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面包糕点为何不再使用这种添加剂?

2025-02-09 11:00290people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自2025年2月8日起,脱氢乙酸钠(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不再用于面包、糕点、果蔬汁(浆)等7类食品,在腌渍蔬菜中的最大使用量也由1克/千克调整为0.3克/千克。

为何对这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调整?之前吃了添加脱氢乙酸钠的食品,是否有危害?怎样科学看待食品添加剂?记者采访食品安全专家予以解读。

为何调整使用脱氢乙酸钠?尽量降低风险

专家告诉记者,脱氢乙酸钠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对酵母菌、霉菌、腐败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过去几十年里被多国许可,广泛应用于食品中,以延长保质期。

那么,新国标为何对脱氢乙酸钠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作出调整?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介绍,对一种食品添加剂进行重新评估,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在安全性上有新的证据发现,需要重新评估;二是食品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当一种食品的消费量由少变多时,要考虑其中某种食品添加剂累积之后会不会超过安全限值。

此前,有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多次大量食用脱氢乙酸钠,可能造成动物取食减少、体重下降、凝血能力下降、肝肾组织变化等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认为,这类动物实验并不能证明人类少量吃这种添加剂也会导致同样危害,但往往会让人们对该物质有更严格的限量。比如,烘焙产品近年来消费量明显增多,其中的食品添加剂含量就需要重新考量。相对来说,腌渍蔬菜消费量并不多,所以只是降低了最大限量。

专家表示,食品安全追求“尽可能降低风险”。随着最新科研发现以及国内食品消费结构改变,食品添加剂使用也会相应作出调整,防患于未然。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三室主任张俭波表示,修订脱氢乙酸钠的使用规定,是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和行业实际使用情况调研作出的决策。

食用后健康风险有多大?摄入量决定安全性

脱氢乙酸钠已经在食品行业使用了较长时间。不少人关心:此前吃过这种食品防腐剂,会造成身体伤害的风险有多大?

食品安全专家表示,风险大小跟摄入量密切相关,即要看消费者实际一次吃进的量,以及一年当中吃的频次。

范志红表示,脱氢乙酸钠在人体内能够被代谢掉。相关实验数据显示,脱氢乙酸钠在毒理学上不属于高毒成分,动物实验发现其有害作用,是在“长期”“反复”“大量”食用之后的结果。人们日常摄入量一般不足实验中发现有害量的十分之一,无需过于担心健康风险。

阮光锋表示,脱氢乙酸钠并非被“禁用”,它依然是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可以用在腌渍蔬菜、发酵豆制品等食品中。这说明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合理使用脱氢乙酸钠依然是安全的。

阮光锋还介绍,美、日、韩等多国也仍允许在部分食品中使用脱氢乙酸钠,但各有不同规定。例如,美国允许用于切块或去皮南瓜和草莓,最大使用量不超过65毫克/千克;日本、韩国允许用于黄油、奶酪、人造黄油等食品中,最大使用量不超过0.5克/千克。

食品添加剂还能不能吃?可以合理使用

出于对食品安全的考虑,还有部分消费者担心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添加”了风险。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表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历史悠久,例如古代卤水点豆腐时使用的卤水,其主要成分氯化镁,便是一种添加剂。现代人的生活更是离不开食品添加剂。

孙宝国介绍,我国相关标准规定了23类2300多种食品添加剂,包括防腐剂、着色剂、膨松剂、甜味剂等,按照标准使用,不超过最大使用量和最高残留量,不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过去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往往源于违规使用“非法添加物”或滥用食品添加剂。

孙宝国表示,为保障公众健康和食品产业发展,我国对食品添加剂一直实行严格的准入和淘汰机制,开展持续、动态的跟踪评价,不断调整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并对部分物质禁止使用,应当科学、理性看待标准的调整。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冬季如何科学进补?专家提示
人民网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乔业琼)今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立冬)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有记者提问,立冬之后天气越来越冷,很多人觉得“冬补就得大补”,担心不补就会抵抗力下降,民间流行用“膏方”进补,什么是膏方?膏方是否人人适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齐文升表示,冬季进补是古人的传统智慧,但是冬补不等于蛮补,膏方也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补剂,临床

