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探访北京市部分社区医院:绿色通道保障药品供应充足

2023-01-04 15:00350

社区和农村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随着近期北京新冠肺炎感染高峰期逐渐过去,基层医疗机构的治疗情况如何?有哪些新的情况和变化?在新年期间。#039;一天,记者来到北京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实地走访。

社区就诊,发热患者不再“占主流”

九点钟。#039;时钟1月1日上午,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前,居民有序等候。人与自然。#039;每日在线记者孙红丽摄

1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大年初一,等待的病人不多,主要是老年人。

& ampquot通常情况下,该中心的日均访问量约为1400次。上周,临近年底,该中心加上卫生站的日均访问量达到约1700次。& ampquot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刘新英向记者介绍。

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葛介绍,12月初,该中心接诊的患者以发热、咳嗽、鼻塞、流鼻涕为主。最近发烧患者不再是主流,还有更多& ampquot杨& ampquot健康患者、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一些前来咨询的患者担心继发感染和后遗症,主要表现为心慌、焦虑。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心理干预。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的心理,还是需要做大量的疏导。

1月1日上午,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通门诊区等待就诊的患者。人与自然。#039;每日在线记者孙红丽摄

随即,记者走访了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通门诊区。记者观察到,门诊区候诊患者约20人,现场秩序和就诊流程顺畅。& ampquot新年有更多的病人。#039;今年的国庆节比往年都多。& ampquot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住在太阳宫的王先生告诉记者,感染新冠肺炎后,他仍然感到疲惫,担心患心肌炎,所以他去社区医院检查。

& ampquot年纪大了,有基础疾病,拍片子查肺炎更放心。& ampquot一位老年患者在与医生交流时说。

据了解,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 ampquot新十条& ampquot12月7日接收有11种症状的患者。截至12月31日,共收治患者5073人,有相关症状的住院患者55人。

& ampquot12月中旬以来,输液、输氧的患者明显增多。最近一周,CT室基本上是在高位运行。最多的时候一天做了170次CT扫描,工作从8点开始到晚上7点结束。& ampquot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白勇涛介绍。

白勇涛说,与前一段时间的高峰相比,最近到该中心就诊的病人数量有所减少,其中包括一些& ampquot积极& ampquot担心白肺和心肌炎,前来筛查的患者。

建立绿色通道,药品供应保障充足

前段时间有患者投诉说药品不好买,尤其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品需求量很大。那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药品供应情况如何呢?

n style="font-family:楷体;">1月1日上午,在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药房取药的患者。人民网记者 孙红丽摄

“在感染高峰期,我们社区药品并没有发生供应紧张现象,现在的情况更好一些。”刘新颖向记者介绍,为了保证药品的供应,方庄社区自12月1日开始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比如即使某个药不在中心的目录里,会通过绿色通道专门采购。

对于一度紧俏的药品,比如退热药,方庄社区则通过对药品拆零等方式,保障居民使用。同时,着重加强用药引导,宣传合理用药。

“现在太阳宫社区的药品保障很充分。”白勇涛表示,按照乙类乙管总体方案,中心做好了相应的药品储备,目前有新冠病毒感染的中、西药5类25种。

“另外,在国家级中医专家指导下,朝阳区中医防治团队还推出了4个新冠肺炎系列中药防治方,包括预防方、治疗方和退烧方等,提高中药的有效供应和保障。”白勇涛说。

提前干预,识别潜在危重症患者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是“保健康、防重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推进感染者分级分类收治、风险人群健康监测管理、老人和孩子等重点人群医疗服务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健康管理。受访者供图

“把防的关口尽量往前移。”刘新颖介绍,保健康、防重症,“防”这关特别重要。因此,要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用,将重点人群建立台账,摸清底数,协助识别潜在危重症患者。

记者了解到,目前方庄社区已签约居民3.38万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8.6%,已率先实现签约居民75%首诊在社区。而对于非签约居民,社区有专门的“寻医问药”群,对发热、咳嗽等症状给予患者专门的指导。

“居民出现相关症状可以与家庭医生联系,通过微信等形式指导居民规范用药、做好居家卫生消毒和同住人防护等。同时,指导居民观察病情演变,比如,出现黄痰可能提示细菌感染,指氧低可能提示重症风险等。”刘新颖进一步解释。

白勇涛介绍,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重点人群摸排建档10403人,为高风险的67位老人发放了血氧仪,进行健康监测。还与辖区内两家养老机构建立“手拉手”关系,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疫和医疗服务。

“按照有没有接种疫苗、有没有不稳定的基础病等,我们建立了红、黄、绿三级风险评估。高风险属于重点关注人群,要提前干预,防止重症情况发生。对低风险人群平时通过健康分享、健康大课堂等进行基础服务。对一些慢性病人群,把慢性基础病保障好。”白勇涛说。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可注射天线为医疗植入物安全供电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可注射天线,仅沙粒大小,能够为植入人体深部组织的医疗器件,如心脏病患者的起搏器、癫痫或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经调节器等提供无线电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天线与传播学报》10月刊。 团队表示,这种微型天线无需电池,可通过针头植入体内,从而避免大型外科手术,是实现深部组织植入器件微型化的重要突破。 目前,深部组织植入器件通常依赖两种

0评论2025-11-051

微重力条件下打印出人体肌肉组织
科技日报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发表在新一期《科学进展》上的一项研究,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团队在模拟太空微重力的条件下,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结构精确的人体肌肉组织。这种高保真度的组织模型对于研究疾病机制、测试新药至关重要,也为太空生物制造和人类健康研究开辟了新路径。 宇航员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长期驻留时,身体会面临肌肉急剧萎缩等严峻挑战。为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并保护未来深空探索者,科学家

0评论2025-11-051

“窜稀饮品”成营销风潮 “瘦身”还是“伤身”
“不是真的需要,不要购买!因为真的会窜!”“买杯饮料给我那么多纸巾干什么,直到喝完连跑4趟厕所……”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发现,社交媒体上掀起一阵饮品“窜稀营销”风潮。在不少博主的推荐视频中,买饮品时,店员会附赠厚厚一叠纸巾,并加上一句,“你一会儿就知道了。”“窜稀”“新型泻药”等标签,俨然成了这些饮品的新卖点。记者随后走访了北京市多家饮品店、超市与便利店,发现这类打着“轻体”“畅通”旗号,暗示

0评论2025-11-050

血管、淋巴系统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发布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彭韵佳)血管、淋巴系统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生命循环系统。国家医保局11月4日发布《血管、淋巴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原有血管、淋巴系统价格项目规范整合为116项,另有加收项9项、扩展项1项。 国家组织编制立项指南,统一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为的是让价格项目更好计价、更好执行、更好评价,更能适应临床诊疗和价格管理需要。 此次立项根据血管差异,分类

0评论2025-11-054

“外摆一米线”里的善治(暖闻热评)
【事件】商户线上提交促销方案和场地照片,通过审批就能在商铺门口外摆经营;若方案不合适,城管部门还会帮忙调整,建议不影响安全、不堵塞交通的外摆地点……江苏宿迁出台城市精细管理工作方案,明确合理规划“潮汐式便民摊点”、推行包容“外摆一米线”,以精细治理守护城市烟火气。  【点评】  包容“外摆一米线”,是指在保证安全畅通、不妨碍市容的前提下,允许沿街商户在门线外适当范围内展示商品。这一暖心举措,既满足

0评论2025-1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