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是许多人出行的重要选择。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增加、使用频率不断提升,乱停乱放成为困扰城市治理的难题。近日,北京就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该条例在规范停放秩序、拓展停车资源等方面作出安排,是解决非机动车停放难题的有益探索。
电动自行车停放乱象可以归纳为“围楼堵路”。在一些居民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占用楼道口、休闲用地,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甚至挤占消防通道、进楼入户,具有较大安全隐患。在部分地铁站口和重要路段,电动自行车无序停放,压占盲道、非机动车道,引发交通拥堵,给人们出行造成困扰。
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停放用地不足是重要原因。与电动自行车数量爆发式增长相比,停放用地的拓展速度却显滞后,许多电动自行车面临无处停放的窘境。解决停放乱象,应正视停放用地供需矛盾,想方设法增加供给。
一些地方从绿化用地、桥下空间、地下空间等城市的“边角料”空间入手,挖潜增设非机动车停车设施,为有效解决乱停乱放提供了启示。比如,北京市丰台区对某地铁站外的滨水绿地进行升级改造,将原本利用率较低的绿地改造为林下非机动车停车场,实现空间复合利用;苏州市吴中区利用路边闲置绿化或空地改造下沉式非机动车停车场,不但增加了停车位,还杜绝了非机动车侵占人行道、绿化带等乱象。每个城市面临的情况不同,可结合实际互相学习借鉴,找到解决乱停乱放的可行办法。
破解电动自行车停放乱象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一方面,要讲究“疏”的策略,拓展停放空间,解决电动自行车主急迫需求;另一方面,也要用好“堵”的方法,禁绝违规停放,规范交通秩序。目前,多地通过劝导教育、规范引导和拖移清理等综合施治,取得良好效果。当然,解决这一难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将巡查治理常态化,久久为功,才能持续保障出行环境安全有序。
新型蛋白质改造方法成功开发
科技日报讯 (记者陆成宽)记者8月11日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联合其他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AI)的新型蛋白质改造方法。该方法巧妙地利用了现有通用蛋白质逆折叠AI模型,无需训练专属AI模型,即可实现蛋白质高效进化模拟和功能设计。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细胞》。
蛋白质改造就像给生物分子做“改装”,通过调整氨基酸顺序改变蛋白质性能。相较于基因改
0评论2025-08-135
“细胞工厂”高效生产氨基酸衍生物
在化妆品原料市场的激烈角逐中,氨基酸衍生物凭借其在抗衰老、保湿、修复以及美白等方面的卓越功效,成为市场新宠。不过,传统生产方式存在的诸多弊端,让它难以充分“施展拳脚”。如今,利用合成生物技术,构建“微生物细胞工厂”,不仅能提高氨基酸衍生物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实现绿色制造。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谢希贤团队长期致力于该领域研究,其最新发表的《氨基酸衍生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及其生物合成研
0评论2025-08-133
多项消费领域贷款可享贴息
本报北京8月12日电 记者鲁元珍12日从财政部获悉,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明确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实施方案称,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且贷款经办机构可通过贷款发放账户等识别借款人相关消费交易信息的部分,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政策。
0评论2025-08-133
网红餐厅的流量要转化为“留量”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24个大中城市,对200余家大众关注度高、网络点评活跃的网红餐厅开展专项抽检,涵盖中餐、西餐、火锅、烧烤等多种业态。抽检结果显示,网红餐厅食品总体安全状况稳定。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网络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红餐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餐饮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们凭借精美的装修、独特的菜品和巧妙的营销手段,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走红,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前来打卡、
0评论2025-08-132
让消费主引擎动力更足势能更劲
8月12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这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分别从供需两端发力提振消费,有利于通过财政金融联动的方式,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更好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
消费是最终需求,既关系着经济发展,也关系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已连续十余年稳居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和最大网络零
0评论2025-08-132
洞洞鞋,怎样穿更安全(服务窗)
洞洞鞋穿着方便,受到很多人欢迎。然而,不少人穿洞洞鞋后却患上脚气。看似透气的洞洞鞋为何会引发脚气?洞洞鞋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怎样穿才更安全?记者采访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庄凯文。 “洞洞鞋只有孔洞的部分透气,其自身往往是PVC(聚氯乙烯)或橡胶材质,并不透气。”庄凯文说,他遇到过连续1个月穿洞洞鞋通勤的患者,出现足趾缝红斑、鳞屑、糜烂伴瘙痒等症状,“这是典型的真菌感染。” 庄凯文
0评论2025-0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