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治打赏乱象,要“疏堵结合”(新媒视点)

2025-07-28 10:00360people

  近年来,打赏乱象屡禁不止,背后有多重原因。

  一方面,“流量至上”观念被一些人奉为圭臬。为追求利益,部分主播、MCN机构不择手段,故意编造人设和剧本、传播低俗内容,诱导用户非理性打赏。部分平台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反而提供流量扶持,纵容此类乱象,并从中获益。

  另一方面,协同治理机制不够健全。监管部门执法人手和技术手段有限,难以对海量内容进行全面、及时筛查。司法机关处理打赏纠纷时,对于打赏行为的法律性质认定、责任划分标准尚不统一。相关行业协会亦未能充分发挥其制定自律规范、调解纠纷等作用。

  这道难题怎么解?

  2024年,我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市场营收规模达2126.4亿元,同比上涨1.5%。截至2025年5月末,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主播账号累计开通近1.93亿个,同比增长约7.2%。作为一种新兴商业模式,打赏助力直播等业态在数字经济发展、拉动就业、创新传承文化等方面“大展拳脚”。应该说,合法打赏属于正常民事交易行为,受民法典等法律保护。

  同时要看到,种种乱象伤害观众合法权益,破坏社会公序良俗,阻碍行业良性发展。

  因此,治理“打赏乱象”不仅要“堵”,也要“疏”,对正常理性打赏进行引导。

  主播应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职业观,加强政策法规和平台规则学习,以优质内容吸引用户。MCN机构应加强合规制度建设,强化对主播的法规政策和职业伦理培训。媒体、社区等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理性消费观,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实际需求,合理安排打赏支出。

  直播平台应完善平台规则,运用人工智能、人工审核等多种手段,加强对内容和用户、主播身份信息的审核,严格执行账号注册、实名认证制度,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同时,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打赏行为。司法机关应就打赏行为的法律性质、各方权利义务关系,以及责任承担方式,出台指导性案例,统一裁判标准,为行业提供明确指引。行业协会应当完善行业自律规范,明确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完善主播信用评价和奖惩制度,有效调解直播打赏纠纷。

  只有“疏堵结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治理体系,才能形成整治打赏乱象的合力,营造健康网络生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教授)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严厉打击“黑救护”等违法违规行为
本报北京11月9日电 (记者白剑峰)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非法救护车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严厉打击“黑救护”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障群众生命健康权益。  通知要求,开展医疗卫生机构救护车清查。全面清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际拥有或以本机构名义登记注册的救护车情况,包括已注销医疗卫生机构名下未注销的救护车。全面清理医疗卫生机构挂靠、外包或出租使用的救护车。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0评论2025-11-102

如何降低肥胖引起的癌症风险?中疾控提示
人民网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中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提到肥胖,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或许是身材的改变。然而,它的影响远不止于此,相关文献报道肥胖可以引起200多种疾病,会显著增加患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风险。 许多人忽视的是,肥胖还是多种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全球范围内,约4%的癌症与肥胖有关。这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数字,其背后是每年因肥胖相关癌症而逝去的数百万生命。 肥胖为什

0评论2025-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