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经济沉浸式互动体验区,参观者在观看用于辅助医生进行影像诊断的AI医疗设备。 |
![]()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AI数字医生”于2024年上线。该项目利用AI大数据模型等技术,实现了健康科普24小时人机对话,便利患者进行健康咨询。图为重医附属璧山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医务人员,指导患者通过手机扫码与“AI数字医生”进行对话。 |
![]() |
近年来,安徽省全面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各类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等资源加速汇聚,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图为工作人员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国声谷”体验中心介绍一款智慧医疗产品。 |
前不久,在北京,一场别开生面的医生专业能力“PK”在业界引发了热议——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会诊中心,多名专家围坐在一起,与电脑里的AI(人工智能)儿科医生同台竞技。
这是一场疑难病多学科会诊,对象是10名患儿。在他们的治疗方案上,AI儿科医生与专家组的意见高度吻合。根据患儿病例报告里的某个单项指标,AI儿科医生也能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这只是“AI医生”的一次“小试牛刀”。从手术机器人到医疗大模型,不论是作为医生助手“上岗”,还是赋能医疗器械研发、智慧医院管理,在医疗领域,AI正在从“工具”成长为“伙伴”。
AI模型助力医生“把脉问诊”
“患者有长期高海拔地区居住史,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活动后胸闷、气促、双下肢水肿,考虑有高原病可能……建议处理措施:吸氧和卧床休息,缓解缺氧症状……”
不久前,在四川成都市,通用健康公司所属三六三医院犀浦院区全科医学门诊,医师祝红梅接诊了一名病情复杂的患者。她在门诊系统里点击“DeepSeek深度思考模型”,输入患者病情描述,模型快速思考,给出病因分析、检查建议和治疗方案。随后,她根据回答内容又追问了其他问题。经过科室主任医师的审核和综合判断,她给患者制定了治疗方案。作为一名年轻医生,祝红梅在门诊里面对一些复杂病例时,通过及时求助“DeepSeek深度思考模型”,有效提高了诊疗效率。
和三六三医院一样,如今,中国越来越多医疗机构开始将AI应用到医疗服务中,让AI模型助力“把脉问诊”。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100家医院完成DeepSeek的本地部署,遍布北京、上海、安徽、四川等20多个省份,一些医院则通过与AI公司合作,开发专科AI医生模型,为医生诊疗提供助力。许多开发人工智能大模型的AI公司,也加快在医疗领域的布局步伐。
6月24日,科大讯飞在香港数码港发布星火医疗大模型V2.5国际版,全面升级讯飞晓医APP。
讯飞医疗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星火医疗大模型V2.5国际版进一步拓展了医疗专科能力。其在全科诊疗能力基础上,还可实现深层次专科诊断推理,切实提高临床实用性。在心血管内科、儿科、呼吸内科等临床诊疗场景中,大模型的综合诊疗能力达三甲医院主治医师水平,推动医疗人工智能从全科服务向更复杂专病领域纵深拓展,为临床决策和患者健康管理注入智慧新动能。
依托星火医疗大模型技术底座,讯飞医疗打造了面向居民的AI健康助手应用——讯飞晓医,通过打造个人数字健康空间,为求诊人士提供覆盖“看病前、用药时、检查后”三大健康场景的个性化、专业且实用的健康咨询服务。目前,讯飞晓医下载量已突破2400万,累计完成超1.4亿次AI咨询量。
政策力推“AI+医疗”深度融合
近年来,国务院和相关部委机构密集出台政策,力推“AI+医疗”的深度融合与数据要素市场化。
2024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明确了84个细分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提供规范化的发展路径。当月,国家医保局将AI辅助诊断技术纳入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首次确立其收费依据,打通关键技术的价值转化路径。随后,地方政府与医疗机构积极响应,加速推动试点与应用落地。
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明确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应用,支持医药大模型技术产品研发,并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全产业链”应用试点。
7月,《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有关举措的公告》提出,“简化核心算法不变而算法性能优化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变更注册要求”。与此同时,加快制定外骨骼机器人等行业标准。
专家表示,“AI+医疗”发展前景广阔,通过技术赋能,人们可以享有更智能便捷的高质量健康服务。
技术赋能让就医更有温度
将患者的症状输入“智医助理”系统,系统会自动进行AI智能化分析并给出辅助诊断。医生在下医嘱时,“智医助理”也会进行相关用药风险提示,进一步提高处方规范性……日前,在安徽省合肥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体验馆,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展示了“智医助理”给基层问诊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在一些偏远地区,AI技术可以有效辅助当地全科医生给患者进行诊疗工作。”科大讯飞品牌市场中心副总经理董斌介绍,作为首个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测试的人工智能系统,2018年应用以来,“智医助理”已覆盖全国692个区县超7.3万个基层医疗机构,累计提供超10亿次AI辅诊建议,规范病历超3.8亿次,覆盖疾病数量超1800种。
不仅是基层问诊,随着AI与医疗的深度融合,技术赋能让看病就医更有温度。
去医院挂号遇到排队难题怎么办?找AI问诊专家。
近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诊室,主任医师毛洪京打开手机中自己的AI分身——“毛洪京医生智能体”。他介绍,这款智能体的优势在于患者不用来回奔波,通过手机就能咨询专家,便捷性强、可及性强、隐私性强。另外,智能体覆盖面广,平时挂不到专家号的患者都能先通过AI问诊专家。据统计,自2024年10月以来,“毛洪京医生智能体”已服务超200万人次的失眠患者,成为不少浙江人的“睡眠小助手”。
在医院拿着报告单不知道该看哪个科室怎么办?交给AI向导。
8月20日清晨,在天津市海河医院的门诊大厅,72岁的张大爷对着导诊台的智能终端说:“我最近总胸闷,晚上睡不好,还老咳嗽。”话音刚落,屏幕便弹出信息——推荐就诊科室:心内科;建议检查:心电图、胸部CT。这看似简单的交互背后,实则是依托AI原生医院天河方案构建的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协同”的AI诊疗场景。
从先进的胃癌筛查AI,到从源头防控遗传病的乳腺癌风险预测;从守护生命的智慧ICU,到提升效率的智慧护理,再到打通数据的区域平台……中国在智慧医疗领域的探索,其核心始终围绕“人”的需求——让患者受益,让医生护士减负增效,让医疗体系更优质、更可及。随着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更深融合,人们有望享受到更多科技带来的健康红利。
0评论2025-09-091
0评论2025-09-091
0评论2025-09-093

- 老年玩具,让八旬爷爷生活更有趣(民生一线·银发经济促消费)
0评论2025-09-09
0评论2025-09-093

- 手机家电制造,这些物质禁止超标(经济聚焦)
0评论2025-09-09
0评论2025-09-091
0评论2025-09-092
0评论2025-09-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