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中国医生是“带来希望的白衣天使”

2025-06-17 10:00330people

12510公里外,18个月时间里:9188例医学检验,534台主刀手术,177人次危重患者抢救,近80项在当地首次开展的手术和检验,建成首个病媒生物防制室……这些数字,是中国第30批援几内亚医疗队在为期1年半的援外工作中,凭借精湛专业技能取得的成果,更是他们肩负中非友谊为当地人民送去的健康和希望。

如今,中国第31批援几内亚医疗队已接过接力棒,近期完成了几内亚首例AI辅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实际行动续写“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为当地百姓做实事

几内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长期受疟疾、伤寒等传染病困扰。从1968年至今,累计31批、740余人次的北京援外医疗队员接续驰援,帮助当地提升卫生系统的韧性和公共卫生能力,缓解医疗资源不足问题。

“报名时我就想好了,‘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不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我们根据实际需要提供医疗技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培训,为当地百姓做实事。”中国第30批援几内亚医疗队(简称“医疗队”)队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专家宋现涛对记者说。

他带领的这支医疗队共有24人,包括来自北京安贞医院16个临床科室的医技专家和职能部门人员、北京卫健委卫生政策专家、北京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专家和专职翻译。

中几友好医院是医疗队工作的主阵地。这所由中国政府援建、位于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的最大医院,面临严峻挑战——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型号不全、药品耗材短缺,严重限制了工作的开展。

面对难题,队员们集思广益,就地取材——神经外科医生用患者自体阔筋膜替代颅脑手术修补材料;骨科医生自行缝制骨盆固定腹带;药师孙亚红带领几方库管苏阿利耗时3个月,将零乱蒙尘的医疗物资分类整理,建立电子台账,并找出中国捐赠的透析机和B超机等器械投入使用。

尽管条件有限,这支精干的队伍仍然如同一所移动的全科医院,极具凝聚力和战斗力,打赢一场场生死保卫战,挽救了上百名患者的生命。这个过程中,医疗队开展了近80项新技术和新业务,填补当地空白,包括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微创锁孔入路复杂颅底骨折修复重建术及后颅窝巨大肿瘤切除术等。

几内亚政府给予医疗队高度评价。当地人民则感激地称中国医生为“带来希望的白衣天使”。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如果说,工作中的医疗队展现出了严谨和专注一面,那么生活中的他们,则是团结勇敢、积极向上。

在科纳克里,枪击、爆炸、暴乱事件时有发生。在每一个通讯中断、停水断电、物资短缺的时刻,队长都会鼓励大家团结一心,沉着应对。为防止不能外出采购物资,便提前储备足够3个月用量的粮食和煤气,以及维持1个月发电所需的柴油;缺少新鲜蔬菜,便除草翻地,自己动手种菜。为振奋士气,宋现涛把队内业余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每周讲党课、讲中国传统文化,组织趣味运动会,还会集体过节和庆生。

艰巨工作和他乡生活中,如何发挥每个队员的主观能动性?“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用宋现涛的话来说,就是让每个人各尽所长、合作互利,凝聚集体力量和智慧。

95后专职法语翻译李思琦是队伍中最年轻的成员,承担着日常诊疗和手术翻译、沟通协调和对外中文培训等任务。队友眼中的她,坚韧果敢,充满爱心与活力,善用法语小诗抒发情感,还经常用优美的小提琴声播撒中非友谊的种子。

医疗队中有两名“重返几内亚”的队员——北京安贞医院中医理疗科主任张凌志和综合超声科医生贺梅婷。13年前,他们曾参与第23批援几内亚医疗队工作。张凌志是队里最年长的队员,被队长宋现涛称为“定海神针”。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分享经验和教训,甘愿“做年轻人的梯子、帮年轻人扶梯子”。贺梅婷更是始终兢兢业业,无论何时随叫随到,在18个月内完成了3000多例超声检查。

就这样,24名队员亲如家人,默契配合,争分夺秒挽救生命,通力合作开展研究培训等工作。

在科纳克里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学过中文,医疗队与他们进行了多次交流,讲解中国的书法、民乐、戏曲等传统文化。其间,不少队员和学生建立起跨国友谊。有学生称赞他们“既是白衣战士,也是文化使者”。

“我想,援外工作不仅是专业技术交流,更是传递友谊和希望的过程。”宋现涛表示。

“中国香水”成了最受欢迎的礼物

长期以来,中国援几内亚医疗队一直以医生为主体,从第28批才开始增派公共卫生人员,旨在加强国际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所谓公共卫生,通俗来说就是管天管地管空气,还有饮用水和食品安全。先进的公卫理念有助于当地消除传染病。”医疗队公共卫生顾问、北京市疾控中心消毒与有害生物防制所专家周小洁说。

