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年轻人养生以食为补古法健身对抗久坐肥胖

2025-06-11 10:00650people

养生人群逐渐年轻化,社交平台上,“养生食谱、中医养生、节气养生”等话题讨论踊跃。当代年轻人将“以食为补”视为养生核心,通过传统煲汤、养生茶滋补身心;在运动健身方面,既推崇“古法健身”的传统养生底蕴,也追求“碎片化微运动”适配快节奏生活。

国民健康素养指数提高 养生需求向多元领域延伸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16-202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指数从11.58%提升至29.70%,反映出居民对健康知识、理念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居民更关注自身健康,进而催生对养生知识、方法的需求,如科学饮食、运动保健等方面,以维持和促进健康。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国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及影响研究显示,居民对健康的关注已涵盖身体外在(体重、体型、皮肤状态等)、心理(心理健康、情绪管理等)及身体内在机能(免疫力、贫血调理等)多维度,体现出对全面健康的系统性追求。这一趋势正推动养生需求从单一的身体养护,向心理调节、机能调养、外在管理协同发展的多元养生领域延伸。

数据平台集瓜综合短视频平台等社媒平台信息显示,“养生”相关社媒声量与互动量走势呈现明显波动。近三年来,声量与互动量的差距不断缩小,人们开始更积极参与讨论。到 2025 年,互动量成功反超声量,养生人士不再仅满足于接收信息,更乐于互动分享。而养生也成为社媒平台热门且用户深度参与的话题。

以食为补蹲汤搭子 袋装茶口袋零食流行

年轻人养生呈现出“以食为补”的核心特征,饮食调理在其养生行为中占据绝对主导。其中,煲汤尤为重要,每个季节年轻人都在蹲“汤搭子”。春润燥、夏解暑、秋滋补、冬驱寒,他们遵循季节规律,通过选择不同食材和烹饪方式进行饮食调养,且对于煲汤重视排序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传统煲汤文化“翻红”的过程中,广东靓汤C位出道——年轻人既追求药食同源的养生功效,又注重对地域饮食文化的传承。滋补汤、养胃汤、养颜汤的高热度,则折射出这一群体对养生功效的需求期待,让身体滋补“不打烊”。

近年来,“三伏天养生汤”热度递增,“冬病夏治”的理念完美被00后继承。三伏天气候特殊,人体易失水、脾胃功能受影响,养生汤可补水、补充营养、祛湿健脾。此外,不同阶段身体需求不同,养生汤功效侧重有别。

在养生茶方面,从2022年到2024年,枸杞茶、花茶、熬夜茶的热度始终居高不下,红枣茶声量逐年上升,一些小众养生茶,如沙棘茶、润喉茶等,也有了自己的“粉丝”群体。

与此同时,袋装配制茶成为当下年轻人养生茶新宠:以菊花、决明子、栀子、牛蒡根为主要配方的熬夜养肝茶,具有清肝火、降酶护肝、通便的功效;苹果、黄芪、少量干红枣煮制成的养生苹果茶,可以补气升阳,缓解久坐乏力,健脾祛湿以及增强免疫力……袋装配制茶的便捷性契合快节奏生活,且依据不同需求精准配方,满足年轻人个性化养生追求。

袋装配制茶折射出“轻养生”概念的红火。年轻群体对碎片化、场景化养生方式的高度接纳,口袋零食也是轻养生的新选择:既能果腹解馋,又能随时随地为身体“充能”。食用场景广泛,比如办公时用牛奶冲一杯种子循环粉,餐后来一块茯苓八珍糕,睡眠前饮用酸枣仁茶……凭借“零负担”“便携包装”设计,口袋零食实现了全天候养生渗透。

养生工具智能化 打造居所养生场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道路上,年轻人将居所视作养生的重要基石。他们顺应自然节气调整起居习惯,夏季注重通风防潮,冬季则强调保暖润燥,以此遵循自然规律,调节自律的生物钟。早睡早起、定时运动成为日常,同时,智能工具如空气净化器、养生壶的加入,不仅提升了生活品质,也让科技成为健康的得力助手。居住空间因此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不仅是身体的栖息地,更是滋养心灵的“养生场”。

