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闻着都感觉饱了”有科学依据

2025-06-15 10:00260people

  美食当前,有人却说“闻着都感觉饱了”?据《自然·代谢》杂志11日报道,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代谢研究所团队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一种新的神经细胞网络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这也揭示了嗅觉是如何影响进食行为的,为肥胖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全新思路。

  团队通过脑部扫描技术,在小鼠大脑的内侧隔膜中发现了一组新的神经细胞。当小鼠闻到食物气味时,这些神经细胞会被激活,并产生饱腹感。由于这些神经细胞与负责嗅觉的嗅球直接相连,因此这个过程会在几秒钟内完成。这些神经细胞很“馋”,对多种食物气味敏感,却不会对其他无关气味作出反应。

  有趣的是,当小鼠开始进食后,这些神经细胞的活性会被抑制,这保证了正常的饮食过程。这些神经细胞如果活跃,则会有效缩短进食时间,有助于野外小鼠减少被捕食的风险。

  然而,在肥胖小鼠身上,这种神经细胞对食物气味的反应明显减弱甚至缺失,导致它们闻到食物香味时并不会感到饱,进食量也没有减少。此前已有研究表明,肥胖会影响嗅觉系统的功能,包括嗅球的神经活动,这次发现的神经细胞群同样可能受到肥胖的影响。

  这项研究强调了嗅觉在食欲调节和肥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新发现表明,食物的气味在日常饮食习惯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更重要的是,这条神经通路只在体重正常的小鼠中能降低食欲,而在肥胖小鼠中失效,这为预防肥胖小鼠暴饮暴食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虽然人类大脑与小鼠拥有相同的神经细胞群,但目前尚不清楚它们是否也会对食物气味作出反应。已有其他研究显示,饭前闻到某些特定气味可降低食欲,但超重人群在相同条件下却可能吃得更多。(记者张佳欣)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胆固醇平衡破坏“元凶”酶锁定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研究团队发现IDO1酶在胆固醇代谢中扮演关键角色。实验证实,通过抑制该酶活性,可有效维持机体健康胆固醇水平,为治疗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多种重大疾病带来新希望。相关研究发表于美国化学会旗下《朗缪尔》杂志。研究揭示,当IDO1酶被阻断时,能显著抑制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这种调控机制意义重大,因为慢性炎症正是心脏病、癌症、糖尿病乃至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共

0评论2025-07-072

北方也有“回南天”? 近期天气为何又湿又热
近日,北方多地出现高温高湿天气,不少北方的小伙伴感受到有如南方般的潮湿后感叹:饼干软了,衣服也馊了,莫不是北方也有“回南天”? 北京也是受此次高温高湿天气影响的典型地区之一。数据显示,7月3日夜间到4日白天,华北地区相对湿度均达到85%以上,北京7月3日相对湿度甚至短暂达到了100%。北方地区天气为什么会如此湿热,正常吗?就公众关心的问题,科技日报记者6日采访了相关专家。 第一问:近期北方“桑拿天

0评论2025-07-073

餐厅送餐机器人撞伤孩子谁担责?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赋能各行各业,餐厅送餐机器人凭借智能化配送、降低人力成本等优势,在餐饮服务场景中广泛应用。送餐机器人若是在执行送餐任务时撞伤人,责任应由谁承担?日前,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人民法院审结一宗身体权纠纷案件,为智能设备在公共场所的安全应用敲响了警钟。 2024年3月16日,未成年人小贵(化名)随其母亲到潮州市某餐饮店用餐。其间,小贵在餐厅内跑动,由于避让不及,不慎被正在执行送餐任务

0评论2025-07-075

银龄触网不迷航,社区筑起“防火墙”
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期贵报刊登的“守护清朗网络空间”系列报道《网上“砖家”谁来管?》,让在社区一线开展工作的我们深有同感。 医疗健康等领域的“伪专业信息”,对老年人来说尤其难以分辨,例如有网络伪专家冒充中医世家传人或三甲医院医生,以“根治糖尿病”“抗癌特效”为噱头,兜售高价“秘方药”。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也是基层网络清朗行动的观察员,我想结合我们社区组织网络辟谣宣传活动的实践经验,分享社区如何为

0评论2025-0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