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食品“边角料”  安全莫“边缘”(市场漫步)

2022-09-21 08:32720

从源头抓起,进一步织密监管网,用最严格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近日,在一些电商平台上,肉末、海苔、饼边等食品“下脚料”成为热销产品,因声称味道好、价格低而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然而,也有一些消费者反映,这些食品“剩”标签信息不完整,安全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食品安全监管也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挑战。如何保证食物残渣的安全是一个新问题。一般来说,食物“剩菜剩饭”是指制作食物时切下的零碎东西。它们因形状不规则,不被正规产品使用,但其加工工艺和质量与正规产品相同。虽然“卖相”不好,但味道和正规食品一样。一些商家开发利用,一方面可以减少损失,另一方面也让消费者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上一些所谓的食品下脚料,有些是以下脚料名义销售的大包装食品或零食,甚至是过期的“问题食品”或没有食品认证的“三无产品”,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此外,即使是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边角余料”,如果改变包装、储存、运输方式,也可能影响原有保质期,增加变质风险。所以,绝不能让食品的“边角余料”成为监管的“空白点”。

保证“边角料”的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抓起。近日,某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针对食品“下脚料”销售存在的安全隐患,组织约谈当地相关生产企业,从生产源头上规范“下脚料”食品的处置和出厂销售。这种做法值得借鉴。食品生产企业要负起主体责任,做好“剩菜”食品的过程控制,确保其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确保包装材料和储存环境特别是产品标签符合要求,合理确定保质期,绝不允许无标签的“三无产品”流入消费市场。

目前很多食品“剩菜”都是以电商平台为主要销售渠道,很多都是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销售。相关平台也应承担应有的责任,做好对平台商家生产销售资质的严格审查,为消费者提供完善的售后保障。

保障“边角料”食品安全,需要进一步编织监管网络。目前,食品“下脚料”缺乏有针对性的产品标准和管理规范。要鼓励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制定能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相关标准,规范正规食品“下脚料”的加工、包装和销售。同时,加强对食品“剩菜”的监管,比如加大重点品类的抽检力度。监管部门要严把问题食品“剩菜”的质量安全关,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违法的厂家要一起付出应有的代价。

可以说,无论是常规食品还是“剩饭”食品,对它的监管也必须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格的处罚、最严格的问责,不留任何食品安全“死角”,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继续保持食品安全大局稳定向好。

003010(2022年9月21日第17版)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胆固醇平衡破坏“元凶”酶锁定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研究团队发现IDO1酶在胆固醇代谢中扮演关键角色。实验证实,通过抑制该酶活性,可有效维持机体健康胆固醇水平,为治疗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多种重大疾病带来新希望。相关研究发表于美国化学会旗下《朗缪尔》杂志。研究揭示,当IDO1酶被阻断时,能显著抑制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这种调控机制意义重大,因为慢性炎症正是心脏病、癌症、糖尿病乃至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共

0评论2025-07-072

北方也有“回南天”? 近期天气为何又湿又热
近日,北方多地出现高温高湿天气,不少北方的小伙伴感受到有如南方般的潮湿后感叹:饼干软了,衣服也馊了,莫不是北方也有“回南天”? 北京也是受此次高温高湿天气影响的典型地区之一。数据显示,7月3日夜间到4日白天,华北地区相对湿度均达到85%以上,北京7月3日相对湿度甚至短暂达到了100%。北方地区天气为什么会如此湿热,正常吗?就公众关心的问题,科技日报记者6日采访了相关专家。 第一问:近期北方“桑拿天

0评论2025-07-073

餐厅送餐机器人撞伤孩子谁担责?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赋能各行各业,餐厅送餐机器人凭借智能化配送、降低人力成本等优势,在餐饮服务场景中广泛应用。送餐机器人若是在执行送餐任务时撞伤人,责任应由谁承担?日前,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人民法院审结一宗身体权纠纷案件,为智能设备在公共场所的安全应用敲响了警钟。 2024年3月16日,未成年人小贵(化名)随其母亲到潮州市某餐饮店用餐。其间,小贵在餐厅内跑动,由于避让不及,不慎被正在执行送餐任务

0评论2025-07-075

银龄触网不迷航,社区筑起“防火墙”
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期贵报刊登的“守护清朗网络空间”系列报道《网上“砖家”谁来管?》,让在社区一线开展工作的我们深有同感。 医疗健康等领域的“伪专业信息”,对老年人来说尤其难以分辨,例如有网络伪专家冒充中医世家传人或三甲医院医生,以“根治糖尿病”“抗癌特效”为噱头,兜售高价“秘方药”。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也是基层网络清朗行动的观察员,我想结合我们社区组织网络辟谣宣传活动的实践经验,分享社区如何为

0评论2025-0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