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神经炎症失控原因被揭示

2025-04-03 09:00490people

记者从清华大学药学院获悉,该院丁胜团队近日首次揭示限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的关键机制,并成功从2400多种化合物中筛选出能够精准修复该机制的化学小分子。在动物实验中,这种新型CDK2抑制剂使患病小鼠的脑部炎症消退,社交和记忆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这一发现为学界深入理解细胞周期蛋白调控非分裂细胞功能提供了新的实例,也有望为治疗10多种神经炎症相关疾病提供全新路径。

“大脑中的小胶质细胞平日里负责清理代谢垃圾、修补微小损伤,维持着神经网络的平稳运行。”丁胜介绍:“但当其中的核心原件——MEF2C基因出现故障时,原本的保护机制就会陷入混乱,大脑中就会发生神经炎症,这正是孤独症、阿尔茨海默病等脑疾病的重要成因。”

为阻止这场细胞层面的“混乱”,研究团队构建了独特的药物筛选平台:用荧光标记细胞状态并结合人工智能分析,对2404种化合物进行地毯式扫描。经过多轮筛选,一个代号BMS265246的小分子脱颖而出。

“这个分子就像一把特制的钥匙。”丁胜解释,“它能精准插入CDK2激酶的活性口袋,这个机制的调控不像传统抗炎药那样全面压制免疫系统,因此不会影响其他正常细胞功能。”在细胞实验中,BMS265246使炎症因子水平在12小时内恢复至正常范围,且未出现细胞毒性。

研究团队培育了具有孤独症样症状的MEF2C缺陷小鼠,这些小鼠不仅表现出严重的社交障碍,在水迷宫测试中也频频迷失方向。经过8周使用BMS265246治疗,这群孤独症小鼠脑部的炎症因子风暴消退,它们开始主动嗅探同伴,寻找水迷宫平台的速度显著提升。实验显示药物对小鼠没有造成体重减轻、脱发、血液学毒性等损伤。

丁胜介绍,这一研究不仅深化了对小胶质细胞免疫调控机制的理解,也为未来开发神经炎症相关疾病的精准治疗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专家:“硬扛”流感有健康风险
安徽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唐继海7日在该省冬春季传染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说,流感与普通感冒有着本质区别,“得了流感扛一扛就过去”的做法是错误的,存在健康风险。 据唐继海介绍,流感与普通感冒在病原体、症状、传染性与传播速度、并发症等方面有所不同。 在传染性与传播速度方面,流感传染性强,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易在人群中暴发流行;普通感冒的传染性较弱,多为散发病例,传播范围和速度远低于流感。 在并发症方

0评论2025-11-083

咳嗽频发不止因受寒?专家提醒:调理脾胃成秋冬防咳关键
近期,我国多地迎来持续性降温天气。10月以来,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华北、华东等地降温幅度达4-6℃。伴随气温波动,咳嗽、痰多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 据中国气象局10月31日新闻发布会披露,预计我国将在今年秋季后期进入拉尼娜状态,并可能持续至2026年初。受其影响,今年冬季气温“冷暖起伏大”,阶段性变化明显。国家卫生健康委也在近期发布会上提示,公众需注意气温骤降与昼夜温差对健康的影响。

0评论2025-1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