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胃肠不适、晒伤多发?中医支招健康过“三伏”

2025-08-06 10:00240people

正值“三伏”,天气闷热潮湿,胃肠不适、晒伤、“空调病”等健康问题多发。中医药学蕴含丰富的养生智慧,在防暑降温、祛湿调理、增强免疫力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5日举行主题发布会,邀请中医专家介绍夏季养生防病妙招。

清热解暑,预防中暑和晒伤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宜养心、宜避暑除湿。高温天气如何预防中暑和晒伤?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宋坪提示,夏季应尽量穿轻薄、宽松、透气的棉麻衣物,佩戴宽檐帽、太阳镜或使用遮阳伞,并根据肤质选用防晒产品;高温天气人体出汗多,水分和盐分流失较快,应多喝白开水和淡盐水补充体液;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食西瓜、黄瓜、绿豆汤等食物以清热解暑、养阴益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适度降温,使用空调时温度不宜过低。

此外,“桑拿天”的高温高湿环境对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体质虚弱者影响较大,需予以特别关注。

天气炎热,锻炼也应“天人相应”,不宜一味追求高强度。

“针对暑多夹湿的气候特点,锻炼以‘护阳防暑、微微出汗’为总原则。”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建议,在早晨6点到8点或傍晚5点到7点选择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运动,促进气血运行,避免大汗伤津;年轻人可选择跑步、快走、游泳、球类等有氧运动,但应避免在高温时剧烈运动。

健脾化湿,防范胃肠道不适

暑期出游,一些人发生水土不服,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在中医看来,其核心在于脾胃运化功能受损。

“要遵循‘饮食有节、循序渐进、起居有常’的原则。”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科主任魏玮建议,初到异地时,避免立即食用辛辣、油腻或生冷食物,应先选择温和易消化食物,主要搭配清淡蔬菜;随身携带可防暑化湿的藿香正气散、可消食和胃的保和丸;还可配合每日晨起按揉足三里穴,或做八段锦的“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不适症状较轻时,可以尝试中医食疗。魏玮举例说,当出现腹胀不适时,可以选择山楂、炒麦芽等茶饮,帮助消食导滞;若有恶心呕吐,可取生姜3片、紫苏叶5克,用沸水冲泡后加少许红糖温服。此外,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

根据中医理论,高温高湿天气下,暑热和湿气两种邪气一同侵犯人体,易导致湿热困脾。魏玮提示,暑期饮食关键在于“防寒护阳、健脾化湿”,应注意“三宜三忌”——宜以温茶代冷饮,宜食当季温性果蔬,宜用辛香调味增食趣,忌大量食用冰镇饮品,忌生食海鲜,忌空腹食用性质寒凉蔬果。

护阳祛湿,应对“空调病”和湿疹

空调是夏季不可或缺的降温工具,但长时间待在空调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鼻塞、头痛、关节酸痛、乏力等所谓“空调病”症状。

魏玮建议将空调温度设在22℃到26℃之间,以防毛孔骤闭导致卫阳不得宣发;将房间湿度控制在30%至60%;避免空调直吹人体,尤其颈部、背部、膝关节或神阙穴、涌泉穴,防止损害阳气;睡觉时用薄毯覆盖脐腹部;每开空调2至3小时就应开窗通风。

高温高湿的环境还会让皮肤容易出汗、潮湿,促进细菌和真菌繁殖,加之一些人皮肤屏障较弱,导致湿疹在夏季较为常见。

宋坪说,湿疹的发生与体内的湿热、风邪入侵、脾气虚弱以及内外环境的失调都有关系。针对暑期湿疹,不但要缓解皮肤症状,更应注重调理体质,如避免食用易助湿生热的辛辣刺激、油腻厚味食物和海鲜等,多吃清淡开胃、利湿促消化的蔬菜水果等,从根本上防控病情发展。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可注射天线为医疗植入物安全供电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可注射天线,仅沙粒大小,能够为植入人体深部组织的医疗器件,如心脏病患者的起搏器、癫痫或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经调节器等提供无线电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天线与传播学报》10月刊。 团队表示,这种微型天线无需电池,可通过针头植入体内,从而避免大型外科手术,是实现深部组织植入器件微型化的重要突破。 目前,深部组织植入器件通常依赖两种

0评论2025-11-050

微重力条件下打印出人体肌肉组织
科技日报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发表在新一期《科学进展》上的一项研究,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团队在模拟太空微重力的条件下,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结构精确的人体肌肉组织。这种高保真度的组织模型对于研究疾病机制、测试新药至关重要,也为太空生物制造和人类健康研究开辟了新路径。 宇航员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长期驻留时,身体会面临肌肉急剧萎缩等严峻挑战。为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并保护未来深空探索者,科学家

0评论2025-11-050

“窜稀饮品”成营销风潮 “瘦身”还是“伤身”
“不是真的需要,不要购买!因为真的会窜!”“买杯饮料给我那么多纸巾干什么,直到喝完连跑4趟厕所……”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发现,社交媒体上掀起一阵饮品“窜稀营销”风潮。在不少博主的推荐视频中,买饮品时,店员会附赠厚厚一叠纸巾,并加上一句,“你一会儿就知道了。”“窜稀”“新型泻药”等标签,俨然成了这些饮品的新卖点。记者随后走访了北京市多家饮品店、超市与便利店,发现这类打着“轻体”“畅通”旗号,暗示

0评论2025-11-050

血管、淋巴系统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发布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彭韵佳)血管、淋巴系统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生命循环系统。国家医保局11月4日发布《血管、淋巴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原有血管、淋巴系统价格项目规范整合为116项,另有加收项9项、扩展项1项。 国家组织编制立项指南,统一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为的是让价格项目更好计价、更好执行、更好评价,更能适应临床诊疗和价格管理需要。 此次立项根据血管差异,分类

0评论2025-11-050

“外摆一米线”里的善治(暖闻热评)
【事件】商户线上提交促销方案和场地照片,通过审批就能在商铺门口外摆经营;若方案不合适,城管部门还会帮忙调整,建议不影响安全、不堵塞交通的外摆地点……江苏宿迁出台城市精细管理工作方案,明确合理规划“潮汐式便民摊点”、推行包容“外摆一米线”,以精细治理守护城市烟火气。  【点评】  包容“外摆一米线”,是指在保证安全畅通、不妨碍市容的前提下,允许沿街商户在门线外适当范围内展示商品。这一暖心举措,既满足

0评论2025-1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