立夏养生黄金15天里,每天在巳时(9-11点)晒背,可促进维生素 D 合成、助钙吸收,再喝一杯姜栆茶,温暖睥胃,午时(11-13 点)气血流注心经,静坐冥想可宁心安神,顺应阳气盛极而敛,积益能量。2024年“节气养生”话题互动量突破3亿次,年轻人重新定义节气文化,定时前往社交平台“打卡”记录,将二十四节气打造成可分享的“健康生活指南”。

玻璃养生壶的流行,则是年轻人追求高品质养生生活的又一例证。近年来,玻璃养生壶热度持续攀升,一系列国产品牌凭借功能创新和优质体验脱颖而出。这些产品不仅注重高效萃取、静音运行等特性,还兼顾材质安全,满足了年轻人对便捷生活与品质养生的双重追求。

在养生工具的选择上,年轻人展现出了开放包容的态度。他们在拥抱智能电器的同时,也对自然实用的木质梳子、刮痧板等传统工具青睐有加。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年轻人正以更加多元和灵活的方式,探索属于自己的健康之路。

以古法健身打底 用碎片运动填缝

年轻人养生在运动健身方面呈现出“传统智慧现代化,高效养生碎片化”的鲜明特征。他们既推崇“古法健身”的传统养生底蕴,也追求“分钟健康”(碎片化微运动)适配快节奏生活,同时通过“轻量化静运动”(冥想、呼吸法)进行“情绪急救”和“能量修复”。

在古法健身方面,其拆解重塑形成的“分钟级跟练魔法”圈粉众多年轻用户。不用买装备、不挑场地时间,边刷剧听歌边练,这种“不花钱还能掉肉”的快乐,使得八段锦、五禽戏等古法健身迅速走红。记者查询发现,社媒爆火的“古法健身”并非原版复刻,而是将中医的“经络拍打”和武术动作拆解成“5分钟跟练”,用“升阳祛湿”的老智慧解决“久坐肥胖”的新毛病,成了年轻人对抗亚健康的“电子解药”。

近两年社媒平台养生趋势呈现“无界化快充”特征,人们通过5分钟极简运动,将传统养生场景解构为“碎片化健康补给站”。这反映出在快节奏生活下,年轻用户难以抽出大段完整时间用于运动,转而将运动拆分成短时间、高频次的片段见缝插针地开展,以满足日常运动养生需求,比如在机场快走缓解旅途疲劳,利用通勤时间在地铁站台做俯卧撑,在办公室工位“隐蔽”拉伸来对抗久坐等。

此外,在保持跑步、健身等“强度运动”的同时,越来越多人开始拥抱“轻养运动”,通过冥想、呼吸法等简单易行的方式,在碎片时间里完成“情绪急救”和“能量修复”。这类静运动具有极简操作、快速见效、治愈氛围等优势,让养生变得随时随地、触手可及。像“8分钟轻养运动”,最好选在光线好的时间,迎着阳光双手上举站立,简单高效获得轻松感,还可缓解久坐僵硬与水肿;“5分钟夏日调息冥想”则需要找一个宁静角落,盘坐调息,通过呼吸节奏调节身心状态,进行日常能量修复;“1分钟焦虑缓解”即直视镜头作出微笑表情,传递“即刻见效”信心,可快速缓解突发焦虑。

工作时间带薪养生 拒绝囤货只信科学背书

哪些人群偏爱“新养生主义”?其中,“即时调理派”秉持用管理项目思维经营身体的理念,把办公室改造成“健康补给站”,利用碎片时间对抗系统性损耗,如在工位放补剂、会议间隙做拉伸,将健康管理无缝嵌入工作流程。

“压力代偿派”则是一群时常加班应酬,需要深夜疗愈,进行心理止损和压力分期的人。他们面临工作、家庭责任等内外部压力时,通过购买解酒护肝、熬夜养生、情绪调节类等“补救、疗愈型产品”,来抵消负面行为后果,满足自身身心健康需求。

“科学养生派”以实验精神经营健康,信奉科学养生。与跟风囤货不同,他们更相信数据说话。例如使用智能设备监测身体指标,依据数据定制养生计划,精准补充所需营养。面对众多养生概念,他们只认可有科研论文背书的产品,拒绝任何没有科学依据的“玄学”说法,只为真正有效的养生方案买单。

