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换季关节疼?可能是骨骼 “缺营养”

2025-09-10 17:00420people

人民网北京9月10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无锡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骨骼是身体的支柱,默默地承担重量、保护脏器、支撑运动,但它并非一成不变的“石头”,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组织。要想拥有一身强健的骨骼,必须从年轻时开始储备,并在每个年龄段给予它恰当的关怀。

儿童与青少年期(0-20岁):投资“骨银行”的黄金时代

这是骨骼生长的巅峰期,骨量持续积累,直至达到“峰值骨量”。这相当于为一生的骨骼健康存下最丰厚的本金。

生活与饮食:钙和维生素D是核心建筑材料。确保每日足量摄入牛奶、酸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富含钙的食物。多进行户外活动,让皮肤接受阳光照射以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

运动习惯:鼓励参与跑、跳、球类等冲击性运动。这些活动能有效刺激骨骼,使其变得更致密、更强壮。每天至少保证1小时的中高强度运动。

用药注意:避免滥用激素类药物(如某些保健品或非正规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严重阻碍骨骼生长。

中青年期(20-50岁):维持与减缓流失

此阶段骨量达到峰值后开始缓慢下降。目标是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尽量减缓流失速度,维持骨密度。

生活与饮食:继续保持高钙饮食。注意戒烟限酒,过量咖啡因和钠盐会加速钙的流失。保持健康体重,过轻或过重都对骨骼不利。

运动习惯:坚持负重运动(如快走、跑步、跳绳、力量训练)。力量训练能增强肌肉,肌肉的牵拉是对骨骼最好的刺激。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用药注意:若因某些疾病(如哮喘、关节炎)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务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定期监测骨密度,必要时遵医嘱进行预防性抗骨质疏松治疗。

老年期(50岁以后):防跌倒与抗骨折

女性绝经后和男性晚年,骨量流失显著加速,骨折风险大大增加。此阶段的重点是预防跌倒和抑制骨流失。

生活与饮食: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更为关键,老年人吸收能力下降,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补充剂。家居环境要消除绊倒风险,安装扶手,保持地面干燥。

运动习惯:侧重于平衡性和力量训练。如太极拳、瑜伽、散步、使用轻哑铃等,能增强肌力、改善平衡、降低跌倒风险。

用药与筛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若确诊骨质疏松,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如抗骨吸收药物等),这是预防骨折最有效的手段。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各地团组织引领青年参与为老服务
10月10日至31日,以“弘扬孝亲敬老美德 共建老年友好社会”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敬老月”活动顺利开展。弘扬孝亲敬老美德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各级共青团组织广泛动员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为老服务,通过“结对+接力”的方式,走近老年人群体,深入日常生活,服务实际需求,围绕生活照护、心理关怀、智慧助老、社会融入等方面,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为老志愿服务,为推进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动

0评论2025-11-094

多吃碱性食物瘦得快是真的吗
近日,网上流传“多吃碱性食物瘦得快”的说法,引发不少网友效仿,这是真的吗?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委员阮光锋表示,食物的酸碱性并非依据口感或pH值划分,而是依据其在人体内代谢后产生的物质残留来划分。一般来说,肉、蛋等高蛋白食物和米、面等高淀粉食物中含有较多硫、磷等元素,代谢后易生成酸性物质,因此属于酸性食物;蔬菜、水果、奶等食物中含较多钾、钙等矿物质,代谢产物

0评论2025-11-090

俄研制出新型骨骼修复材料
俄罗斯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可用于修复受损骨骼,加速植骨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研发用于修复受损骨组织的复合材料,使其性能最大程度接近人体骨骼,是当今医学研究领域的一大难题。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研究人员在基于生物相容性聚合物材料聚醚醚酮生产的基质中,分别添加0.1%和1%羟基磷灰石(骨骼的主要矿物成分),形成一种2.5D支架复合材料。这种聚合物广泛应用于颅颌面外

0评论2025-11-090

医疗AI有了“评审员”!北京启动医疗人工智能应用评测服务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记者侠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进步,医疗AI正在加速向辅助医生、承担部分医生技术劳动的方向发展。如何确保医疗AI应用的规范安全有效,成为公众关注和行业关心的问题。日前,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设立医疗人工智能应用评测中心(以下称评测中心),旨在建立医疗AI评测的制度体系与规范标准,依托首都高水平医院和专家队伍、高质量医疗数据,验证医疗AI的临床辅助决策能力和效果,筑牢医疗人工智能

0评论2025-11-092

专家:“硬扛”流感有健康风险
安徽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唐继海7日在该省冬春季传染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说,流感与普通感冒有着本质区别,“得了流感扛一扛就过去”的做法是错误的,存在健康风险。 据唐继海介绍,流感与普通感冒在病原体、症状、传染性与传播速度、并发症等方面有所不同。 在传染性与传播速度方面,流感传染性强,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易在人群中暴发流行;普通感冒的传染性较弱,多为散发病例,传播范围和速度远低于流感。 在并发症方

0评论2025-11-085

咳嗽频发不止因受寒?专家提醒:调理脾胃成秋冬防咳关键
近期,我国多地迎来持续性降温天气。10月以来,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华北、华东等地降温幅度达4-6℃。伴随气温波动,咳嗽、痰多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 据中国气象局10月31日新闻发布会披露,预计我国将在今年秋季后期进入拉尼娜状态,并可能持续至2026年初。受其影响,今年冬季气温“冷暖起伏大”,阶段性变化明显。国家卫生健康委也在近期发布会上提示,公众需注意气温骤降与昼夜温差对健康的影响。

0评论2025-1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