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网售处方药不能让处方规矩“打折”

2022-09-20 08:31680

医院开的处方药一次不能超过7天,但网购可以一次买10盒;医院处方有效期不超过3天,但网购几个月前的处方就可以用;一些网购平台也可以开通购买。近年来,网购平台为患者买药提供了诸多便利。为规范网络销售药品,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12月1日起实施,对网络销售药品管理、平台责任履行、监督检查措施、法律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工人日报》年9月19日)

03010实施后,网售处方药常见乱象有望根治。比如以前开药不核实人名。今后网上处方药将实行实名登记制销售;以前没有销售资质,今后从事药品网络销售的企业必须达到资质要求;以前是事后补处方,无处方出售。以后处方来源要真实可靠。过去开展“买十送一”等商业促销活动,今后不得通过买药给个人,通过购买商品给药.有针对性的措施出台,治理重大乱象,网上处方药势必由乱变乱。

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不太明显的乱象在《办法》实施后很容易存活。比如有的医院规定处方“有效期三天”,过期需要重新签字确认。对处方上的药品数量也有严格的限制,没有理由让过量开出的处方被药店“召回”。但是,网购处方药要开出来并不容易。至于数量和时限,很容易被当成小问题,不被重视。更何况,实体医院有严密的组织进行管理,但网上销售处方药涉及多个主体,管理相对宽松。实体医院很难把药品内部管理系统搬到网上。这样一来,处方规则,尤其是一些具体的规则,在网上执行时很容易被“打折”。

此外,部分操作者可能难以适应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处方管理规则,甚至出现松懈心态,以为事情到此为止,不会有大的差错。有些人甚至认为新事物的完善要经历一个过程,所以在网购处方药之初并不严格执行各种规则,或者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理解和包容。但考虑到处方管理的任何漏洞都会给生命健康埋下重大隐患,处方规则不能在网上“打折”,也不能视为一个成熟的过程。从一开始就不折不扣地执行相应的规则是正确的选择。

如果处方规则不在网上“打折”,实体医疗机构的处方管理模式(包括一些细节管理)就要搬到网上。比如处方限制、多人审核机制、处方审核、问题处方审核、医生和药师对处方合理性的讨论、同一患者多个处方的药物合理性评价和药物删除等。这些已经在实体医疗机构广泛应用的成熟规则,值得网上处方药借鉴。

网上处方药销售确定了大方向,划了一条粗线,但更具体的操作和更细致的监管仍有待完善。允许互联网销售处方药,不仅仅是开辟一个便捷的售药渠道,而是通过互联网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完善网售处方药的运营和监管规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应该守住的基本底线是防止实体医疗机构在管理处方药方面的一些好的做法被“打折”。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胆固醇平衡破坏“元凶”酶锁定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研究团队发现IDO1酶在胆固醇代谢中扮演关键角色。实验证实,通过抑制该酶活性,可有效维持机体健康胆固醇水平,为治疗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多种重大疾病带来新希望。相关研究发表于美国化学会旗下《朗缪尔》杂志。研究揭示,当IDO1酶被阻断时,能显著抑制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这种调控机制意义重大,因为慢性炎症正是心脏病、癌症、糖尿病乃至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共

0评论2025-07-070

北方也有“回南天”? 近期天气为何又湿又热
近日,北方多地出现高温高湿天气,不少北方的小伙伴感受到有如南方般的潮湿后感叹:饼干软了,衣服也馊了,莫不是北方也有“回南天”? 北京也是受此次高温高湿天气影响的典型地区之一。数据显示,7月3日夜间到4日白天,华北地区相对湿度均达到85%以上,北京7月3日相对湿度甚至短暂达到了100%。北方地区天气为什么会如此湿热,正常吗?就公众关心的问题,科技日报记者6日采访了相关专家。 第一问:近期北方“桑拿天

0评论2025-07-071

餐厅送餐机器人撞伤孩子谁担责?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赋能各行各业,餐厅送餐机器人凭借智能化配送、降低人力成本等优势,在餐饮服务场景中广泛应用。送餐机器人若是在执行送餐任务时撞伤人,责任应由谁承担?日前,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人民法院审结一宗身体权纠纷案件,为智能设备在公共场所的安全应用敲响了警钟。 2024年3月16日,未成年人小贵(化名)随其母亲到潮州市某餐饮店用餐。其间,小贵在餐厅内跑动,由于避让不及,不慎被正在执行送餐任务

0评论2025-07-072

银龄触网不迷航,社区筑起“防火墙”
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期贵报刊登的“守护清朗网络空间”系列报道《网上“砖家”谁来管?》,让在社区一线开展工作的我们深有同感。 医疗健康等领域的“伪专业信息”,对老年人来说尤其难以分辨,例如有网络伪专家冒充中医世家传人或三甲医院医生,以“根治糖尿病”“抗癌特效”为噱头,兜售高价“秘方药”。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也是基层网络清朗行动的观察员,我想结合我们社区组织网络辟谣宣传活动的实践经验,分享社区如何为

0评论2025-0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