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的易患人群主要包括有高危行为、免疫力低下和家族史等因素影响的人,而早期筛查和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风险。针对病因可从遗传、环境、生理和生活方式四大方面分析,以便有效识别高危人群并采取针对性预防。

1、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宫颈癌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这可能与遗传基因中的易感性有关,比如影响免疫系统和DNA修复机制的基因突变。对于这类人群,应从年轻时开始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比如HPV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TCT,筛查频率可在医生建议下适当增加。
2、环境因素
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诱因,尤其是高危型HPV如16型和18型。不安全性行为、多个性伴侣或性伴侣有高危行为史如吸烟的人更容易感染此病毒。不良卫生习惯和性生活早于18岁也显著提高发病风险。建议尽早接种HPV疫苗,尤其对于9-45岁的女性效果最佳,同时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生理因素
免疫力低下如妊娠期或服用免疫抑制剂、反复宫颈炎和其他生殖道感染如衣原体和淋病会增加宫颈癌的风险。这些生理因素会降低宫颈组织对病毒感染的防御能力。应注意保持身体健康,平衡饮食和适当锻炼以增强免疫力。同时,慢性炎症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比如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4、生活方式和外界因素
吸烟、长期口服避孕药以及饮食不均衡如缺乏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都会影响宫颈细胞的健康并增加癌变风险。建议高危人群戒烟,定期做健康体检,并注意摄取充足的蔬果,如橘子、菠菜、花椰菜等;如果有长期使用避孕药史,可与医生讨论其他避孕方式。

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宫颈癌危害的关键,如出现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异常分泌物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无论是否属于高危人群,每年定期的宫颈癌筛查对于女性健康极为重要,因为宫颈癌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通过筛查可以获得早期提前干预的机会。
胆固醇平衡破坏“元凶”酶锁定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研究团队发现IDO1酶在胆固醇代谢中扮演关键角色。实验证实,通过抑制该酶活性,可有效维持机体健康胆固醇水平,为治疗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多种重大疾病带来新希望。相关研究发表于美国化学会旗下《朗缪尔》杂志。研究揭示,当IDO1酶被阻断时,能显著抑制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这种调控机制意义重大,因为慢性炎症正是心脏病、癌症、糖尿病乃至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共
0评论2025-07-072
北方也有“回南天”? 近期天气为何又湿又热
近日,北方多地出现高温高湿天气,不少北方的小伙伴感受到有如南方般的潮湿后感叹:饼干软了,衣服也馊了,莫不是北方也有“回南天”?
北京也是受此次高温高湿天气影响的典型地区之一。数据显示,7月3日夜间到4日白天,华北地区相对湿度均达到85%以上,北京7月3日相对湿度甚至短暂达到了100%。北方地区天气为什么会如此湿热,正常吗?就公众关心的问题,科技日报记者6日采访了相关专家。
第一问:近期北方“桑拿天
0评论2025-07-073
餐厅送餐机器人撞伤孩子谁担责?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赋能各行各业,餐厅送餐机器人凭借智能化配送、降低人力成本等优势,在餐饮服务场景中广泛应用。送餐机器人若是在执行送餐任务时撞伤人,责任应由谁承担?日前,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人民法院审结一宗身体权纠纷案件,为智能设备在公共场所的安全应用敲响了警钟。
2024年3月16日,未成年人小贵(化名)随其母亲到潮州市某餐饮店用餐。其间,小贵在餐厅内跑动,由于避让不及,不慎被正在执行送餐任务
0评论2025-07-075
银龄触网不迷航,社区筑起“防火墙”
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期贵报刊登的“守护清朗网络空间”系列报道《网上“砖家”谁来管?》,让在社区一线开展工作的我们深有同感。
医疗健康等领域的“伪专业信息”,对老年人来说尤其难以分辨,例如有网络伪专家冒充中医世家传人或三甲医院医生,以“根治糖尿病”“抗癌特效”为噱头,兜售高价“秘方药”。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也是基层网络清朗行动的观察员,我想结合我们社区组织网络辟谣宣传活动的实践经验,分享社区如何为
0评论2025-0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