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8日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及相关负责人介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 着力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胡静林表示,全民参保是医保事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国家医保局组建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全民参保工作,通过完善政策、优化服务、打通系统、夯实责任,持续推进参保扩面提质”。
综合施策,扩大参保覆盖面
“近年来,我国基本医保参保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到去年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4592万人,其中职工医保参保人数36243万人,居民医保人数98349万人。”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指出。
施子海表示,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覆盖全民”“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要求,将重点开展四方面工作:
——通过数据比对,提高参保扩面精准性。将建立健全与相关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加强数据比对,完善覆盖全民的参保数据库,实现参保信息实时动态查询。同时,去年建成了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系统,将依托这一平台,将参保数据比对由省内扩大到全国,筛选出断保漏保人员信息,在剔除重复参保的基础上,推动各省实施精准扩面。
——通过部门联动,提高参保扩面针对性。与教育部门建立沟通协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参保率;加强与卫生健康部门合作,用好“出生一件事”这个机制,确保新生儿能够及时参保。同时,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员和农民工的参保工作。
——通过优化服务,提高参保扩面便利性。加强与税务部门协作,积极推进参保与缴费业务的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厅联办”,为参保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参保缴费。
——通过完善政策,提高参保扩面长效性。将进一步完善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机制,推动更多就业人员在就医地、常住地参保,服务支撑人口有序流动,持续推动全民参保高质量发展。
惠民为本,满足群众用药就医需求
医保药品目录管理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统计,现行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总数达到2967种,品种已涵盖临床治疗所有领域,广大参保患者临床用药保障需求得到了更好满足。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滔介绍:“国家医保局自组建以来,坚持‘保基本’的定位,持续优化医保药品目录,群众用药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医保目录实现‘一年一调’,新药更快惠及患者;第二,目录内药品数量明显增加,保障范围不断扩大;第三,狠抓目录药品的落地和配备,药品可及性明显增加;第四,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医药技术创新。”
异地就医报销便利性是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国家医保局大力推进跨省异地直接结算,取得了以下四方面进展:群众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结算更加方便;普通门诊跨省直接结算取得突破;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取得进展;异地就医备案服务不断优化。”胡静林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落实异地就医结算。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另一方面继续扩大覆盖范围,推动更多定点医疗机构纳入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范围,让参保群众在身边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同时继续优化备案流程,鼓励更多地区开展自助备案,持续提升直接结算率,方便群众异地就医。”
三医联动,发挥医保基础性作用
胡静林表示,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坚持系统集成,助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群众享实惠、基金保安全、医院获发展、企业得成长”的多赢局面正在初步形成。
李滔具体介绍,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注重发挥医保在三医联动改革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良性互动、协同改革。“一是着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通过健全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等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不断下降。二是促进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健全医保支付方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三是支持鼓励医药技术创新。通过开展集中带量采购、动态调整医保目录等措施,支持创新药品、器械等快速进入临床,推动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李滔表示,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深入推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一方面,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制度化常态化开展集中带量采购,提升完善医药采购平台功能,完善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深化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另一方面,推进医保改革与公立医院改革更好协同。支持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协同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支持分级诊疗模式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推进医保改革与医药创新相互促进。动态调整医保目录,让新药、新技术及时惠及百姓,协同推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 邱玥 本报通讯员 尹泽人)
失语患者有望“借机”重获“新声”
近日,上海岩思类脑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岩思类脑”)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以下简称“华山医院”)、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iBRAIN脑电联盟、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植入式脑电大模型,实现脑机接口中文解码临床突破,有望为因渐冻症、卒中等疾病导致失语的患者提供更好治疗方案。
这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脑机接口语言解码领域,特别是针对中文这一复杂语言系统的
0评论2025-09-1032
新型“神经触手”探针刚柔可调
记者9月8日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悉,该所联合其他单位科研人员,在柔性侵入式脑机接口器件植入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发出一种刚柔可调的“神经触手”探针,将植入损伤降低超74%。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先进科学》。
在脑机接口和神经科学快速发展的当下,柔性神经电极因其出色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与脑组织的良好机械匹配度,被视为实现长期稳定神经信号采集的理想技术路径。相比传统刚性电极,这种柔软的探针能显著
0评论2025-09-1030
新学期校园餐饮安全紧盯三大重点
本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林丽鹂)迎来新学期,很多家庭关注校园餐饮安全。在9月9日召开的市场监管总局例行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介绍,今年开学,市场监管部门紧盯三大重点:“一看”“二查”“三督”。看校长履职是否认真。开学第一周,校长是否陪好第一餐;是否开学一个月内在食堂开办公会,现场解决问题;是否着力改善食堂设备设施和就餐环境。查进货查验是否严格。查学校是否执行查验制度,查食品原料验收是
0评论2025-09-1030
北京建成养老助餐点2666家
本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施芳)记者从9日举办的2025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获悉: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共有514万人,首次突破500万人大关,占常住人口的23.5%。聚焦老年人实际养老需求,全市累计建成运营养老助餐点2666家,覆盖超过九成的城乡社区、453.4万老年人。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杨志伟介绍,目前北京共备案养老机构608家,床位10.9万张。系统布局105家区域养
0评论2025-09-1025
浙江形成“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 中医药护航基层健康
9日,浙江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杭州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浙江启动中医药“百科帮扶”计划,浙江全省92%的县级中医院达到二甲以上水平,所有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科,建成标准化中医馆1388家,形成了“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94.5%的家庭医生团队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让中医药更好融入防病治病,守住基层健康关。
浙江是传统中医药大省,也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今年是浙江实施“中
0评论2025-09-1029
青海省15年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城乡全覆盖
“15年来,青海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城乡全覆盖,人均经费补助从15元(人民币,下同)提高到99元,服务项目从9类拓展到28类。”9日,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李渊海介绍。
当日,青海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5周年宣传月活动启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关系千家万户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青海省持续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致力于解决基层民众看病难、
0评论2025-09-1030
传染病防治“法治处方”上新 筑牢公共卫生防线
“每一次修订传染病防治法,都是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总结,此次修订不是一次简单的‘小修小补’,是对传染病防控责任的‘量身定制’。”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新法”)自9月1日起施行,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院长刘智慧在日前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数字社会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共同主办的传染病防治法的修订与实施论坛上表示,作为防治传染病的“法律处方”,传染病防治法的演
0评论2025-09-1028
国家药监局修订小活络制剂说明书
人民网北京9月9日电 (记者孙红丽)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消息,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对小活络制剂,包括丸剂和片剂说明书中的【警示语】、【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进行统一修订。
根据公告,所有上述药品的上市许可持有人均应当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按照要求修订说明书,于2025年11月28日前报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修
0评论2025-09-0930
《中药生产监督管理专门规定》发布
人民网北京9月9日电 (记者孙红丽)据国家药监局网站消息,9月8日,国家药监局公布《中药生产监督管理专门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6年3月1日起施行。
《规定》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4〕5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5〕11号)要求,健全符合中药特点的全
0评论2025-09-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