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夏季胃肠炎?当心一氧化碳中毒

2025-08-04 10:00240people

一家六口空调房内煲糖水4人中毒、三女子开空调吃烤鱼昏迷被送进ICU、空调房里炭火烤肉致一家三口中毒……近期屡屡登上热搜的新闻表明,一氧化碳中毒不是冬天的专属,夏季的中毒来得悄咪咪,中招后呕吐、腹痛等症状让你把它错当成了胃肠炎。

它在夏季掩护下搞偷袭

炎热夏天的某个下午,门诊进来一家三口,告诉我她家大女儿吃坏了东西,现在呕吐、腹痛,她们估计是食物中毒了,一家人全都呕吐、腹泻。我被家长的说辞带偏了,最近柯萨奇病毒性胃肠炎流行,全家感染也非常常见。在不经意间抬头发现孩子妈妈面颊绯红,就随口问了一声:“家里用什么做饭的?”家长说:“我们用的煤气,刚才发现煤气开关没关紧,但肯定不是煤气中毒,家里一点味道都没有,肯定不会中毒的。”为了保险起见,我再三劝阻她们给孩子做一个碳氧血红蛋白检查。结果显示真的是一氧化碳中毒,这让我惊出一身冷汗。

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极易被人体吸收。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迅速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大大削弱血液的携氧能力,临床表现主要为缺氧,造成组织窒息。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一般来说,一氧化碳在冬季常见,医生和患者大多都忽视夏季一氧化碳中毒。

中毒的三个典型场景

夏天也会煤气中毒,以下是具体原因:

紧闭门窗使用燃气夏季人们常开空调并紧闭门窗,空气不流通。使用燃气做饭、烧水或使用燃气热水器时,燃气燃烧不充分会产生一氧化碳,无法及时排出室外,会在室内积聚,导致中毒。

空调房内吃炭火锅或烧烤在密闭的空调房内吃炭火锅或烧烤,氧气含量随燃烧持续下降,造成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不易被察觉,一旦中毒往往来不及自救。

停车闭窗吹空调汽车发动机连续运转会不断产生一氧化碳,若在停车时紧闭车窗吹空调,未及时通风换气,一氧化碳会通过空调和车厢缝隙进入车内,使车内人员中毒。

不是中暑和胃炎是中毒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身体会因中毒深浅出现相应的症状。

轻度中毒头晕、恶心、呕吐、精神萎靡,易被误认为“中暑”或“肠胃感冒”。

中度中毒口唇、甲床呈樱桃红色,呼吸急促,意识模糊。

重度中毒昏迷、抽搐、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心跳骤停。

注意!儿童对一氧化碳更敏感,相同浓度下症状更重、进展更快。

预防中毒的六个要诀

加强通风在使用燃气、煤炭等燃料时,有人看护,避免汤水溢出扑灭火源造成燃气外露,应确保环境通风良好,以降低一氧化碳的浓度。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燃气设备、煤气热水器等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防止泄漏和故障。

安装报警器在可能存在一氧化碳泄漏的场所,如厨房、浴室等,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以便及时发现泄漏并采取措施。

不在密闭环境中使用危险烹饪方式在相对密闭环境中,不要使用炭火烧烤、炭火火锅,改用电磁炉替代明火铜锅。

正确使用燃料在使用煤炭等固体燃料时,应注意煤炉的通风口要直对门口方向,夜间用煤球封火时应适当留通风口,以防一氧化碳积聚。

不在密闭车厢内睡觉尤其是发动机持续燃烧时的车厢内更不能睡觉。开(乘)空调车时,如感到头晕、发沉、四肢无力时,应及时开窗呼吸新鲜空气。

文/沙玉英吴珺(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秋天养生做好“三防”(中医养生)
立秋之后,阳气始收余湿尚存,天地间暑湿未退,燥气初萌,人体易受湿邪困脾、燥邪伤肺的双重困扰。秋天养生,需要做好“三防”。  一是防燥。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人体容易感受秋燥之邪,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复发或逐渐加重。中医认为,“燥则润之”。预防和治疗秋燥多用“润”法,保护人体津液不丧失。可适当吃一些有养阴润肺功效的食物,如百合、银耳、莲子、南瓜等。  二是防散。

0评论2025-08-181

网购绿植如何“所见即所得”(百姓关注)
货不对板、虚假承诺、售后拖延、退换困难……一些读者近日来信反映,在直播间网购绿植遭遇不愉快经历,呼吁从业者诚信经营,维护消费者权益。“主播说所有货都是直播间品相,拿到手却根本不是。”网友“爱植物的发福蝶”说,自己在某网购平台“南艺花卉”直播间购入一株彩叶芋,主播明确承诺发货植株叶片已显现粉色,但收货后都是绿叶。无独有偶,网友“T婷T”在“桔桔的美丽花园”直播间下单南天竹盆栽,收货后实测高度110多

0评论2025-08-184

“AI谣言”为何易传播难防治?(深阅读)
当前,AI(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AI也被用于制作发布谣言、不实信息,可能对部分群众造成困扰。今年4月,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聚焦利用AI制作发布谣言、不实信息等乱象开展重点整治。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AI谣言”从何而来、为何泛滥、如何整

0评论2025-08-183

警惕“领取育儿补贴”诈骗套路(服务窗)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近日,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警方却发布消息,提醒公众,有些“育儿补贴”领不得,这是为何?“这本是一项全国性的惠民政策,却被一些诈骗分子‘蹭热点’,制造出新型骗局。”昭通市公安局昭阳分局民警邵丽君说,“目前分局已接到多名群众举报,称自己在社交媒体上收到的‘领取育儿补贴’信息是诈骗信息。

0评论2025-08-182

新型显微技术突破快速3D成像极限
科技日报北京8月17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显微技术,突破了快速3D成像的极限。他们利用25台相机组成高速显微镜,能一次性捕捉整个小型生物体内部的实时细胞动态过程。该技术为发育生物学、神经科学和运动研究等领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观察手段,将推动生物医学研究向更高维度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相关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光学》期刊。 传统显微镜在获取3D图像时,通常依赖机械聚焦

0评论2025-08-183

涵养医疗服务中的人文精神(编辑手记)
医学直面生命,不仅有对病痛的疗愈,还有对心灵的慰藉,医务工作者只有涵养人文精神,才能更好地开展医疗服务。医疗服务中的人文精神,源自对生命的敬畏心、对患者的同理心、对工作的责任心,归根到底是“以患者为中心”。医疗技术越是发展,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就愈发凸显,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更加需要医务工作者具有高超的医术、敏锐的感知和精准的判断。可以说,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共同承载着医学的使命,共

0评论2025-0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