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如何预防痛经?其实痛经每个季节都有可能发生,只是冬天更容易发生。据专家介绍,天气转凉后,很多女性身体疼痛,这种情况更为严重。专家指出,冬季痛经多因女性体质较弱或生活习惯不良,使温热的宫腔受凉所致。
在寒冷的冬季,女性的身体疼痛比其他季节更频繁,主要症状是身体疼痛和月经量减少。这种病与肾阳虚有关,引起宫寒,月经后期,血淤盈失调,血块不能按时排出子宫。下半身受寒直接导致女性子宫受寒,子宫受寒引起的淤血增多,阴道内卫生环境降低,导致骨髓炎等疾病。
多见于冬季寒湿型痛经,冬季天气寒冷,经期保暖,身体保暖,血液循环加快,肌肉松弛,特别是盆腔部位痉挛充血。只要下半身做好保温,女性可以避免很多妇科病。
冬天如何预防痛经?
冬季天气寒冷,痛经患者也增多,其中未婚女生最为常见。冬季痛经除了保暖,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使用药膳。
(1)月经前一周的饮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
可以多吃豆类、鱼类等高蛋白食物,增加绿叶蔬菜和水果,大便通畅,减少盆腔充血。女性在月经前应避免吃咸的食物。
(2)避寒保暖
生理就像寒性食物,损害脾胃消化,损害人体阳气,容易出现内冷、寒凝、血液循环不畅、月经过少、生理性疼痛。
(3)忌酸淡。
为了维持营养需求,饮食要新鲜。新鲜的食物不仅好吃,容易吸收,营养破坏少,污染少。
中药泡脚治疗三种痛经
1.阳虚寒实型
小腹冷痛,热敷疼痛减轻,手脚冰凉。治疗要温经散寒止痛。泡脚选用的药物多为入少阴肾经的药物,加适量盐水。肉桂、丁香、乌药、当归、川芎各15克,干姜、茴香、吴柱善各6克,盐少一些,把脚泡在汤药里。
2.气虚血虚型
小腹隐隐作痛,用手按压腹部时有轻微疼痛,生理期后月经量少,颜色浅。治疗要益气养血。中医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泡脚选用的药物多为入太阴脾经的药物,加适量甜水。白芍、当归、川芎、熟地黄、白术、杜仲、黄芪各15克,加适量糖,加水煮沸浸泡。
3.气滞血瘀型
表现为经期前或经期腹胀疼痛,经血暗,有血块。治疗要调和血气,化瘀止痛。因为女性以肝为中心,所以泡脚选择的药物多为入土耳其阴肝经的药物,并加入适量的醋。青皮、乌药、益母草各30克,川邹、红花各10克,加水约2升,醋约50毫升,用猛火、小火煮30分钟。待药凉至50时,将渣倒入盆中泡脚,盆中药液量浸足踝关节,药液不足。
泡脚前用热风熏蒸,水温合适就开始泡脚。洗的时候把水加热,最好全身都是汗。泡脚的时候,脚要在药里不停的动,让脚掌受到药渣轻微的物理刺激。用手搓脚趾,尤其是脚趾。煎出的中药可多次重复使用。每次泡脚要持续30分钟以上,持续3个月。
所有学龄妇女都可以使用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