“家庭责任派”从情感联结到硬核工具,负责守护三代人的健康防线。他们通过角色分工协作构建家庭健康体系,其中一方注重情感与效率,时刻关注儿童营养、老人慢病等家庭健康场景,另一方践行当前新兴的养生技术、理论,如为家庭安排防滑浴室垫、老人一键呼救手环等。两者互补协作,体现了当代家庭健康需求的双重性:既需要传统养生的温度与延续性,又依赖科技的高效与精准性。

文/本报记者 陈斯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国家医保局发布5起个人骗取医保基金典型案例
人民网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国家医保局官网消息,医保基金是守护群众健康的“救命钱”,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广大参保群众切身利益。当前,部分参保人利用门诊特殊疾病待遇、虚构用药需求、跨机构超量购药等手段,甚至勾结“药贩子”、医护人员形成团伙,将医保药品变为牟利工具,严重侵蚀基金安全、破坏医保秩序。为以案释法、以案警示,引导参保人自觉守法,督促医疗机构规范诊疗服务,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守护医保基

0评论2025-11-061

中疾控提示手足口病的8个常见误区
人民网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中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典型特征为口腔、手、脚出现疱疹或溃疡,多数患儿伴随低热,通常一周内可自愈。但需警惕少数病例可发展为重症,若出现持续高热、惊跳、肢体抖动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肠道病毒主要通过患者唾液、疱疹液、粪便及受污染的物品传播,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手足口病防控核心在于“防大于治”,通过勤洗手、通风、消毒、

0评论2025-11-060

300元以下,难购真羽绒服?
近期,羽绒服迎来销售旺季。有消费者反映,市场上“300元以下难购真羽绒服”,而一些高端品牌羽绒服售价高达三四千元甚至更高。对此,记者采访了羽绒服生产成本、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的情况。记者从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了解到,羽绒原料、面料和辅料、人工构成了羽绒服生产的主要成本,此外还有设计开发、仓储物流、渠道营销、税费等成本。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祝炜介绍,不同的羽绒原料在羽绒服总成本中的占比有较大区别。根

0评论2025-11-060

爬山,到底有啥魅力(四海听音)
走,爬山去!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休息时间,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爬山。日前发布的《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4—2025)》指出,2024—2025年,山地运动热度攀升。与此同时,在一些社交平台,“徒步”相关笔记点击量明显增加。爬山,到底有啥魅力?仁者乐山。山,是中国人追逐了数千年的浪漫。在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喜爱山的人。连接自然。山,能满足我们对自然的许多期望:可雄奇险峻,可灵秀动人,可

0评论2025-11-060

日行5000步或能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进展
科技日报11月5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医学》最新发表的一项长达14年的追踪研究表明,对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而言,每日步行超过5000步,可能成为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的有效策略。该研究首次通过客观数据揭示,适度运动可显著降低临床前期患者大脑中tau蛋白的积累速度,并减缓认知衰退。这一发现为老年人提供了明确且易实现的运动目标,也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干预开辟了新方向。 缺乏运动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已

0评论2025-11-060

微型神经植入物可监测脑活动
科技日报北京11月5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康奈尔大学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科学家联合,在3日出版的《自然·电子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称,他们研制出一种比盐粒还小的神经植入物,能够在活体动物体内持续无线传输大脑活动数据,时间长达一年以上。 这款名为“微尺度光电无绳电极”(MOTE)的设备,长度约300微米,宽约70微米。它采用砷化铝镓半导体二极管,通过穿透脑组织的无害红色与红外激光束获取能量。设备中的

0评论2025-11-060

泉州小吃 添彩“美食之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0月31日公布新一批“创意城市网络”成员名单,福建泉州市成功入选,获“美食之都”称号。街边不起眼的一碗面线糊里,盛着传承数百年的非遗技艺;古厝老巷飘香的姜母鸭,浓缩着独特的味觉传奇——这座刚被授予“美食之都”称号的古城,正用舌尖上的美味吸引大家的目光。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与美食的汇聚之地。以“山海融合、清鲜雅味、多元共生、市井烟火”为独特风味体系,承

0评论2025-11-060

关注疾病背后的生命故事(新视野)
在现代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已超越“无病即健康”的传统定义。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这一界定背后,暗含着对疾病成因复杂性的深刻认知——一个人生病,绝非单纯的体质衰退或器官病变,而是社会环境、心理状态、遗传背景与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这一共识推动了医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以“疾病”为核心,聚焦于人的生理指标异常和器官功能

0评论2025-1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