身为一名病媒生物防治研究者,周小洁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传播多种传染病的蚊虫。出于专业兴趣,他心底一直怀揣着一个志向——跳出文献资料,到传染病防控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实地调研、参与治理。

尽管早有预期,从机场到驻地的路上,映入眼帘的环境隐患还是令他心惊:道路坑洼不平,积水上漂浮着生活垃圾,绿化带里散落着废弃轮胎——这些,正是蚊虫繁衍的温床。许多房屋没有安装门帘和纱窗,居民缺少必要的防蚊药剂和防疟知识。不仅如此,在驻地和医院里,蟑螂与老鼠经常出没;用于生活和医疗的二次供水水箱密闭不严,内部泥沙堆积,长满苔藓,缺少消毒装置。

面对这些景象,周小洁说:“平均每1分钟,非洲就有一名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疟疾。正是因为当地对传染源的防控,从源头治理到日常管控几乎层层失守。”

为应对传染病威胁、守护日常安全,周小洁化被动为主动,起草11项技术规范,带领团队开展鼠蟑防治行动,提出“搬家式大扫除、搓澡式搞卫生”的工作标准。团队综合运用物理粘板、化学消杀等多种手段,仅用4周时间就将驻地餐厅蟑螂密度,从每张粘蟑纸每晚捕获40余只降至0,鼠害防治同样成效显著。此外,团队还对驻地和医院近10年未清理的水箱进行了彻底清洗和消毒并安装消毒器,累计完成约4万平方米环境与病媒消杀。

在与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沟通后,周小洁立即开展蚊虫监测工作。为了尽快掌握蚊虫昼夜活动、叮咬节律以及疾病传播特性,在夜间定时回收监测器,他在雨季的夜里随时准备冒着大雨回收监测设备以免雨淋。18个月以来,周小洁累计采集500余号昆虫标本,涵盖20种重点病媒生物,并创建了几内亚首个病媒生物防制室。从蚊虫生态学到抗药性分析,扎实的研究成果为几内亚病媒生物防控奠定了科学基础。

工作中,周小洁深刻认识到医防融合的重要性,持续探索怎样和医生更好地合作,这成了他“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经验”。

随着周小洁调研、科普和援助的足迹,公卫领域的“中国经验”在多个场景中传递和落地:获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中国蚊帐已在几内亚推广;在科纳克里大学孔子学院和科纳克里职业卫生学校,学生们知晓了“蚊子生于积水”等蚊媒知识后争相提问;在医院里,当地医护人员围着中国运来的灭蚊灯、喷雾器和蚊蝇鼠蟑监测器械等设备,认真学习操作方法;在社区,清凉油和风油精成了最受欢迎的礼物,被称为“中国香水”……

精准援助,效果可持续

经过18个月的亲身实践,宋现涛总结出“3个精准”医疗援外思路——精准人员援助、精准技术援助、精准物资援助。在具体落实中,还需要有效协调两国各方人员,提升认知、转变理念,确保形成合力。

“我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亲手操作腹腔镜。谢谢你们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中几友好医院第一届腹腔镜培训班结束后,一名几内亚的年轻医生这样感谢普外科医生陶振洲。

在医疗队看来,只有坚持传帮带,培养本土人才,才能让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公共卫生理念在受援国扎根,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本事。

医疗队还曾走进科纳克里职业卫生学校,捐赠队员制作的医学教学模具,并开展急救培训、护理培训和公共卫生讲座。周小洁记得,讲述完中国爱国卫生运动、70年抗疟历程以及屠呦呦团队研发青蒿素的故事后,现场响起经久的掌声。这一刻,他心中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一名女生在讲座后告诉周小洁,自己原本想学会计,进入收入较高的银行工作,但是最终选择学医,因为她希望改善几内亚人民的健康状况。这样的抱负令周小洁颇为赞赏,他将自己撰写的中法双语版《非洲防蚊手册——中国消除疟疾经验在非洲推广应用》送给这名女生,并感慨:“年轻人是几内亚的未来。健康教育和宣传就像播下种子,必将影响下一代人。”

为了让援助效果可持续,医疗队在李思琦的翻译与推动下,出版《几内亚首例临床病例汇编》《心脑血管一体化治疗教材汇编》等法文医学书籍,供当地医生学习参考。周小洁也向几内亚卫生部疾控局提交了《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历程和本地化建议》《科纳克里疟疾消除可行性分析报告(讨论稿)》等多项公共卫生报告,并提出“需求导向、重点突出、可持续性”的援助原则。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刚死不久的螃蟹,还能吃吗?
眼下,大闸蟹开始上市,很多网友已经开始尝鲜。关于吃螃蟹,网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说法,让很多人心生疑惑。 刚死不久的螃蟹能吃吗,哪些人群不宜吃螃蟹?一起来看! 螃蟹的毒性从哪里来? 螃蟹是杂食性动物,容易携带多种细菌及毒素。当螃蟹活着的时候,胃(砂囊)完好并能正常工作,细菌与毒素得到了抑制。 但蟹死后,砂囊可能破损,毒素向外扩散至肌肉,使其快速变软、变糊,细菌迅速繁殖,把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分解成组胺等

