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轻断食有学问

2023-01-07 09:30700

几个月前,北京青年小杨(化名)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了一款全新的减肥食谱。新鲜感之下,他决定试一试。接下来的3个月,他把每天的进食时间限制在8小时以内,以低糖、低脂、高蛋白为主,剩下的16个小时停止进食。同时每晚都伴随着有氧运动。

& ampquot总体感觉体重下降不大,但是腰围小了很多,第一个月变化明显,最近两个月更差了。& ampquot小杨坦言,后来因为运动项目的调整,吃饭时间很难控制在8小时以内,所以放弃了这种饮食。不过三个月的体验很好,身体没有不舒服。他也会向身边的人推荐这种饮食。

然而,同样采用这种节食方法的樊姬(化名)却有了不好的经历,仅过了两个月就改弦易辙了。& ampquot原因是停止后重量会反弹。It & amp#039;坚持下来相当困难,胃也不舒服。时间长了会伤身体。& ampquot说到这里,她还是心有余悸。& ampquot在那之后,她没有& amp#039;don’不要再试了。#039;不要推荐给她身边的人。& ampquot

小杨和樊姬的经历并不独特。他们正在尝试的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减肥法:3354 & ampquot168 & amp;quot轻度禁食。

因人而异的饮食方式

当搜索& ampquot轻度禁食& ampquot在一个论坛里,你会经常发现一串像暗号一样的数字:5 2,16 8,18 6,20 4……仔细看你就会明白,总数是7,指的是一周内正常饮食和控制饮食的天数;总数为24,是指一天中禁食和进食的持续时间。有很多学校。

对于人类来说,& ampquot禁食& ampquot不是新的,但& ampquot轻度禁食& ampquot是最近10年才出现的新事物。2012年,由英国制片人迈克尔莫斯利制作的纪录片《进食、断食与长寿》播出。& ampquot52 & amp;quot纪录片中提出的禁食模式(即一周正常进食五天,剩余两天热量保持在500~600卡)引起广泛关注。不久后,他的书《轻断食》出版,更详细地介绍了这种禁食模式。高涨的& ampquot轻度禁食& ampquot随即出现,相关书籍接踵而至,各种流派层出不穷,各种& ampquot轻度禁食& ampquot变得多样化。

& ampquot16 8是一种限制进食时间的方式,5 2是一种间歇采用极低能量饮食的方式,最终达到限制能量摄入的目的。同时因为饮食节奏的改变,会有改变内分泌的作用。& ampquot蔡晶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营养学家;#039;美国医院,解释说。quot目前从实用的角度来看,这两种方法都比较容易实现。& ampquot

在蔡晶晶& amp#039;s看来,这种饮食方式值得推荐:& ampquot对于肥胖者来说,掌握好了可以保证一个健康的匀速减肥,有利于身体健康,还可以改善血糖和血脂代谢。& ampquot不过,她也表示,任何一种饮食都不适合所有人,每个人& amp#039;的身体状况不同。在选择饮食时,我们应该避免盲目跟风:& ampquot我确实在& amp;amp;遇到过一些胃痛的病例。#039;168 & amp;#039;不是一两个人。胃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食量少等等。此外,还有一些患者由于饮食控制不当,出现脱发、闭经、焦虑、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或出现低蛋白血症、贫血,甚至电解质紊乱,危及生命。还是要提醒大家,饮食的选择要因人而异,操作要科学合理。& ampquot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许对& ampquot轻度禁食& ampquot。& ampquot我不& amp#039;我不认为它& amp#039;这是必要的。quot她直接说。& ampquot因为这种模式很难长期坚持,而且一旦停止,很容易造成体重反弹。我在门诊接触的停止进食减肥的患者,大部分都是因为体重反弹来的。此外,禁食往往会导致肌肉质量下降,基础代谢下降,身体增加

对于这个新生事物,无论是体验者还是专家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饮食的选择要因人而异,没有适合每个人的饮食。

& ampquot没有人能保证一个指南或建议会适合每个人,只是一个参考。quot王小明(化名)说,他曾经试过& ampquot52 & amp;quot禁食两周。& ampquot就我个人而言,我不会。#039;t推荐& ampquot禁食& ampquot给我周围的人。如果我们交谈,我会说。#039;这是一个体验的选择,因为吃什么和怎么吃,归根结底是不同人在不同阶段的综合想法,饮食是健康管理。

