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荨麻疹是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红色风团和瘙痒。常见原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寄生虫感染等。治疗需针对感染源,结合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

1.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感染性荨麻疹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感冒病毒、流感病毒等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引发荨麻疹。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导致皮肤血管扩张和炎症反应。治疗时,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可用于缓解症状,同时配合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减轻瘙痒。
2.细菌感染:细菌感染也可能引发感染性荨麻疹,如链球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细菌毒素刺激免疫系统,导致皮肤出现风团。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或头孢类药物,控制感染源。同时,外用炉甘石洗剂可缓解皮肤不适。

3.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等,可能通过释放毒素或直接刺激免疫系统引发荨麻疹。驱虫药物如阿苯达唑可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结合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缓解皮肤症状。
4.其他感染因素: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等也可能导致感染性荨麻疹。例如,念珠菌感染可能引发皮肤反应。治疗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或抗生素如阿奇霉素控制感染。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有助于症状缓解。

感染性荨麻疹的治疗需明确感染源,针对性使用抗病毒、抗生素或驱虫药物,同时结合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日常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有助于预防荨麻疹的发生。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
国家药监局批准中药创新药小儿牛黄退热贴膏上市
人民网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孙红丽)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消息,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中药1.1类创新药小儿牛黄退热贴膏上市。
该药品处方源自全国名中医的临床经验方,贴于大椎穴和神阙穴,具有退热解表、清热解毒功效,用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所致的发热(38.5℃及以下)。该药品的上市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所致的1至5岁发热儿童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0评论2025-04-225
超长效降血脂药:治疗高血脂的曙光
超长效降血脂药作为医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不仅改变了传统的高血脂治疗方式,也推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进入新阶段。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重症主任医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访问学者刘红告诉记者,近年来,超长效降血脂药物在RNA靶向疗法、基因编辑技术以及新型小分子药物等多个关键领域均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创新药物通过长效调控胆固醇代谢的关键靶点(如PCSK9、ANGPTL3等),为高血脂治疗带来了革
0评论2025-04-225
一次性使用磁定位压力监测脉冲电场消融导管创新产品获批上市
人民网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孙红丽)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消息,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四川锦江电子医疗器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次性使用磁定位压力监测脉冲电场消融导管创新产品注册申请。
该产品由头端、管身、手柄、连接电缆组成,与本公司生产的心脏脉冲消融仪配合使用,主要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
一次性使用磁定位压力监测脉冲电场消融导管通过对消融头端结构的创新设计,实现高压脉冲能量源在
0评论2025-0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