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经常出血是什么问题?口腔疾病的发病像感冒一样频繁,但由于症状较轻,很容易被人们忽视。最常见的是牙龈出血。以下是一些最容易引起口腔疾病和牙齿出血的原因!
1.牙周病
炎症性牙周病患者容易出现牙龈出血、牙周袋形成并溢出、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症状;退行性牙周病的炎症不明显,但在早期出现明显的牙周袋和牙槽骨吸引之前,就有出血。患者往往找不到明显的局部刺激因素,只有牙龈水肿,容易出血。可以按照牙周病治疗的原则进行治疗。
牙周炎的形成:如果牙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没有及时清除,导致牙周深层组织破坏,即可形成牙周炎。症状:疼痛;酸痛;牙龈红肿;自觉牙齿会升高,牙周炎初期牙齿会痒。方法通过服用消炎药,找到病源,及时清除。
龋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蛀牙”。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下,日常饮食中的糖经过复杂的代谢活动产生酸性物质,停留在牙齿表面,侵蚀牙齿产生龋齿。患者主要因饮食过冷和过热而感到疼痛。当细菌继续侵蚀时,就会发展成牙痛,经常感觉一侧脸颊疼痛。治疗:服用镇痛药,对症治疗,抑制疼痛;请专业医生治疗,彻底去龋。
2.龈炎和炎症增生
不洁性牙龈炎,常因刷牙、咬硬物、剔牙或其他刺激引起出血,一般可自行停止。牙乳头炎和牙龈炎症增生是原因。首先要去除病因。如果疾病是由牙结石刺激的,必须进行洁治。如果发生食物嵌塞,应纠正食物嵌塞。如果是不好的修复,就应该去掉。其次,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控制感染。
3.坏死性龈炎
是梭形杆菌和口腔螺旋体的混合感染。主要表现为牙间乳头溃疡、坏死、酸败、疼痛、牙龈出血。治疗过程中首先要改善口腔卫生,局部用3%双氧水漱口,必要时给予维生素C和抗生素。
4.妊娠期龈炎和妊娠瘤
怀孕期间,牙龈充血、水肿,易触出血。怀孕3-4个月后,牙龈乳头上容易出现妊娠肿瘤,呈瘤样增生,一碰就容易出血。应保持口腔卫生。怀孕的牙龈炎可以在分娩后自愈。怀孕后,怀孕的肿瘤可以缩小或停止生长。也可以在分娩后进行牙龈肿瘤切除术。
5.肝脏疾病
可降低凝血酶原或纤维蛋白原,导致血液凝固不良。口腔受损时,可出现持续出血。检查可见肝肿大、肝功能异常、凝血时间和酶原制备时间过长。可以肌肉注射凝血酶或肝素,也可以注射维生素K进行治疗。
6.血液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口腔黏膜或牙龈受损后,可持续出血;也会出现牙龈大面积自动出血。除了口腔,皮肤和内脏也会出现瘀斑。实验室检查时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时间明显延长。可使用全血或血小板进行治疗,可使用可的松或ACTH等。
白血病:口腔内牙龈肿胀溃烂,有污物,可突发大出血,长期可有少量渗出。此外,常出现全身性贫血、白细胞增多和未成熟白细胞增多,治疗时应采取输血、可的松、强的松等全身性治疗。
血友病:仅见于男性。常发生于拔牙或口腔轻度损伤后,因血栓素缺乏而导致凝血时间延长。
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可表现为牙龈广泛出血。它是由于红骨髓和造血功能明显降低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全白细胞减少症,常以贫血为首发症状。可以用输血。
7.肿瘤
一些长在牙龈上的肿瘤,如血管瘤、牙龈等,容易出血,还有一些从体内转移到牙龈的肿瘤
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总结如下。但有些情况,如肿瘤、癌症,虽然发生概率小,但也不能忽视。如果你一直牙龈出血,请立即去看医生!种植牙建议: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齿;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睡前吃甜食。对于牙周炎的早期预防,可以使用洗牙疗法半年到一年。
牙周病会导致人体口腔内防御机制的缺陷,还会引起牙齿脱落、牙痛等症状。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请了解一些牙周病和龋齿的防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