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神经鞘瘤容易治好吗?应该如何治疗

2022-10-28 20:174390

神经鞘瘤是神经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它是良性的,但神经鞘瘤的出现可能会给家庭带来经济危机。关于神经鞘瘤的出现,很多人没有心理准备,对神经鞘瘤的治疗和治疗方法有很多疑问。接下来,我们将逐一回答这些问题。

神经鞘瘤好治吗?

颅内神经鞘瘤的治疗是一个历史过程。前期很悲观。在显微外科时代之前,也就是90年代之前,中国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90年代以来,随着医疗水平和医疗设备的提高,神经鞘瘤在国内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甚至优秀治疗单位的治疗效果在国际上也应该是比较先进的。

神经鞘瘤如何治疗?

神经鞘瘤最有效和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既能治愈肿瘤,又能保留神经功能,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身体状况、肿瘤大小等,不一定适合手术。比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伽玛刀、射波刀等放射治疗方法可以作为临床手术治疗的补充。肿瘤确实与神经脑干紧密粘连,有残留部分,可以通过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当然,如果年龄较大,肿瘤较小,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随访观察。具体来说,你要根据专家的意见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血液科陈文明严博和医生,对于因不当转载或引用严博和医生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民事纠纷、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概不负责。编辑郑

综上所述,神经鞘瘤出现后,应立即去医院检查治疗。不用太担心。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神经鞘瘤的治愈率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神经鞘瘤的及时康复也是有可能的。另外,在神经鞘瘤的治疗过程中,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医嘱。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新型“神经触手”探针刚柔可调
记者9月8日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悉,该所联合其他单位科研人员,在柔性侵入式脑机接口器件植入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发出一种刚柔可调的“神经触手”探针,将植入损伤降低超74%。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先进科学》。 在脑机接口和神经科学快速发展的当下,柔性神经电极因其出色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与脑组织的良好机械匹配度,被视为实现长期稳定神经信号采集的理想技术路径。相比传统刚性电极,这种柔软的探针能显著

0评论2025-09-1046

3D打印神经支架可用于修复脊髓损伤
科技日报北京8月28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研究团队首次展示了一种突破性方法,将3D打印、干细胞生物学与实验室培养组织技术融合在一起,为修复脊髓损伤带来了新希望。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先进医疗保健材料》。 据美国国家脊髓损伤统计中心数据,该国有超过30万人患脊髓损伤,目前尚无有效手段完全逆转由此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和瘫痪。治疗的主要障碍在于损伤后神经细胞的死亡以及神经纤维难以跨

0评论2025-08-2924

特定神经元有助大脑微调血糖水平
在禁食或低血糖等压力情况下,脑部能调控葡萄糖释放,但这种调控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却鲜少被关注。据最新一期《分子代谢》杂志报道,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下丘脑的一类特定神经元能帮助大脑在日常情况下维持血糖水平。 过去50年的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会导致血糖水平波动,尤其是在糖尿病患者中。一些神经元位于下丘脑的腹内侧核(VMH),该脑区负责控制饥饿、恐惧、体温调节及性活动。 此次,研究团队关注

0评论2025-08-2827

神经退行性疾病“分子图谱”绘成
大型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全球神经退行性疾病蛋白质组学联盟(GNPC)发表了对全球最大蛋白质数据集之一(2.5亿个蛋白质)的分析结果,为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了新“分子图谱”。这一系列论文合集发表于15日的《自然·医学》和《自然·衰老》杂志,揭示了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衰老过程有关的独特蛋白质生物标志物,有望提早发现此类疾病并改善疾病结局。 比尔·盖茨在《自然·医学》的“

0评论2025-07-1645

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推动神经肿瘤手术革新
近日,第20届亚洲神经肿瘤年会在上海隆重召开,会议由亚洲神经肿瘤学会(ASNO)、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CSNO)、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华山)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联合主办。本届大会以“创新驱动神经肿瘤的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海内外众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神经肿瘤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会上,中国自主研发的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EndoSCell®成为焦点,标志着神经肿瘤手术正式迈入细胞

0评论2025-06-0846

皮肤上有“牛奶咖啡斑”?专家:警惕神经纤维瘤病
在罕见病领域,I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因其较高的新生儿发病率和严重的疾病危害,日益受到医学界和社会的关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张军近日表示,NF1患者按时复诊、随诊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同时应多学科协作,协作网加速为NF1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规范化管理。 这一由NF1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累及多系统,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早诊早治意义重大。 NF1患者临

0评论2025-05-1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