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AI医生”为健康“保驾护航”

2025-09-09 10:00440people

  在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经济沉浸式互动体验区,参观者在观看用于辅助医生进行影像诊断的AI医疗设备。
  陈晓根摄(人民图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AI数字医生”于2024年上线。该项目利用AI大数据模型等技术,实现了健康科普24小时人机对话,便利患者进行健康咨询。图为重医附属璧山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医务人员,指导患者通过手机扫码与“AI数字医生”进行对话。
  胡悦建摄(人民图片)

  近年来,安徽省全面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各类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等资源加速汇聚,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图为工作人员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国声谷”体验中心介绍一款智慧医疗产品。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摄

  前不久,在北京,一场别开生面的医生专业能力“PK”在业界引发了热议——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会诊中心,多名专家围坐在一起,与电脑里的AI(人工智能)儿科医生同台竞技。

  这是一场疑难病多学科会诊,对象是10名患儿。在他们的治疗方案上,AI儿科医生与专家组的意见高度吻合。根据患儿病例报告里的某个单项指标,AI儿科医生也能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这只是“AI医生”的一次“小试牛刀”。从手术机器人到医疗大模型,不论是作为医生助手“上岗”,还是赋能医疗器械研发、智慧医院管理,在医疗领域,AI正在从“工具”成长为“伙伴”。

  

  AI模型助力医生“把脉问诊”

  “患者有长期高海拔地区居住史,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活动后胸闷、气促、双下肢水肿,考虑有高原病可能……建议处理措施:吸氧和卧床休息,缓解缺氧症状……”

  不久前,在四川成都市,通用健康公司所属三六三医院犀浦院区全科医学门诊,医师祝红梅接诊了一名病情复杂的患者。她在门诊系统里点击“DeepSeek深度思考模型”,输入患者病情描述,模型快速思考,给出病因分析、检查建议和治疗方案。随后,她根据回答内容又追问了其他问题。经过科室主任医师的审核和综合判断,她给患者制定了治疗方案。作为一名年轻医生,祝红梅在门诊里面对一些复杂病例时,通过及时求助“DeepSeek深度思考模型”,有效提高了诊疗效率。

  和三六三医院一样,如今,中国越来越多医疗机构开始将AI应用到医疗服务中,让AI模型助力“把脉问诊”。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100家医院完成DeepSeek的本地部署,遍布北京、上海、安徽、四川等20多个省份,一些医院则通过与AI公司合作,开发专科AI医生模型,为医生诊疗提供助力。许多开发人工智能大模型的AI公司,也加快在医疗领域的布局步伐。

  6月24日,科大讯飞在香港数码港发布星火医疗大模型V2.5国际版,全面升级讯飞晓医APP。

  讯飞医疗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星火医疗大模型V2.5国际版进一步拓展了医疗专科能力。其在全科诊疗能力基础上,还可实现深层次专科诊断推理,切实提高临床实用性。在心血管内科、儿科、呼吸内科等临床诊疗场景中,大模型的综合诊疗能力达三甲医院主治医师水平,推动医疗人工智能从全科服务向更复杂专病领域纵深拓展,为临床决策和患者健康管理注入智慧新动能。

  依托星火医疗大模型技术底座,讯飞医疗打造了面向居民的AI健康助手应用——讯飞晓医,通过打造个人数字健康空间,为求诊人士提供覆盖“看病前、用药时、检查后”三大健康场景的个性化、专业且实用的健康咨询服务。目前,讯飞晓医下载量已突破2400万,累计完成超1.4亿次AI咨询量。

  政策力推“AI+医疗”深度融合

  近年来,国务院和相关部委机构密集出台政策,力推“AI+医疗”的深度融合与数据要素市场化。

  2024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明确了84个细分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提供规范化的发展路径。当月,国家医保局将AI辅助诊断技术纳入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首次确立其收费依据,打通关键技术的价值转化路径。随后,地方政府与医疗机构积极响应,加速推动试点与应用落地。

  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明确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应用,支持医药大模型技术产品研发,并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全产业链”应用试点。

  7月,《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有关举措的公告》提出,“简化核心算法不变而算法性能优化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变更注册要求”。与此同时,加快制定外骨骼机器人等行业标准。

  专家表示,“AI+医疗”发展前景广阔,通过技术赋能,人们可以享有更智能便捷的高质量健康服务。

  技术赋能让就医更有温度

  将患者的症状输入“智医助理”系统,系统会自动进行AI智能化分析并给出辅助诊断。医生在下医嘱时,“智医助理”也会进行相关用药风险提示,进一步提高处方规范性……日前,在安徽省合肥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体验馆,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展示了“智医助理”给基层问诊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在一些偏远地区,AI技术可以有效辅助当地全科医生给患者进行诊疗工作。”科大讯飞品牌市场中心副总经理董斌介绍,作为首个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测试的人工智能系统,2018年应用以来,“智医助理”已覆盖全国692个区县超7.3万个基层医疗机构,累计提供超10亿次AI辅诊建议,规范病历超3.8亿次,覆盖疾病数量超1800种。