0评论2025-10-083

浙江文旅观察:国庆假期县域“花式”引客促销费
巨型鱼灯摇曳生姿,街头NPC身着古装,市民游客手持“银票”与“宋代商贩”讨价还价…… 1日至8日,七子楼“鱼龙节”大型主题文化节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举行,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七子楼以重现《清明上河图》场景为核心,通过沉浸式演艺、非遗体验和特色美食等活动,让游客亲身感受宋代市井生活的繁荣景象。 其中,全天候50多场演艺轮番上演,游客可直接与穿古装的商贩对话、购物,使用仿古“银票”交易;不定

0评论2025-10-083

跨境游热度与消费力双攀升:双节入境客流创新高 “中国游 + 中国购” 热力迸发
这个假期,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仅一江之隔的黑龙江黑河市格外热闹。自9月15日我国对俄罗斯试行免签政策以来,不少俄罗斯游客将黑河作为中国游的第一站。 清晨时分,黑河口岸已是人头攒动。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游客,仅需5分钟船程,花费150元往返船票,就能来黑河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这个十一假期,边检部门预计,黑河口岸出入境旅客将达到32000多人次。 清晨的早市上,俄罗斯游客围着摊位挑选新鲜水

0评论2025-10-083

中秋消费新意浓
从月饼口味推陈出新、文化创意赋能老字号,再到消费场景不断创新,今年的中秋消费市场呈现出浓浓新意。中秋佳节的主角之一——月饼,正在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既有老字号的文化赋能,也有文创品牌的创新表达。在山西省太原市的山西会馆,游客郑晓奇对店里现烤的五仁月饼赞不绝口:“刚出炉的月饼,酥软又热乎!”传统馅料主打新鲜出炉,保持了最纯粹的风味和口感,吸引着追求经典口味的消费者。与此同时,新口味顺应中式养生

0评论2025-10-075

省际交界游爆火 边缘城市如何变身假期顶流?
“高铁串起两省山水,在浙江看江山江郎山风貌后,再到江西品上饶望仙谷仙侠氛围,这样的跨省旅行既新鲜又方便。”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浙江宁波游客谢培带着家人踏上“浙赣边际游”线路,第一站便选择了衢州江山的江郎山。他翻开手机里的相册笑着说:“以前觉得省界地区偏远,现在交通方便了,反而成了深度游的特色。”假期期间,像谢培一样选择“跨省串游”的游客不在少数。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浙江与江西、福建、安徽交界的

0评论2025-10-074

“十一”假期“谷子经济”备受青睐 撬动年轻消费市场
“虚拟世界的人物化为徽章、玩偶等‘谷子’,变成现实中的‘朋友’给我很多陪伴和快乐,我愿意为这种情绪体验买单。”10月4日,“谷子”爱好者李布丁在河南省会郑州一家商场里与朋友相约“吃谷”。“谷子”源于英文“goods”(商品)的音译,主要指漫画、动画、游戏等IP衍生的周边商品,包括盲盒、“吧唧”(徽章)和卡片等。近年来,“谷子经济”成为消费新热点。今年“十一”假期,郑州大上海商场的“谷子”店内人潮涌

0评论2025-10-075

中秋佳节,月饼这样吃更健康
中秋佳节来临,象征着团圆的月饼是时令美食。吃月饼时搭配什么食物对身体更为有益?“无糖月饼”能多吃吗?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介绍,月饼往往热量不低,一个60克左右的月饼,其热量就堪比一碗米饭。因此,选择月饼时可仔细查看营养成分表,挑选热量较低的月饼,同时控制食用量。此外,吃完月饼要进行适量运动,帮助消化。“无糖月饼”是否更健康?于康说,所谓的“无糖月饼”实际上只是没有额外添加蔗糖,并不意味着

0评论2025-10-077

中国北方局地将降温10℃以上 南方多地高温持续
中央气象台6日预计,7日至9日,新一股冷空气登场,东北、华北、黄淮等地将先后有大风降温天气,气温将下降4℃至8℃,局地降温10℃以上。而中国南方多地未来一周高温天气持续。监测显示,在冷空气和阴雨影响下,5日,西北和东北部分地区降温明显,局地降温达14℃至16℃。中央气象台预计,7日至9日,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华北、黄淮等地先后有4级至5级风,阵风7级至8级,内蒙古东北部局地阵风9级;气温先后下

0评论2025-1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