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新型显微技术突破快速3D成像极限

2025-08-18 10:0030people

科技日报北京8月17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显微技术,突破了快速3D成像的极限。他们利用25台相机组成高速显微镜,能一次性捕捉整个小型生物体内部的实时细胞动态过程。该技术为发育生物学、神经科学和运动研究等领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观察手段,将推动生物医学研究向更高维度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相关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光学》期刊。

传统显微镜在获取3D图像时,通常依赖机械聚焦或逐层扫描不同深度,这一过程速度较慢,无法捕捉快速发生的生物动态,还容易造成图像畸变或信息丢失。为解决这一问题,团队开发了名为M25的新型显微镜系统。该系统基于多焦点显微镜技术进行扩展,利用25个同步工作的相机,同时记录来自不同焦平面的图像,从而实现无需扫描的高速3D成像。

研究表明,新显微镜可在高达180×180×50微米的3D空间内,以每秒超过100个体积帧率采集25个焦平面的数据,达到实时成像水平。系统核心是一块特制的衍射光学元件,它能将入射光分割并引导至25个相机,每个相机对应一个独立且精确控制的焦平面。为了克服传统色散校正组件体积大、难以扩展的问题,团队设计了集成在各相机镜头前的定制闪耀光栅,有效校正了多焦点光栅引起的色散效应。

M25系统的关键创新在于用轻巧紧凑的定制光栅,替代了传统笨重的棱镜系统。这种设计使其特别适用于观察胚胎发育或者自由运动的小型模式生物。

验证中,团队对包括秀丽隐杆线虫和黑腹果蝇在内的多种活体模式生物进行了实时3D成像。过去,科学家在观察线虫运动时往往只能看清部分身体结构,而M25则能全程追踪整条线虫在3D空间中的自然运动轨迹。这为解析生物神经系统提供了全新工具,还可进一步探究基因突变、疾病状态或药物干预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M25系统可直接安装在标准商用显微镜的侧端口上,除特制的衍射光学元件外,无需额外专用硬件,显著降低了推广的技术门槛。

【总编辑圈点】

实时3D显微镜技术的突破,为生物医学研究带来重要变革。传统显微镜受限于二维成像和静态观察,难以捕捉生命活动的动态全貌。相比之下,实时3D显微镜实现了活体样本的高分辨率动态观测。例如,在细胞生物学领域,该技术使科学家能够直观追踪肿瘤细胞的迁移路径,为癌症转移和感染机制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未来,该技术有望与人工智能深度结合,实时捕捉更加微观的动态世界,推动生物医学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领域不断突破。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秋天养生做好“三防”(中医养生)
立秋之后,阳气始收余湿尚存,天地间暑湿未退,燥气初萌,人体易受湿邪困脾、燥邪伤肺的双重困扰。秋天养生,需要做好“三防”。  一是防燥。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人体容易感受秋燥之邪,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复发或逐渐加重。中医认为,“燥则润之”。预防和治疗秋燥多用“润”法,保护人体津液不丧失。可适当吃一些有养阴润肺功效的食物,如百合、银耳、莲子、南瓜等。  二是防散。

0评论2025-08-181

网购绿植如何“所见即所得”(百姓关注)
货不对板、虚假承诺、售后拖延、退换困难……一些读者近日来信反映,在直播间网购绿植遭遇不愉快经历,呼吁从业者诚信经营,维护消费者权益。“主播说所有货都是直播间品相,拿到手却根本不是。”网友“爱植物的发福蝶”说,自己在某网购平台“南艺花卉”直播间购入一株彩叶芋,主播明确承诺发货植株叶片已显现粉色,但收货后都是绿叶。无独有偶,网友“T婷T”在“桔桔的美丽花园”直播间下单南天竹盆栽,收货后实测高度110多

0评论2025-08-184

“AI谣言”为何易传播难防治?(深阅读)
当前,AI(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AI也被用于制作发布谣言、不实信息,可能对部分群众造成困扰。今年4月,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聚焦利用AI制作发布谣言、不实信息等乱象开展重点整治。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AI谣言”从何而来、为何泛滥、如何整

0评论2025-08-183

警惕“领取育儿补贴”诈骗套路(服务窗)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近日,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警方却发布消息,提醒公众,有些“育儿补贴”领不得,这是为何?“这本是一项全国性的惠民政策,却被一些诈骗分子‘蹭热点’,制造出新型骗局。”昭通市公安局昭阳分局民警邵丽君说,“目前分局已接到多名群众举报,称自己在社交媒体上收到的‘领取育儿补贴’信息是诈骗信息。

0评论2025-08-182

涵养医疗服务中的人文精神(编辑手记)
医学直面生命,不仅有对病痛的疗愈,还有对心灵的慰藉,医务工作者只有涵养人文精神,才能更好地开展医疗服务。医疗服务中的人文精神,源自对生命的敬畏心、对患者的同理心、对工作的责任心,归根到底是“以患者为中心”。医疗技术越是发展,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就愈发凸显,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更加需要医务工作者具有高超的医术、敏锐的感知和精准的判断。可以说,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共同承载着医学的使命,共

0评论2025-0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