  不仅是基层问诊,随着AI与医疗的深度融合,技术赋能让看病就医更有温度。

  去医院挂号遇到排队难题怎么办?找AI问诊专家。

  近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诊室,主任医师毛洪京打开手机中自己的AI分身——“毛洪京医生智能体”。他介绍,这款智能体的优势在于患者不用来回奔波,通过手机就能咨询专家,便捷性强、可及性强、隐私性强。另外,智能体覆盖面广,平时挂不到专家号的患者都能先通过AI问诊专家。据统计,自2024年10月以来,“毛洪京医生智能体”已服务超200万人次的失眠患者,成为不少浙江人的“睡眠小助手”。

  在医院拿着报告单不知道该看哪个科室怎么办?交给AI向导。

  8月20日清晨,在天津市海河医院的门诊大厅,72岁的张大爷对着导诊台的智能终端说:“我最近总胸闷,晚上睡不好,还老咳嗽。”话音刚落,屏幕便弹出信息——推荐就诊科室:心内科;建议检查:心电图、胸部CT。这看似简单的交互背后,实则是依托AI原生医院天河方案构建的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协同”的AI诊疗场景。

  从先进的胃癌筛查AI,到从源头防控遗传病的乳腺癌风险预测;从守护生命的智慧ICU,到提升效率的智慧护理,再到打通数据的区域平台……中国在智慧医疗领域的探索,其核心始终围绕“人”的需求——让患者受益,让医生护士减负增效,让医疗体系更优质、更可及。随着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更深融合,人们有望享受到更多科技带来的健康红利。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可注射天线为医疗植入物安全供电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可注射天线,仅沙粒大小,能够为植入人体深部组织的医疗器件,如心脏病患者的起搏器、癫痫或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经调节器等提供无线电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天线与传播学报》10月刊。 团队表示,这种微型天线无需电池,可通过针头植入体内,从而避免大型外科手术,是实现深部组织植入器件微型化的重要突破。 目前,深部组织植入器件通常依赖两种

0评论2025-11-051

微重力条件下打印出人体肌肉组织
科技日报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发表在新一期《科学进展》上的一项研究,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团队在模拟太空微重力的条件下,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结构精确的人体肌肉组织。这种高保真度的组织模型对于研究疾病机制、测试新药至关重要,也为太空生物制造和人类健康研究开辟了新路径。 宇航员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长期驻留时,身体会面临肌肉急剧萎缩等严峻挑战。为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并保护未来深空探索者,科学家

0评论2025-11-051

“窜稀饮品”成营销风潮 “瘦身”还是“伤身”
“不是真的需要,不要购买!因为真的会窜!”“买杯饮料给我那么多纸巾干什么,直到喝完连跑4趟厕所……”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发现,社交媒体上掀起一阵饮品“窜稀营销”风潮。在不少博主的推荐视频中,买饮品时,店员会附赠厚厚一叠纸巾,并加上一句,“你一会儿就知道了。”“窜稀”“新型泻药”等标签,俨然成了这些饮品的新卖点。记者随后走访了北京市多家饮品店、超市与便利店,发现这类打着“轻体”“畅通”旗号,暗示

0评论2025-11-050

血管、淋巴系统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发布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彭韵佳)血管、淋巴系统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生命循环系统。国家医保局11月4日发布《血管、淋巴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原有血管、淋巴系统价格项目规范整合为116项,另有加收项9项、扩展项1项。 国家组织编制立项指南,统一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为的是让价格项目更好计价、更好执行、更好评价,更能适应临床诊疗和价格管理需要。 此次立项根据血管差异,分类

0评论2025-11-054

“外摆一米线”里的善治(暖闻热评)
【事件】商户线上提交促销方案和场地照片,通过审批就能在商铺门口外摆经营;若方案不合适,城管部门还会帮忙调整,建议不影响安全、不堵塞交通的外摆地点……江苏宿迁出台城市精细管理工作方案,明确合理规划“潮汐式便民摊点”、推行包容“外摆一米线”,以精细治理守护城市烟火气。  【点评】  包容“外摆一米线”,是指在保证安全畅通、不妨碍市容的前提下,允许沿街商户在门线外适当范围内展示商品。这一暖心举措,既满足

0评论2025-1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