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去社区老年食堂、去老年学校、预约加入社区共建,成了最近鼓楼很多老人正在追赶的“新潮流”。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以“用得起、做得好、做得长远”为重点,在“老年食堂、老年学校”建设上开始了一系列探索。今年,该区通过新建和改造一批,建成72所家长食堂和学校,实现69个社区全覆盖,惠及全区13.5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
为办好“食”事立标准
中午,临近吃饭点,家住鼓楼区东街军门社区的老陈曼淑英和楼下的老邻居打了个招呼,步行几分钟就到了位于织缎巷的社区长者饭堂。承办酒席的人精心安排他们取餐和吃饭。几个人一边享受着美食,一边愉快地交谈着,上演了一场温馨的“老友记”。“菜品素食,营养健康,照顾老人口味,让暖胃暖心的老人食堂做得很好!”她说。
乍一看,给老人提供一顿饭是一件小事。但鼓楼区将“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的理念贯穿始终,不断集合政府、企业等社会力量做好“小事”:选派一批“食品安全专员”,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干部每日陪餐制”的推出,让老人吃饭时更有“家”的氛围;打造集老年食堂、调理菜生产、销售、加工为一体的“社区店”新模式。玩得开心又放心,一顿十块钱的午餐也能让你开心的“食不果腹”。
鼓楼区的老年食堂为什么能有自己的特色?“首先要定标准,不断探索总结集餐饮、场馆、学习于一体的建设标准、管理标准、考核标准。”鼓楼区委书记黄建新说,“同时也要优化场所,重点做好老年人居住地的集中,使老年食堂的服务半径不超过700米。”
“食堂”变“学堂”,让学习成习惯
鼓楼区还以老年食堂为抓手,创新打造了“老年食堂学校”老年服务品牌,把餐桌变成了书桌,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在温泉街道塘边社区的老年食堂和学校,一堂Tik Tok教学课吸引了许多老人前来参加。“移镜”、“推摇”、“垂直内容”,一个又一个新奇的词并没有“劝阻”他们,反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老师比我家更有耐心。”“我今天回去的时候会在Tik Tok注册一个账户。我已经想好了我的网名,也就是我的微信名。”老人们还意犹未尽,课后还向老师请教。
这个山寨经常表演“魔术”:吃完饭,把餐具搬走,把桌面打扫干净,把食堂改造成学校,学习慢慢从乐趣变成习惯。
“上次上书法课,写了‘寿’字,被老师表扬了,还奖励了我宣纸。别提有多开心了。”家住孤东街道中山社区的老陈经常主动邀请姐姐们报名参加学校的老年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也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得益于不拘一格的办学方式,鼓楼区老年学校不断升级,功能不断完善。
在线扩展学校。引进老年大学资源,开设“空中课堂”。老年人扫码,享受触手可及的医疗保健、理财等优秀课程。“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受到更多老年人的欢迎。
把学校扩展到社区。很多社区都是基于特色资源,拓展活动。中山社区位于闽越王城遗址,采用“室内课堂、室外学习”的教学模式,邀请冶山俱乐部主席陈元春带领老人们开展古迹游学活动。
这所学校将扩大到儿童。许多老年人不得不帮助他们的孩子照看他们的孩子,没有时间参加活动。针对这种情况,华达街道平山社区千方百计开展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活动,实现老少皆宜的幸福。“今年夏天,我们举办了一个夏令营,为老年人和年轻人服务,也为双职工家庭减轻了很多负担。”平山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明峰说。
为共建社区凝聚银发力量
以老年食堂、老年学校为切入点,引导老年人走进社区,引导老年人参与社区事务,实现老有所为。同时也将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最近坪山社区举办游园活动。一大早,韩老人就来到社区老年食堂和学校,帮忙和面,准备做蛋糕的食材。她65岁了。她是平山社区“劳伟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一直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我被社区居委会年轻人的能量感动了!他们晚上经常加班,对我们老人也很热情。他们建立了这么好的食堂和学校,还为我们免费体检购置了设备,让我们感到温暖。”韩对说:韩只要有时间,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参与疫情防控、人口普查和组织活动。
这一天,家住中山社区的林老人突然看到一栋楼的水管爆裂,自来水不断涌出。他马上想到小区正在进行景观改造,可以请施工人员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她忙完了也没顾上跟社区工作人员说协调修水管的事。“阿姨在我们小区住了50多年,一直是大家眼中的热心肠‘大姐’。”中山社区党委书记黄斌拉着老人的手向他表示感谢。
食堂和老年学校建设卓有成效,鼓楼区的探索和实践仍在继续。“必须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积极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黄建新说,“同时,我们还将在四个方面继续完善升级:推动‘网格’升级,打造城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优化“标准化”体系,完善和提升三位一体的作业标准;实施“精细化”服务,提供食品和医疗服务;发动“社会化”参与,引导企事业单位积累
极参与。我们要进一步提升长者食堂·学堂的品质,共同守护最美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