“吃什么”比“怎么吃”更重要

& ampquot几年前,我试着& amp#039;186 & amp;#039;但是下午1点以后就不吃了,所以每天都这样。结果我坚持了三周就放弃了。& ampquot邦元(化名),a & ampquot双顶& ampquot大学,告诉记者。quot那时我年轻,身体健康。如果我现在离开它,我会晕倒的!& ampquot

无论什么样的& ampquot轻度禁食& ampquot学校,关键因素往往是控制& ampquot用餐时间& ampquot。

围绕“几点吃”“吃几顿”等问题,又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说法。对此,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消化内科医师王佳表示,比起“怎么吃”的问题,“吃什么”要更重要一些。

“如果采取‘轻断食’的话,我建议还是完成三餐,将一天的热量分成三份进食,尽量不要只吃两餐。”王佳说,“因为长时间进食不规律可能患有一些消化系统的疾病,最常见的就是胆囊的结石。按时进食可以促进胆囊排空,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减轻胆汁淤积,避免胆结石形成。”

许英霞的看法,与王佳不谋而合。“有人一天只吃一餐,但如果能量超过需要量,一样会长胖。”她说道,“同时我们还要善待我们的消化系统,规律进食、少量多餐是对胃肠道的保护,并利于肝脏、胰腺的正常分泌。”

“特别是一些人群在严格控制饮食后会出现便秘的情况,这其实是正常现象,随着体重的恢复,大多数人的排便习惯都可以在数周后恢复。但如果不想恢复体重,那么排便习惯也不能改善。”王佳特别嘱咐,“不必一上来就服用缓泻类药品,反而可能会加重便秘。平时可以注意增加一些油脂的饮食、多饮水、避免摄入大量纤维,促进肠道的润滑。”

谈到具体“吃什么”,王佳表示,诸如限制红肉、加工类肉类、不健康的脂肪(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等,以及对高钠、酒精、糖类的限制,尽量吃优质的蛋白,新鲜的蔬菜水果、坚果、谷物等,均可作为参考。而且每天脂肪摄入不应低于10克,以避免胆囊收缩和胆汁循环障碍,引起胆囊结石的形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第一条就是‘食物多样、合理搭配’。”许英霞补充道,“建议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合理搭配。同时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漏餐,每天吃早餐。还要注意规律进餐、饮食适度,不暴饮暴食、不偏食挑食、不过度节食,足量饮水。”

肥胖本质上是生活方式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外形美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轻断食”外,诸如高蛋白饮食、低碳水饮食、地中海饮食等各种饮食方式更是层出不穷。在选择的过程中,专家建议,还是应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现在社会公众对美的要求是越来越苛刻,不论男孩女孩对于身材都有或多或少的焦虑。”王佳介绍,“我日常工作当中经常会遇到减肥不当出现的消化问题,比如过度饥饿导致的上腹痛,胃酸分泌过多导致的胃灼热,长期素食之后进食少量肉类或者蛋白质出现的腹胀,进食较多纤维素较高的食物出现的肠胀气,等等,提醒大家都要注意。”

蔡晶晶则建议,在减肥之前,可以先做一个体检,然后再去选择饮食方式。“主要是为了排除基础性疾病,而且根据代谢特点制定的方案会更有针对性一些,避免对身体造成损害,以及虽然无害但效果不好的情况。”她补充道。

对于“轻断食”这种相对新潮的饮食方式,受访专家表示,不论是“5+2”,还是“16+8”,“轻断食”目前尚不作为长期饮食模式推荐。

“这种间歇性禁食的策略,短期来看确实可以使体重减轻,可以改善代谢指标,比如血糖、血脂等,但目前没有长期研究证实其长期效果,而且也很难有人真的能够长期坚持下来。”王佳解释道。

采用包括“轻断食”在内各种减肥饮食方式的人群,在切换回日常饮食之后,常常要面对体重反弹的问题。蔡晶晶介绍,对于“反弹”的情况,还要进行具体区分。“如果体重往回浮动3~5斤,基本是正常的,因为减重时是一个相对脱水状态,恢复时水分和糖原的增加,不是脂肪的增加,再往上才是反弹。”她补充道,“体重反弹的人,对于‘正常饮食’的认知常常有一些偏差,认为减肥之前的饮食才是正常饮食,目前不是一个正常状态。事实上之前的饮食才是不正常饮食,恰恰是要调整的。可以说,肥胖本质上是生活方式病,就像那句名言说的,‘你是你吃出来的’。”

