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脑机接口技术不断发展,我们准备好了吗

2025-08-06 10:00310people

  多年来,人类一直畅想如何用“意念”操控电脑、驾驭义肢、指挥机器人……这些曾经存在于科幻电影里的设想正在进入现实。中风、瘫痪、渐冻症……这些难疾正随着脑机接口技术不断发展迎来新的治疗可能,但同时相关伦理和法律层面的挑战也在不断加剧。

  脑机接口是在人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的通信通道,它像是架设在大脑与机器之间的“桥梁”,不仅推动人机交互方式的演进,也为脑科学研究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

  德国CorTec公司是一家脑机接口研发公司,该公司联合创始人马丁·许特勒说,他们研发的脑机接口是在颅骨下方放置一块32个通道的“电极垫”。电极具有双向性,既可以记录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读取大脑在“思考”或“发出运动指令”时产生的电信号,又可以对大脑进行电刺激。

  美国西雅图一名52岁的男性患者因多次中风导致半身瘫痪,虽经长期物理治疗,但身体功能恢复未达预期。不久前,他成功植入了CorTec公司研发的脑机接口芯片。“我们希望通过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对患者大脑进行刺激,看看是否能帮助其恢复更多功能。”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教授杰弗里·奥杰曼说。

  奥杰曼认为,中风会破坏大脑中负责控制动作的区域和神经回路,导致身体功能受损。但只要部分神经元存活且保持连接,它们就可能在康复训练和外部刺激的配合下,形成新通路,帮助大脑“重新学习”失去的功能。

  美国“神经连接”公司的脑机接口技术是将包含1024个微电极的植入体深入脑组织,以实现与神经元的直接连接。该公司称,截至目前,全球已有5名重度瘫痪患者植入该设备并实现基础“脑控”功能。该公司日前宣布,将在英国开展一项新的临床研究,测试芯片能否帮助重度瘫痪患者控制数字设备与现实工具。

  德国《商报》指出,脑刺激技术并非新鲜事物,此类应用已有数十年历史。例如,帕金森病患者可通过植入神经刺激器改善步态与运动功能。如今,随着可植入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科技资本的关注。

  随着技术不断逼近“人脑核心”,一些更深层的问题也浮出水面。脑机接口芯片不再是简单植入设备,它直接接触我们思维的产生地。那么,谁来管理这些芯片?采集到的数据归谁所有?如果芯片不仅能读取,还能“写入”信号,我们的意志还能保持纯粹吗?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神经科学教授阿尼尔·塞思认为,脑机接口技术发展带来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隐私问题。“如果人们开始输出大脑活动信号,实际上是在开放对个人行为,甚至思想、信念与情感的访问权限。”他说,“一旦大脑内部的信息被他人掌握,获取个体隐私将几乎不再存在任何障碍。”

  德国汉堡大学法学院专家克里斯托夫·布勃利茨认为,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进步,伦理和法律层面的挑战也在不断加剧。他指出,脑机接口芯片一旦植入并与神经系统实现深度交互,它就不只是一个外部设备,而成了人体的一部分。植入后,用户是否有权修改芯片的软件代码甚至“破解”它?他认为,芯片植入应当意味着原本属于厂商的软件或硬件产权的终止。

  布勃利茨说,脑机接口可能带来的不仅是信息的读取,还有对情绪的自动调节。但如果这种调节是被动甚至不被察觉的,那么芯片使用者是否仍然能够清晰地认识自我?“无论如何,这项技术都会改变人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

  (据新华社电  记者褚怡)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各地团组织引领青年参与为老服务
10月10日至31日,以“弘扬孝亲敬老美德 共建老年友好社会”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敬老月”活动顺利开展。弘扬孝亲敬老美德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各级共青团组织广泛动员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为老服务,通过“结对+接力”的方式,走近老年人群体,深入日常生活,服务实际需求,围绕生活照护、心理关怀、智慧助老、社会融入等方面,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为老志愿服务,为推进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动

0评论2025-11-094

多吃碱性食物瘦得快是真的吗
近日,网上流传“多吃碱性食物瘦得快”的说法,引发不少网友效仿,这是真的吗?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委员阮光锋表示,食物的酸碱性并非依据口感或pH值划分,而是依据其在人体内代谢后产生的物质残留来划分。一般来说,肉、蛋等高蛋白食物和米、面等高淀粉食物中含有较多硫、磷等元素,代谢后易生成酸性物质,因此属于酸性食物;蔬菜、水果、奶等食物中含较多钾、钙等矿物质,代谢产物

0评论2025-11-090

俄研制出新型骨骼修复材料
俄罗斯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可用于修复受损骨骼,加速植骨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研发用于修复受损骨组织的复合材料,使其性能最大程度接近人体骨骼,是当今医学研究领域的一大难题。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研究人员在基于生物相容性聚合物材料聚醚醚酮生产的基质中,分别添加0.1%和1%羟基磷灰石(骨骼的主要矿物成分),形成一种2.5D支架复合材料。这种聚合物广泛应用于颅颌面外

0评论2025-11-090

医疗AI有了“评审员”!北京启动医疗人工智能应用评测服务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记者侠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进步,医疗AI正在加速向辅助医生、承担部分医生技术劳动的方向发展。如何确保医疗AI应用的规范安全有效,成为公众关注和行业关心的问题。日前,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设立医疗人工智能应用评测中心(以下称评测中心),旨在建立医疗AI评测的制度体系与规范标准,依托首都高水平医院和专家队伍、高质量医疗数据,验证医疗AI的临床辅助决策能力和效果,筑牢医疗人工智能

0评论2025-11-092

专家:“硬扛”流感有健康风险
安徽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唐继海7日在该省冬春季传染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说,流感与普通感冒有着本质区别,“得了流感扛一扛就过去”的做法是错误的,存在健康风险。 据唐继海介绍,流感与普通感冒在病原体、症状、传染性与传播速度、并发症等方面有所不同。 在传染性与传播速度方面,流感传染性强,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易在人群中暴发流行;普通感冒的传染性较弱,多为散发病例,传播范围和速度远低于流感。 在并发症方

0评论2025-11-085

咳嗽频发不止因受寒?专家提醒:调理脾胃成秋冬防咳关键
近期,我国多地迎来持续性降温天气。10月以来,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华北、华东等地降温幅度达4-6℃。伴随气温波动,咳嗽、痰多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 据中国气象局10月31日新闻发布会披露,预计我国将在今年秋季后期进入拉尼娜状态,并可能持续至2026年初。受其影响,今年冬季气温“冷暖起伏大”,阶段性变化明显。国家卫生健康委也在近期发布会上提示,公众需注意气温骤降与昼夜温差对健康的影响。

0评论2025-1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