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弥合数字鸿沟,为银发经济注入新动能

2025-06-30 10:0000people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群体成为数字鸿沟的核心受制人群,这一结构性障碍制约着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弥合数字鸿沟正处于由技术突破向经济价值转化的关键阶段,应重点构建“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技术支撑—创新商业模式”的发展路径。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释放养老消费潜力。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预计2035年将达到30万亿元。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银发经济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数字鸿沟正成为阻碍银发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接入难、使用难、价值匹配难等问题叠加,不仅将老年群体挡在数字大门之外,更严重制约着银发经济释放数字时代红利。为此,应系统性弥合数字鸿沟,释放数千万老年群体消费潜能,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数字鸿沟制约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鸿沟,即不同群体在接入、使用数字技术及获取相关价值时存在的系统性障碍。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群体成为数字鸿沟的核心受制人群,这一结构性障碍制约着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接入性鸿沟阻碍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经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网民规模为1.56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仅为52.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数字设备的操作复杂性和价格门槛将老年群体挡在数字大门之外,这种数字排斥现象不仅压缩了老年数字消费市场空间,更削弱了银发经济在电商、智慧康养等新兴领域的增长动能。

二是使用性鸿沟降低数字产品适老效果。近期,虽然工信部已推动3000余家网站和App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但实际效果仍不尽如人意,语音识别不准、操作流程复杂等问题依然突出。相关调研在对84个主流App评测后,发现广告营销干扰、操作流程复杂等老年用户痛点问题依然存在。这种现象不仅削弱了老年群体触网意愿,更直接阻碍了银发经济数字化服务的市场渗透。

三是价值性鸿沟造成供需错配。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4月适老化产品新增2.87万种,同比增长255.2%。但从总体来看,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性功能设计不足,部分企业过度追求“适老概念”包装,忽视了老年群体真实的使用痛点和消费偏好。这种供需错配不仅降低了老年消费者的获得感,更制约了银发经济向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构建适配银发经济发展的数字鸿沟弥合路径

当前,弥合数字鸿沟正处于由技术突破向经济价值转化的关键阶段,应重点构建“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技术支撑—创新商业模式”的发展路径。

一是完善标准体系,为弥合数字鸿沟提供制度保障。统一、强制的标准是弥合数字鸿沟的基础,应尽快建立覆盖硬件、软件、服务全链条的适老化标准体系,重点解决标准缺失和执行不力的问题。针对智能终端设备,制定强制性的基础适老标准,包括字体大小、操作逻辑、语音交互等核心要素,确保适老产品的可及性;在移动应用领域,要细化适老化设计规范,明确图标大小、色彩对比度、操作反馈等具体要求,防止企业做表面文章;在产品准入领域,应建立全国统一的适老化产品认证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通过认证的产品给予市场准入和政策支持。

二是强化技术支撑,突破弥合数字鸿沟的关键瓶颈。技术研发要聚焦老年人真实需求,避免闭门造车。在智能硬件方面,重点提升语音交互技术对方言的识别准确率;在人机交互领域,开发符合老年人认知特点的界面系统,包括简化操作流程、优化信息呈现方式等;针对健康监测需求,加快研发高精度、低成本的智能穿戴设备,重点突破血压、血糖等关键指标的持续监测技术;由政府部门牵头组建数字包容性技术创新联盟,建立开放共享的适老与无障碍技术研发平台,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的相关技术创新。

三是创新商业模式,避免出现新的数字鸿沟。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弥合数字鸿沟的关键动力。在产品销售方面,可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适老化产品体验网络,在社区、养老机构等场所设立体验点,让老年人亲身感受产品价值;在服务模式上,探索“硬件+服务”的打包方案,如智能手环搭配健康管理服务,提升产品附加值;鼓励科技企业与养老服务企业深度合作,建立适老化产品和服务的长效评价机制,定期收集老年用户反馈,持续优化商业模式,确保数字鸿沟弥合工作的可持续性和普惠性。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失语患者有望“借机”重获“新声”
近日,上海岩思类脑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岩思类脑”)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以下简称“华山医院”)、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iBRAIN脑电联盟、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植入式脑电大模型,实现脑机接口中文解码临床突破,有望为因渐冻症、卒中等疾病导致失语的患者提供更好治疗方案。 这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脑机接口语言解码领域,特别是针对中文这一复杂语言系统的

0评论2025-09-1026

新型“神经触手”探针刚柔可调
记者9月8日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悉,该所联合其他单位科研人员,在柔性侵入式脑机接口器件植入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发出一种刚柔可调的“神经触手”探针,将植入损伤降低超74%。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先进科学》。 在脑机接口和神经科学快速发展的当下,柔性神经电极因其出色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与脑组织的良好机械匹配度,被视为实现长期稳定神经信号采集的理想技术路径。相比传统刚性电极,这种柔软的探针能显著

0评论2025-09-1027

新学期校园餐饮安全紧盯三大重点
本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林丽鹂)迎来新学期,很多家庭关注校园餐饮安全。在9月9日召开的市场监管总局例行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介绍,今年开学,市场监管部门紧盯三大重点:“一看”“二查”“三督”。看校长履职是否认真。开学第一周,校长是否陪好第一餐;是否开学一个月内在食堂开办公会,现场解决问题;是否着力改善食堂设备设施和就餐环境。查进货查验是否严格。查学校是否执行查验制度,查食品原料验收是

0评论2025-09-1026

北京建成养老助餐点2666家
本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施芳)记者从9日举办的2025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获悉: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共有514万人,首次突破500万人大关,占常住人口的23.5%。聚焦老年人实际养老需求,全市累计建成运营养老助餐点2666家,覆盖超过九成的城乡社区、453.4万老年人。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杨志伟介绍,目前北京共备案养老机构608家,床位10.9万张。系统布局105家区域养

0评论2025-09-1023

浙江形成“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 中医药护航基层健康
9日,浙江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杭州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浙江启动中医药“百科帮扶”计划,浙江全省92%的县级中医院达到二甲以上水平,所有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科,建成标准化中医馆1388家,形成了“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94.5%的家庭医生团队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让中医药更好融入防病治病,守住基层健康关。 浙江是传统中医药大省,也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今年是浙江实施“中

0评论2025-09-1026

青海省15年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城乡全覆盖
“15年来,青海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城乡全覆盖,人均经费补助从15元(人民币,下同)提高到99元,服务项目从9类拓展到28类。”9日,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李渊海介绍。 当日,青海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5周年宣传月活动启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关系千家万户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青海省持续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致力于解决基层民众看病难、

0评论2025-09-1025

传染病防治“法治处方”上新 筑牢公共卫生防线
“每一次修订传染病防治法,都是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总结,此次修订不是一次简单的‘小修小补’,是对传染病防控责任的‘量身定制’。”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新法”)自9月1日起施行,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院长刘智慧在日前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数字社会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共同主办的传染病防治法的修订与实施论坛上表示,作为防治传染病的“法律处方”,传染病防治法的演

0评论2025-09-1025

国家药监局修订小活络制剂说明书
人民网北京9月9日电 (记者孙红丽)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消息,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对小活络制剂,包括丸剂和片剂说明书中的【警示语】、【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进行统一修订。 根据公告,所有上述药品的上市许可持有人均应当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按照要求修订说明书,于2025年11月28日前报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修

0评论2025-09-0926

《中药生产监督管理专门规定》发布
人民网北京9月9日电 (记者孙红丽)据国家药监局网站消息,9月8日,国家药监局公布《中药生产监督管理专门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6年3月1日起施行。 《规定》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4〕5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5〕11号)要求,健全符合中药特点的全

0评论2025-09-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