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耳闷、听力下降和耳鸣,严重时可能伴有耳痛或眩晕,需及时就医治疗。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辅助疗法,具体方法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

1.耳闷感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症状,患者常感觉耳内有堵塞感,类似进水后的不适。这种症状是由于中耳腔内积液导致气压不平衡引起的。可以通过捏鼻鼓气法或吞咽动作缓解,若持续不缓解需就医。
2.听力下降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表现,患者可能感觉声音变得模糊或遥远。这是由于积液阻碍了声音的传导。轻度听力下降可通过药物治疗改善,严重者可能需要鼓膜穿刺或置管手术。
3.耳鸣也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症状,患者可能听到嗡嗡声或流水声。这种症状与中耳积液引起的压力变化有关。可以使用耳鸣掩蔽器或进行耳鸣习服疗法,同时配合药物治疗。
4.耳痛在分泌性中耳炎中较少见,但若出现则提示可能合并感染。此时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必要时可加用止痛药如布洛芬。

5.眩晕在严重病例中可能出现,提示可能影响内耳功能。这种情况需及时就医,可能需要使用改善内耳循环的药物如倍他司汀,或进行前庭康复训练。
6.药物治疗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方法,常用药物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剂,黏液促排剂如氨溴索,以及抗生素(如有感染)。药物疗程通常为1-2周,需遵医嘱使用。
7.手术治疗适用于反复发作或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常见手术包括鼓膜穿刺术、鼓膜置管术和腺样体切除术。手术可有效改善症状,但需在医生评估后进行。
8.辅助疗法包括鼻腔冲洗、蒸汽吸入和耳部按摩。鼻腔冲洗可改善鼻腔通气,蒸汽吸入有助于缓解耳闷,耳部按摩可促进耳部血液循环。这些方法可作为辅助治疗,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9.生活方式的调整对预防和改善分泌性中耳炎很重要。避免接触二手烟,保持鼻腔清洁,预防感冒,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中耳炎的发生和复发。

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多样,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尽早就医,通过专业检查和诊断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同时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改善症状和预防复发。
哪些血管更容易堵(名医讲堂)
心梗、中风的主要风险来自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一种重要类型,它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之所以用“粥样”二字,是因为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积聚于动脉内膜的黄色脂质点和条纹,就像散布在动脉血管壁上的小米粥一样,这也形象地概括了其容易破裂、出血进而形成血栓的特性。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偏高,同时存在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遗传等不利因素,形
0评论2025-09-053
秋季养肺正当时(中医养生)
秋天已至,日常养生应从“养心”逐渐变为“养肺”。中医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既恶暖,又怕寒,肺外合皮毛,主呼吸,与空气接触。外邪侵犯人体,不管从口鼻吸入,还是由皮肤侵袭,都容易犯肺而致病。所以,秋天养生,养肺护肺是关键。 秋季是进补肺脏的最佳时机,中医讲究药食同源,重视通过调节饮食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可以通过食疗养肺,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适
0评论2025-09-053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漏诊率被AI砍下九成
近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阿里巴巴达摩院联合发布用于胸痛急诊场景的AI模型iAorta。此模型可在几秒钟内识别常规平扫CT上的心血管是否存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隐患。
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医学》上,iAorta已在浙江首批10家医院部署,未来将进一步向全国推广。
在平扫CT下“隐身”的危症
所谓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是指主动脉壁的完整性遭到了破坏,最常见的是三种疾病:主动脉夹层、主动
0评论2025-09-054
新茶饮何以持续火爆(农产品新消费观察)
为有力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近日,十部门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释放多样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潜力,引领供需结构升级。近年来,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势头明显,新场景、新模式、新渠道成为农产品消费重要增长点。本版今起推出“农产品新消费观察”系列报道,透过方兴未艾的新消费,探讨如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顺应消费新趋势,做好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
0评论2025-09-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