所减少,市内及郊区的户外活动受到追捧;另一方面,随着 《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 等政策发布,各地对骑行运动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建车道、办赛事、为骑行组织提供相关支持等措施改善了骑行环境。更重要的是,大众健康意识增强,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让骑行运动如乘东风。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在轻工业19个大行业中,自行车是为数不多的增速超过30%的行业,比整个轻工业行业增速高16.8个百分点。爱好者人数增多,骑行赛事也方兴未艾。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黄山国际山地车公开赛……各种赛事吸引了大量车手参加,骑行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推手。

而对于个体而言,爱上骑行,需要理由吗?

减肥减脂,既能兜风又锻炼身体

“起初,我骑自行车去上班是为了减肥。后来越骑越上瘾。我进了骑行的‘坑’,买了一辆山地车。”郑睿声称自己是自行车运动的初级爱好者,方便,不需要特定的场地,可以去骑行和锻炼身体是他选择骑行的原因。

作为一种有氧运动,经常骑自行车确实对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朱说,关于骑自行车对健康的影响,已经有大规模的研究。就研究结果来看,骑自行车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具体来说,骑行对肥胖、胰岛素抵抗、心肺功能下降有帮助,比如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减少内脏脂肪,这对我们的心血管系统非常重要,因为肥胖和胰岛素抵抗都是心血管系统的重要危险因素。保持骑行习惯的人,肥胖风险可降低39%,高血压风险可降低11%,糖尿病风险可降低18%。

但值得注意的是,骑行时要注意控制速度和频率,过度运动对身体有伤害。不同的人对运动的容忍度不同。朱建议,初骑者应保持轻度和中等运动强度,每次骑行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速度保持在15-20公里/小时,“不足30分钟达不到运动效果,超过60分钟可能对骨骼和男性前列腺有不良影响。”她建议每周骑行4 ~ 5次,骑行时间保持在每周150 ~ 240分钟。骑行过程中,心跳比正常情况下要快,微微出汗是合适的强度。如果你戴着心率仪,你可以用170减去你的年龄来计算目标心率。例如,20岁时的目标心率为150次/分钟,50岁时为120次/分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身体承受能力,增加骑行速度和持续时间。

朱特别强调,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不适合长期骑行,可以通过骑行达到改善心肺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目的。挑战极限的潜在风险可能大于锻炼带来的收益。

骑车不是下肢负重运动,对膝盖、脚踝等下肢关节磨损较小。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徐莉说,适度的骑行可以强健骨骼、肌肉和关节,但如果超过了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出现慢性损伤。和其他运动一样,运动后肌肉拉伸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腘绳肌、臀肌和股四头肌。但训练前,不要过度拉伸肌肉,否则肌肉力量会下降,导致膝关节损伤。

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告别“压力山大”

缓解压力,放松心情也是很多人选择骑行的原因之一。曾经是公路自行车手的季承出现了。在骑行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纠结的事情进行思考,告别“压力之山”。“多巴胺分泌多了,我们的抑郁症就会减轻。”

骑行对人的心理健康有什么影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李一花表示,骑行可以加快脑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提高神经元的活性,从而增加抗情绪应激的能力。此外,骑行可以让人脱离以往的生活方式,看到更多美丽的风景,让人心情更加愉悦,也有助于缓解新环境下的压力和紧张。

研究表明,骑行者不仅可以在骑行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心理收益,而且这些良好的心理收益可以延伸到骑行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带来“精力充沛、工作更有动力”、“有毅力、抗打击能力更强”、“丰富的经验和应对更多突发情况的能力”等积极效应。

李一花建议有焦虑、轻度抑郁、睡眠问题和对骑行感兴趣的人。

以尝试骑行。因为骑行能够看到更多美好的事物,对于阻断“生活没有意义、没有价值”这类负性思维有很大帮助。骑行还有镇定作用,有助于减轻精神性疲劳,缓解焦虑,利于睡眠。但有严重精神问题和正在服用镇静药物的病人不建议骑行。因为药物会降低身体的协调性,容易导致意外发生。

  满足社交需求 “社恐”也能变“社牛”

   在谈及是什么能让他清晨四五点上山骑行时,骑行爱好者陈志东直言,骑行朋友圈是他起床的动力。他说:“我是在农村环境长大的,本身就十分喜爱户外运动。和圈子里的朋友讨论新装备、约好日程调试新装备,这个过程很满足。”

   “在线下活动中,我经常问大家骑自行车的初衷是什么?有的人为了减肥健身,有的为了交友,还有的被骑行者的快乐感染,想要加入进来。举办了这么多活动,我还没有看到‘社恐’的人。在骑行圈里‘浸染’一段时间,再‘社恐’的人也变成‘社牛’了。”计成说,骑行可以让人暂时抛下社会身份,不带有功利目的地交友。在骑行过程中,无论何种身份,大家都一起协作、同甘共苦。

   为什么“社恐”能变“社牛”?李一花解释说:“骑行经历、装备作为骑行圈共同的兴趣爱好可以成为很好的话题切入点,能够缓解初次见面的尴尬,减少社交恐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初次加入的人也会很快放下心理防备。