许英霞则主张,不必区分“减肥饮食”和“日常饮食”。“以‘轻断食’为例,所谓‘正常饮食’的那几天,事实上也是要限制总能量,而且很多人在断食日选择进食代餐,在口感、营养和价格等方面都不太划算,很难坚持。”她认为,如果日常饮食是一人三餐规律进食且均衡饮食、合理搭配,那么减重只要在现有的饮食上做减法就已足够,“就像我们常说的吃7、8分饱或者吃半饱,将大餐具换成小餐具,减油、减盐、减食物量即可。”

不论是选择一种减肥饮食方式进行突击,还是直接选择日常控制饮食循序渐进,在决定减肥的那一刻,都要准备好和过去的饮食方式告别了。

“在选择饮食方式时,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还要想好自己在未来几年、几十年中能不能坚持这样的饮食习惯,这个非常重要。”王佳补充道,“若减肥成功,希望成果能长期保持,那就要了解,减肥后肌体能量消耗是减少的,所以永远不能恢复到之前基础的饮食了。而且减重之后食欲旺盛是正常现象,因为促进食欲的激素分泌增多了,而抑制食欲的激素分泌减少了。这种激素的反应要维持一年左右,这一年很难保持体重,就是要和自己身体的欲望作斗争。后续激素水平又可以平衡时,维持体重就会容易一些。”

“我的感觉是,是否‘轻断食’意义不大,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才是核心。首先确定什么不吃,然后排除出去,平时保证蛋白质摄入充足、休息充分、多喝水、适当运动,注重饮食结构均衡,尽量通过天然食物摄入营养元素,我觉得这都比较重要。”在采访的最后,正在减肥的北京青年刘大壮(化名)向记者介绍了他的心得,“我现在每天早上空腹量一次体重,测试前一天的饮食情况,以便随时调整。”

“那如果体重一段时间不降,会焦虑吗?”记者忍不住追问道。

听闻此言,刘大壮笑了笑,若有所思地说道:

“那,就交给时间吧。”(贾月洋)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可注射天线为医疗植入物安全供电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可注射天线,仅沙粒大小,能够为植入人体深部组织的医疗器件,如心脏病患者的起搏器、癫痫或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经调节器等提供无线电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天线与传播学报》10月刊。 团队表示,这种微型天线无需电池,可通过针头植入体内,从而避免大型外科手术,是实现深部组织植入器件微型化的重要突破。 目前,深部组织植入器件通常依赖两种

0评论2025-11-050

微重力条件下打印出人体肌肉组织
科技日报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发表在新一期《科学进展》上的一项研究,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团队在模拟太空微重力的条件下,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结构精确的人体肌肉组织。这种高保真度的组织模型对于研究疾病机制、测试新药至关重要,也为太空生物制造和人类健康研究开辟了新路径。 宇航员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长期驻留时,身体会面临肌肉急剧萎缩等严峻挑战。为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并保护未来深空探索者,科学家

0评论2025-11-050

“窜稀饮品”成营销风潮 “瘦身”还是“伤身”
“不是真的需要,不要购买!因为真的会窜!”“买杯饮料给我那么多纸巾干什么,直到喝完连跑4趟厕所……”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发现,社交媒体上掀起一阵饮品“窜稀营销”风潮。在不少博主的推荐视频中,买饮品时,店员会附赠厚厚一叠纸巾,并加上一句,“你一会儿就知道了。”“窜稀”“新型泻药”等标签,俨然成了这些饮品的新卖点。记者随后走访了北京市多家饮品店、超市与便利店,发现这类打着“轻体”“畅通”旗号,暗示

0评论2025-11-050

血管、淋巴系统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发布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彭韵佳)血管、淋巴系统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生命循环系统。国家医保局11月4日发布《血管、淋巴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原有血管、淋巴系统价格项目规范整合为116项,另有加收项9项、扩展项1项。 国家组织编制立项指南,统一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为的是让价格项目更好计价、更好执行、更好评价,更能适应临床诊疗和价格管理需要。 此次立项根据血管差异,分类

0评论2025-11-053

“外摆一米线”里的善治(暖闻热评)
【事件】商户线上提交促销方案和场地照片,通过审批就能在商铺门口外摆经营;若方案不合适,城管部门还会帮忙调整,建议不影响安全、不堵塞交通的外摆地点……江苏宿迁出台城市精细管理工作方案,明确合理规划“潮汐式便民摊点”、推行包容“外摆一米线”,以精细治理守护城市烟火气。  【点评】  包容“外摆一米线”,是指在保证安全畅通、不妨碍市容的前提下,允许沿街商户在门线外适当范围内展示商品。这一暖心举措,既满足

0评论2025-1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