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北京天坛医院成立罕见神经疾病临床与转化中心

2025-05-03 09:00470people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在“2025 年神经病学中心年会”上宣布成立“天坛罕见神经疾病临床与转化中心”,并与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达尔文生物等 3 家顶尖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一举措是我国在神经疾病领域“临床—科研—产业”全链条创新的关键一步,为众多神经系统罕见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神经系统罕见病虽名为“罕见”,却影响着全球数千万家庭。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罕见病患者总数超 2000 万,神经罕见病占比近三分之一。像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脊髓性肌萎缩症、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等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也让无数家庭陷入困境。而我国神经罕见病专科医生不足百人,医患比例缺口达百倍以上,许多患者辗转多地仍无法确诊。

天坛医院依托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的资源优势,整合 45 年神经病学发展积淀,成立“罕见神经疾病临床与转化中心”,构建“临床诊疗—实验研究—产业转化”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以“缩短诊断周期、突破治疗瓶颈、加速创新转化”为目标,致力于攻克罕见病诊疗难题,为患者带来曙光。

其中,达尔文生物公司作为国家神经中心渐冻症与神经修复联合实验室的共建方,联合实验室转化成果目前已经展开多种疾病的临床研究,其中有多项罕见神经疾病。从前期揭盲的数据来看,这些成果有望为罕见神经疾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中国造”与“中国购”何以同火(评论员观察)
中国好物圈粉海外的方式,越来越多了。今年夏天,中国厂家创新生产的移动分体式空调,安装简单、不用打孔,既契合建筑保护需要,又引领环保节能潮流,让许多原本并不热衷于买空调的欧洲人提高了购买意愿。除了价格实惠、品类齐全,如今的中国制造还常常有意想不到的创新。最近,一位美国博主为父亲送上一顶中国制造的太阳能风扇帽,作为父亲节礼物,正在户外烧烤的父亲戴上帽子后开心得手舞足蹈起来。视频发布后在社交平台爆火,助

0评论2025-08-294

3D打印神经支架可用于修复脊髓损伤
科技日报北京8月28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研究团队首次展示了一种突破性方法,将3D打印、干细胞生物学与实验室培养组织技术融合在一起,为修复脊髓损伤带来了新希望。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先进医疗保健材料》。 据美国国家脊髓损伤统计中心数据,该国有超过30万人患脊髓损伤,目前尚无有效手段完全逆转由此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和瘫痪。治疗的主要障碍在于损伤后神经细胞的死亡以及神经纤维难以跨

0评论2025-08-293

医保影像云数据共享路径建设再提速
本报北京8月28日电 (记者孙秀艳)为加快推动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国家医保局全力推进全国统一的医保影像云数据共享路径建设。国家医保局信息显示,在各地医保部门的积极响应和高效协同下,医保影像云数据共享路径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截至2025年8月20日,全国已有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西藏、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共2

0评论2025-08-292

更多医疗机构将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
本报北京电(李洋雪)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残联近日印发《关于开展残疾人友好医疗机构建设的意见》,要求更多医疗机构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切实改善残疾人就医体验。  意见明确,医疗机构要设置符合标准的无障碍标识、无障碍停车位(含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设立低位服务窗口,设置无障碍卫生间。挂号、叫号、缴费等自助公共服务终端设备,具备语音、大字等无障碍功能,或保留现场指导、人工办理等传统服务方式。  意见鼓励医疗

0评论2025-08-293

让呼救者得到更快更专业救治(民生改善在身边)
“你好,广州120,是需要救护车吗?”  一天上午9时39分,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调度员梁雯婷接到了一通特殊的来电。在13秒的通话时间里,电话那头迟迟没有人说话,多次耐心询问也没有回复。“是误拨电话,还是有紧急情况?”梁雯婷内心正疑惑,电话断线了。  梁雯婷立即回拨,多次回拨后,电话再次接通,这次,听筒里传来AI语音播报的声音,反复说道:“你好,我是一名聋哑骑手”“你好,我是聋哑人”。梁雯婷的心

0评论2025-0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