   应注意的是,骑友在交流装备和经历的过程中应警惕攀比心理的产生。技术不断进步,自行车及配件更新迭代速度很快,前几年流行的v刹自行车近几年便鲜有人问津。过度追求新产品可能导致成瘾。

   李一花说,如果骑行会花费一个人大部分时间、金钱和精力,影响了正常的社会功能,不去骑行就感觉没有乐趣或者坐立不安,可能就已经“骑行成瘾”。如果骑行成瘾已经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很大影响,就需要一定的心理干预。心理干预第一种方法就是自我调整法,可以增加其他的兴趣爱好来转移注意力,减少对骑行的关注度,建立自身对于其他社会角色的责任感。如果靠自身无法完成,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求助于专业人士进行行为“脱敏”治疗。

  追求“速度与激情”不能忽视运动损伤

   骑行带来的身体损伤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于身体保持一种姿势进行反复运动,关节会循环往复用力造成的慢性损伤。手腕、肩、髋、膝、踝等关节都有可能出现慢性损伤。另一种就是出现意外事故造成的急性损伤,比如肩关节脱位、骨折,膝关节的韧带伤、半月板伤,甚至急刹车导致人被甩飞出去,头部、颈部、脊柱都有可能受到损伤。

   挑选合适的自行车、正确的骑行姿势和适当的运动强度是避免慢性损伤的三个重要条件。李旭指出,过长的自行车曲柄可能增加骑行时膝关节屈曲角度,从而增加关节压力,加大损伤风险。应根据自己的身高、腿长等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曲柄长度,在硬件上降低关节磨损的可能性。车座高度应与髋关节齐平。这样在脚踏踩到最低点时,膝关节屈曲角度为25度~35度,在脚踏到三点钟方位时,膝关节位于脚蹬轴正上方。如此便可以在膝关节发力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计成说:“骑行时正确的力量传导应该是屁股发力,大腿带着小腿直上直下地蹬踏,常见的错误姿势有膝盖‘外八’、脚踝乱动等,这不仅会浪费力气还会损伤关节。”

   李旭建议骑行爱好者重视骑行损伤。如果骑行过程中关节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要暂时停止骑行,必要时去医院就诊,明确疼痛原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并减少运动时间、降低训练强度和减少爬坡比例。

   误判自行车的速度是骑行中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骑行时不能一味追求‘速度与激情’,尤其是‘放坡’(走下坡路)和拐弯的时候要注意刹车减速。我曾在路上见到过很多次骑行事故,基本上都是骑太快导致的。”夏扬说。

   计成表示,熟手的骑行速度大概有30千米/时,高手能达到40千米/时~50千米/时的速度,“如果误判,想刹车时就来不及了”。此外,无视交通规则、路面地形复杂、视野受限、自身技术不过关等都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因此,在骑行过程中,骑手必须佩戴头盔,目视前方,手握刹车,准确预判,在危险情况下及时减速刹车。

   李旭还建议搭伴骑行。如果发生严重的急性损伤,同伴可以帮忙及时求救,“这时伤者不要尝试活动,应听从急救医生的建议。如果发生单纯的下肢损伤,不能负重走路就提示伤情可能比较严重,需要立即就医。”

   此外,专家提醒,骑行过程中还应注意环境和季节的影响。比如空气状况不佳、PM2.5浓度偏高时,骑行的健身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反而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夜间骑行由于视觉影响和反应时间延长容易发生事故造成急性损伤;夏天高温天气应注意补水和休息,避免中暑甚至“热射病”的发生。如果出现胸闷胸痛、气短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无法自行缓解则要及时就医。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人造细胞系统模拟自然细胞“交流场景”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4日电 (记者刘霞)荷兰和瑞士科学家模仿眼睛内的光感受器,合成出一种具备人工细胞器且能对外部信号做出敏感反应的原细胞系统。他们还使用这些原细胞,模拟了自然细胞间的“交流场景”。这一进展为开发疾病新疗法和人造组织带来了可能。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先进材料》杂志。生命的本质在于沟通。从微小的细菌,到复杂的多细胞生物,生物的繁衍与发展都依赖其细胞发送、接收和处理信号的能力。在最新研究

0评论2024-11-151

手脚冰凉怎么办(中医养生)
中医认为,温煦阳气、濡养阴血,才能维持四肢温暖。四肢不温,难以回暖,与“郁”和“虚”有关。例如,阳气虚弱者易受寒邪侵袭,肢体冷感明显,长居室内且活动少者更甚;阴血不足者不能濡养四肢,导致血虚、手足寒凉;脾胃虚弱者消化吸收差,易出现气血生化不足、四肢发冷。  冬季宜进行“日光浴”,背对阳光,温暖背部,温通膀胱经气,30分钟左右为宜,有助于肾中阳气升发。  采用中医外治疗法。艾灸合谷、关元、气海、足三

0评论2024-11-151

科学“减油”,为健康“加油”(知食点)
做菜吃饭,顿顿离不开食用油。食用油不仅能提供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更是烹饪各种美味佳肴的“灵魂”。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菜籽油、猪油、牛油、黄油……食用油种类繁多,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健康好油?当前我国居民烹调油摄入量较多,怎样科学“减油”、为健康“加油”?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优先选择植物油,还要经常换着吃  “作为烹调品,食用油不仅能为菜肴增色增香,

0评论2024-1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