0评论2025-11-062

国家医保局发布5起个人骗取医保基金典型案例
人民网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国家医保局官网消息,医保基金是守护群众健康的“救命钱”,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广大参保群众切身利益。当前,部分参保人利用门诊特殊疾病待遇、虚构用药需求、跨机构超量购药等手段,甚至勾结“药贩子”、医护人员形成团伙,将医保药品变为牟利工具,严重侵蚀基金安全、破坏医保秩序。为以案释法、以案警示,引导参保人自觉守法,督促医疗机构规范诊疗服务,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守护医保基

0评论2025-11-061

中疾控提示手足口病的8个常见误区
人民网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中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典型特征为口腔、手、脚出现疱疹或溃疡,多数患儿伴随低热,通常一周内可自愈。但需警惕少数病例可发展为重症,若出现持续高热、惊跳、肢体抖动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肠道病毒主要通过患者唾液、疱疹液、粪便及受污染的物品传播,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手足口病防控核心在于“防大于治”,通过勤洗手、通风、消毒、

0评论2025-11-060

300元以下,难购真羽绒服?
近期,羽绒服迎来销售旺季。有消费者反映,市场上“300元以下难购真羽绒服”,而一些高端品牌羽绒服售价高达三四千元甚至更高。对此,记者采访了羽绒服生产成本、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的情况。记者从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了解到,羽绒原料、面料和辅料、人工构成了羽绒服生产的主要成本,此外还有设计开发、仓储物流、渠道营销、税费等成本。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祝炜介绍,不同的羽绒原料在羽绒服总成本中的占比有较大区别。根

0评论2025-11-061

爬山,到底有啥魅力(四海听音)
走,爬山去!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休息时间,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爬山。日前发布的《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4—2025)》指出,2024—2025年,山地运动热度攀升。与此同时,在一些社交平台,“徒步”相关笔记点击量明显增加。爬山,到底有啥魅力?仁者乐山。山,是中国人追逐了数千年的浪漫。在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喜爱山的人。连接自然。山,能满足我们对自然的许多期望:可雄奇险峻,可灵秀动人,可

0评论2025-11-062

日行5000步或能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进展
科技日报11月5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医学》最新发表的一项长达14年的追踪研究表明,对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而言,每日步行超过5000步,可能成为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的有效策略。该研究首次通过客观数据揭示,适度运动可显著降低临床前期患者大脑中tau蛋白的积累速度,并减缓认知衰退。这一发现为老年人提供了明确且易实现的运动目标,也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干预开辟了新方向。 缺乏运动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已

0评论2025-11-060

微型神经植入物可监测脑活动
科技日报北京11月5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康奈尔大学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科学家联合,在3日出版的《自然·电子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称,他们研制出一种比盐粒还小的神经植入物,能够在活体动物体内持续无线传输大脑活动数据,时间长达一年以上。 这款名为“微尺度光电无绳电极”(MOTE)的设备,长度约300微米,宽约70微米。它采用砷化铝镓半导体二极管,通过穿透脑组织的无害红色与红外激光束获取能量。设备中的

0评论2025-11-060

泉州小吃 添彩“美食之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0月31日公布新一批“创意城市网络”成员名单,福建泉州市成功入选,获“美食之都”称号。街边不起眼的一碗面线糊里,盛着传承数百年的非遗技艺;古厝老巷飘香的姜母鸭,浓缩着独特的味觉传奇——这座刚被授予“美食之都”称号的古城,正用舌尖上的美味吸引大家的目光。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与美食的汇聚之地。以“山海融合、清鲜雅味、多元共生、市井烟火”为独特风味体系,承

0评论2025-1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