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贴息政策惠民生促消费

2025-08-14 10:0050people

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来了。8月1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有关情况。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两项贴息政策通过进一步强化财政和金融协同,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精准投向消费领域,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的信贷成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通过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

合力拉动消费增长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廖岷说。近日,财政部联合相关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支持促消费、扩内需。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按照方案,贴息对象为相关贷款经办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消费,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大体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政策实施期限1年,具体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同步实施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贴息政策,贴息对象是向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银行贷款,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等8类主要消费服务领域。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可以贴息1年。上述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是100万元,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期间签订贷款合同且相关贷款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的,按照贷款本金对经营主体进行贴息。

“如果按照1%的贴息比例,意味着1元的贴息资金,可能带动100元的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或是消费领域服务业的供给。”廖岷说。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负责人王波表示,本次发布实施的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双向发力,统筹增强消费能力和扩大有效供给,对提振消费特别是扩大服务消费将产生积极作用。

享受流程简洁高效

两项贴息政策支持力度大、惠及范围广,享受政策的程序是否复杂?对此,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介绍,政策设计遵循了简便易行的原则,贴息资金的申请、审核等工作,均由贷款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来完成,力求最大限度减轻借款人的操作负担。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方面,借款人在申请个人消费贷款签订相关贷款合同的同时,只需要增加一个操作,就是授予贷款经办机构相关权限,允许其识别贷款发放账户或者指定账户的交易信息。贷款经办机构根据个人实际消费情况,按照政策规定的贴息比例、贴息上限等要求计算财政贴息金额,在定期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由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

于红提示,居民享受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的条件,核心是要有真实的消费行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支持的是消费者合理的借贷需求和真实的消费行为,如果借款人使用个人消费贷款用于一些非消费领域,或是其他违规套利行为,这不属于政策的支持范围,将无法取得贴息资金。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方面,借款主体同样不需要进行贴息的申请,只需要按照正常的信贷流程在银行办理贷款。经办银行收到财政贴息资金以后,对经营主体已经支付的利息,一次性向经营主体返还对应的贴息资金;对于经营主体未来需支付的利息,贷款经办银行在后续按期收取时,直接扣除对应的贴息资金。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的条件,核心是要将贷款资金用于经营活动。”于红说,贷款资金必须合规用于正常的经营活动,重点是要改善消费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不能用于投资理财和套利活动。

部门协作严格管理

按照部署,两项政策实行全流程管理,中央和地方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严格把好资金审核、拨付等关口,确保政策执行效果。

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郭武平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配合财政部指导贷款经办机构强化主体责任、优化金融服务,把好事办好。在信贷管理方面,贷款经办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和相关信贷管理规定自主开展差异化授信,合理设置消费贷款的额度、期限、利率,自主决策贷款发放条件并及时发放贷款资金。在贷款用途方面,贷款经办机构要健全信息系统,对贷款账户符合条件的消费信息进行识别。在监督管理方面,督促贷款经办机构按照财政部规定和要求,做好贷款贴息资金的测算、审核、申请工作。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出台一系列支持消费的政策举措,包括设立了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配合财政等部门抓好政策落实,强化政策合力,全力做好金融支持消费工作。”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车士义说,将指导金融机构用好用足再贷款和贴息政策,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旅游教育、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信贷投放;指导金融机构深化与线上、线下消费场景的融合,提供个性化服务,简化审批流程。此外,提高消费贷款利率定价能力,根据客户需求和风险特征进行产品创新和差异化定价;持续推进支付服务便利化,聚焦食、住、行、游等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消费支付体验。

王波表示,商务部将指导地方商务主管部门结合促消费活动加强政策宣介,提升政策知晓度和宣传覆盖面;督促指导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认真审核经办银行省行报送的相关材料,审核贷款是否符合支持范围和贴息条件,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省级财政、金融监管部门,让政策红利惠及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暴雨洪灾后,守护健康要“三防”
连日来,全国多地遭遇暴雨,部分地区出现道路积水甚至洪涝现象。环境潮湿加之垃圾漂浮,极易形成病原体滋生的“温床”,为人们的健康埋下隐患。 为此,专家提醒公众重点做好“三防”:一防“病从口入”引发的肠道疾病,二防污水接触造成的皮肤感染,三防蚊虫叮咬导致的虫媒传染病。 严防病从口入 杜绝肠道疾病 洪涝灾害发生后,洪水不仅会淹没并破坏饮用水设施和水源,同时还会影响食品安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

