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戳穿“网红盐”噱头需普及营养常识

2022-09-19 08:32750

最近网上各种“网络名人”进口盐,打破了人们对盐的认识。喜马拉雅粉盐、波斯蓝盐、美国夏威夷黑盐、法国灰盐、盐花……除了包装精美、种类繁多,以产地为“卖点”,这些盐更是价格不菲。比如一瓶425g的美国夏威夷黑盐,售价169元,比普通袋装食用盐贵50多倍。(《北京青年报》年9月18日)

“夏威夷火山红盐混合红色火山泥,富含矿物质,质地脆嫩,口感温和”“法国灰盐来自法国凯尔特海,含水量高,湿润易碎,富含矿物质”.在商家的文案中,各种“网络名人”进口盐不仅充满异域风情,而且营养成分独特。虽然往往比普通盐贵几倍,但还是有很多消费者涌向“网上名人盐”。

“网络名人盐”一般都是以“天然、原产地、富含矿物质”为主要卖点进行销售,但这些纯属概念炒作,不值一驳。首先,食用盐主要包括海盐、湖盐和矿盐,分别来源于海水、天然卤水和地下盐矿床。可以说,所有的食用盐都是“天然”而非合成的。其次,食用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只要纯度达标,不同产地的盐营养成分和价值没有太大差别。

再者,网络名人盐中矿物质越多越好。以号称含有84种微量元素和天然矿物质的喜马拉雅玫瑰盐为例。其中,砷、铅、铝、镉、汞、稀土等17种元素已被证明对人体没有必要甚至有害。钠、磷等元素不仅人体缺乏,在体内积累过多也会造成危害。

更重要的是,吃盐补充营养与相关部门倡导的低盐饮食方向背道而驰。研究表明,高盐摄入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控制食盐摄入量是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和世界各国政府推荐的预防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许多营养调查的结果表明,中国居民的盐摄入量超过了世卫组织推荐的5g/天和中国膳食指南推荐的6g/天。

鉴于此,《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都提出了合理膳食,主张减少盐的摄入。原卫生部在2012年修订《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时,也专门删除了食盐作为食品营养强化的载体,不再允许添加碘以外的营养强化剂。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商家炒作“网上名人盐”,兜售吃盐补充矿物质和营养的想法,显然是不合适的。

此外,“拿盐补钙”的说法更是违背科学,自相矛盾。其实多吃盐不仅不能补钙,还会导致钙流失。盐中含有钠离子,而钠和钙在人体内的代谢是相关的,它们受同一个分子调节。当钠摄入过量时,机体会试图将钠排出体外,同时会增加尿钙的排泄。研究表明,每6克盐,大约会损失40到60毫克的钙。所以“拿盐补钙”完全不靠谱,容易误导消费者。

商家炒作“网络名人盐”,不仅让消费者多花钱,还可能损害消费者健康,影响国民营养健康水平。对此,有关部门不能坐视不管,而必须主动介入,积极干预。一方面,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普及,帮助广大民众提高辨别能力,识破“网络名人盐”的营销噱头。另一方面,要加强执法监管,规范“网络名人盐”广告,停止容易误导消费者的言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胆固醇平衡破坏“元凶”酶锁定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研究团队发现IDO1酶在胆固醇代谢中扮演关键角色。实验证实,通过抑制该酶活性,可有效维持机体健康胆固醇水平,为治疗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多种重大疾病带来新希望。相关研究发表于美国化学会旗下《朗缪尔》杂志。研究揭示,当IDO1酶被阻断时,能显著抑制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这种调控机制意义重大,因为慢性炎症正是心脏病、癌症、糖尿病乃至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共

0评论2025-07-070

北方也有“回南天”? 近期天气为何又湿又热
近日,北方多地出现高温高湿天气,不少北方的小伙伴感受到有如南方般的潮湿后感叹:饼干软了,衣服也馊了,莫不是北方也有“回南天”? 北京也是受此次高温高湿天气影响的典型地区之一。数据显示,7月3日夜间到4日白天,华北地区相对湿度均达到85%以上,北京7月3日相对湿度甚至短暂达到了100%。北方地区天气为什么会如此湿热,正常吗?就公众关心的问题,科技日报记者6日采访了相关专家。 第一问:近期北方“桑拿天

0评论2025-07-070

餐厅送餐机器人撞伤孩子谁担责?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赋能各行各业,餐厅送餐机器人凭借智能化配送、降低人力成本等优势,在餐饮服务场景中广泛应用。送餐机器人若是在执行送餐任务时撞伤人,责任应由谁承担?日前,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人民法院审结一宗身体权纠纷案件,为智能设备在公共场所的安全应用敲响了警钟。 2024年3月16日,未成年人小贵(化名)随其母亲到潮州市某餐饮店用餐。其间,小贵在餐厅内跑动,由于避让不及,不慎被正在执行送餐任务

0评论2025-07-072

银龄触网不迷航,社区筑起“防火墙”
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期贵报刊登的“守护清朗网络空间”系列报道《网上“砖家”谁来管?》,让在社区一线开展工作的我们深有同感。 医疗健康等领域的“伪专业信息”,对老年人来说尤其难以分辨,例如有网络伪专家冒充中医世家传人或三甲医院医生,以“根治糖尿病”“抗癌特效”为噱头,兜售高价“秘方药”。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也是基层网络清朗行动的观察员,我想结合我们社区组织网络辟谣宣传活动的实践经验,分享社区如何为

0评论2025-0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