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静脉瘤是一种食管静脉异常扩张的疾病,通常由肝硬化引起,治疗方式包括药物、内镜治疗和手术,早期干预可以改善预后。食管静脉瘤的发生主要与门静脉高压有关,常见于肝硬化患者,长期肝脏疾病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进而引发食管静脉扩张。门静脉高压的原因包括肝炎、酒精性肝病、血吸虫病等。食管静脉瘤本身无症状,但破裂出血可能危及生命,表现为呕血、黑便等症状。

1.药物治疗是控制食管静脉瘤的重要手段。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可以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出血风险。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也有类似作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可用于急性出血时的止血治疗。

2.内镜治疗是预防和治疗食管静脉瘤出血的有效方法。内镜下套扎术通过套扎扩张的静脉,阻断血流,防止破裂出血。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通过注射硬化剂使静脉壁纤维化,达到止血目的。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适用于较大静脉瘤,通过注射组织胶封闭血管。
3.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和内镜治疗无效的患者。门体分流术通过建立门静脉与体静脉之间的分流,降低门静脉压力。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支架建立肝内分流。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最终选择,可以根治门静脉高压。

预防食管静脉瘤的关键在于控制原发病,如积极治疗肝炎、戒酒、预防血吸虫病等。定期进行内镜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食管静脉瘤,可以显著降低出血风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食用粗糙、刺激性食物,减少对食管静脉的刺激。食管静脉瘤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方案,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积极配合治疗,改善预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食管静脉瘤治愈率的关键,患者应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各地团组织引领青年参与为老服务
10月10日至31日,以“弘扬孝亲敬老美德 共建老年友好社会”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敬老月”活动顺利开展。弘扬孝亲敬老美德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各级共青团组织广泛动员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为老服务,通过“结对+接力”的方式,走近老年人群体,深入日常生活,服务实际需求,围绕生活照护、心理关怀、智慧助老、社会融入等方面,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为老志愿服务,为推进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动
0评论2025-11-090
多吃碱性食物瘦得快是真的吗
近日,网上流传“多吃碱性食物瘦得快”的说法,引发不少网友效仿,这是真的吗?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委员阮光锋表示,食物的酸碱性并非依据口感或pH值划分,而是依据其在人体内代谢后产生的物质残留来划分。一般来说,肉、蛋等高蛋白食物和米、面等高淀粉食物中含有较多硫、磷等元素,代谢后易生成酸性物质,因此属于酸性食物;蔬菜、水果、奶等食物中含较多钾、钙等矿物质,代谢产物
0评论2025-11-090
俄研制出新型骨骼修复材料
俄罗斯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可用于修复受损骨骼,加速植骨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研发用于修复受损骨组织的复合材料,使其性能最大程度接近人体骨骼,是当今医学研究领域的一大难题。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研究人员在基于生物相容性聚合物材料聚醚醚酮生产的基质中,分别添加0.1%和1%羟基磷灰石(骨骼的主要矿物成分),形成一种2.5D支架复合材料。这种聚合物广泛应用于颅颌面外
0评论2025-11-090
医疗AI有了“评审员”!北京启动医疗人工智能应用评测服务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记者侠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进步,医疗AI正在加速向辅助医生、承担部分医生技术劳动的方向发展。如何确保医疗AI应用的规范安全有效,成为公众关注和行业关心的问题。日前,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设立医疗人工智能应用评测中心(以下称评测中心),旨在建立医疗AI评测的制度体系与规范标准,依托首都高水平医院和专家队伍、高质量医疗数据,验证医疗AI的临床辅助决策能力和效果,筑牢医疗人工智能
0评论2025-11-091
专家:“硬扛”流感有健康风险
安徽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唐继海7日在该省冬春季传染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说,流感与普通感冒有着本质区别,“得了流感扛一扛就过去”的做法是错误的,存在健康风险。
据唐继海介绍,流感与普通感冒在病原体、症状、传染性与传播速度、并发症等方面有所不同。
在传染性与传播速度方面,流感传染性强,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易在人群中暴发流行;普通感冒的传染性较弱,多为散发病例,传播范围和速度远低于流感。
在并发症方
0评论2025-11-083
咳嗽频发不止因受寒?专家提醒:调理脾胃成秋冬防咳关键
近期,我国多地迎来持续性降温天气。10月以来,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华北、华东等地降温幅度达4-6℃。伴随气温波动,咳嗽、痰多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
据中国气象局10月31日新闻发布会披露,预计我国将在今年秋季后期进入拉尼娜状态,并可能持续至2026年初。受其影响,今年冬季气温“冷暖起伏大”,阶段性变化明显。国家卫生健康委也在近期发布会上提示,公众需注意气温骤降与昼夜温差对健康的影响。
0评论2025-1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