0评论2025-08-164

这些退热药儿童慎用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诊了一位11岁的男孩。他因发烧服用尼美舒利并肌肉注射柴胡退热剂后,全身90%的表皮剥脱、糜烂,被确诊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这一病例再次敲响了儿童用药安全警钟。 错误服药诱发免疫异常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副主任翟志芳介绍,TEN是一种罕见但凶险的重症药疹,死亡率高达14.8%—30%。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尹昌林告诉记者,TEN的典型症状

0评论2025-08-161

“体医融合”开出“健康良方”
【民生汇·提案建议中的为民故事】 清晨的广西南宁铁路文化宫广场,总是少不了晨练者的身影。全国政协委员、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审计与质量管理处处长韦军常常来到这里与晨练的市民交流。 65岁的李淑芬(化名)三年前被诊断为高血压和轻度睡眠障碍。除了开了降压药之外,医生还给其开了“运动处方”——每周游泳三次,每日散步40分钟,并根据身体状况及时调整运动的频率和强度,通过体医融合,有效改善身体状况。“现在药量

0评论2025-08-161

预防基孔肯雅热,要做好这一点
近期,广东暴发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广泛关注。基孔肯雅热到底是什么?如何传播?怎么预防?一起来看。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因病毒最早在非洲坦桑尼亚被发现而得名,在当地语言中,“基孔肯雅”意为“变得扭曲”或“弯腰驼背”,形容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被迫蜷缩身体的姿态。 而它最典型的临床症状,就是关节疼痛致身体蜷曲。此外,还可能突发高烧、出现皮疹,并伴有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肌肉

0评论2025-08-160

警惕!CT报告出现这些字眼,可能与肺癌有关
中新网北京8月15日电(赵方园)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做CT时被查出肺结节,大家不禁三连问:怎么突然冒出结节?会不会变成肺癌?我该怎么办?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张毅在接受中新健康采访时表示,其实,大多数肺结节在确诊前已默默存在多年,只因影像技术进步、低剂量螺旋CT普及,才被大家发现。 究竟什么样的肺结节需要提高警惕?张毅给出了专业指导。 肺结节≠肺癌:多大才需要紧张? 肺结节,顾名思义

0评论2025-08-161

杜鹏:从五方面入手增强中青年养老“安全感”
中新网北京8月15日电 (记者 夏宾)中新社国是直通车15日在北京举办的“城心守岁月——共绘中国式养老新图景”主题沙龙,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杜鹏在主题沙龙上表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加快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应结合社会保障制度和中国自身传统文化,从五方面入手,增强中青年养老安全感。杜鹏说,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养老方式和制度体系发生了巨大变迁,例如养老方式从家庭养老

0评论2025-08-162

警惕儿童用药安全:这些退热药儿童慎用
这些退热药儿童慎用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诊了一位11岁的男孩。他因发烧服用尼美舒利并肌肉注射柴胡退热剂后,全身90%的表皮剥脱、糜烂,被确诊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这一病例再次敲响了儿童用药安全警钟。错误服药诱发免疫异常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副主任翟志芳介绍,TEN是一种罕见但凶险的重症药疹,死亡率高达14.8%—30%。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尹昌林告诉记者,T

0评论2025-08-164

缓解“情绪中暑”有妙招
虽然今年的“三伏天”已近尾声,但不少地区的高温态势仍然明显。“情绪中暑”等话题近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讨论。什么是“情绪中暑”?如何有效缓解?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山西医科大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刘志芬。 刘志芬介绍,“情绪中暑”是由高温天气引发的心理及行为异常现象。其典型表现包括:易因琐事发火、精神萎靡不振、对周遭事物深感不满、坐立难安及睡眠质量下降等。 一般来说,引发“情绪中暑”的原因可能有长时间

0评论2025-0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