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发生与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等有关。比如颅咽管瘤,是儿童和中年的高发肿瘤。某些癌症患者的男女比例可能会大不相同。神经鞘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哪些人容易患神经鞘瘤?神经鞘瘤对人的危害是什么?让我们看一看。
谁有多发性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占颅内肿瘤的8% ~ 10%,发病年龄为中年人。男女比例差别不大,少数神经纤维瘤更年轻。神经鞘瘤很严重吗?如果你有颅内神经鞘瘤,早期发现相对容易处理。当然,神经鞘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通过适当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但是,不治疗也会发展。肿瘤长大了,肯定会引起脑高压,压迫脑干等脑组织,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严重的会危及生命,非常严重。
神经鞘瘤有哪些危害?
这个肿瘤跟哪根神经有关?听神经瘤最大的危害是会造成一方听力丧失。随着肿瘤的增大,可能会压迫脑干,造成对方偏瘫。甚至可能继续扩大,导致颅高压和脑疝,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呼吸循环衰竭,最终危及生命。这些是主要的危害。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李艳梅博贺医生,博贺医生在如意侵犯了哪些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写信或打电话给我们,博贺博士将立即删除,并创建王晨。
通过以往的研究,中年是神经鞘瘤的高发期。中年一定要注意身体,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好心情。如果发生了神经鞘瘤,不用担心和担忧。早期发现和治疗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在医生的帮助下,积极治疗,还是有机会恢复的,对正常生活影响不大。
新型“神经触手”探针刚柔可调
记者9月8日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悉,该所联合其他单位科研人员,在柔性侵入式脑机接口器件植入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发出一种刚柔可调的“神经触手”探针,将植入损伤降低超74%。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先进科学》。
在脑机接口和神经科学快速发展的当下,柔性神经电极因其出色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与脑组织的良好机械匹配度,被视为实现长期稳定神经信号采集的理想技术路径。相比传统刚性电极,这种柔软的探针能显著
0评论2025-09-1046
3D打印神经支架可用于修复脊髓损伤
科技日报北京8月28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研究团队首次展示了一种突破性方法,将3D打印、干细胞生物学与实验室培养组织技术融合在一起,为修复脊髓损伤带来了新希望。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先进医疗保健材料》。
据美国国家脊髓损伤统计中心数据,该国有超过30万人患脊髓损伤,目前尚无有效手段完全逆转由此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和瘫痪。治疗的主要障碍在于损伤后神经细胞的死亡以及神经纤维难以跨
0评论2025-08-2924
特定神经元有助大脑微调血糖水平
在禁食或低血糖等压力情况下,脑部能调控葡萄糖释放,但这种调控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却鲜少被关注。据最新一期《分子代谢》杂志报道,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下丘脑的一类特定神经元能帮助大脑在日常情况下维持血糖水平。
过去50年的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会导致血糖水平波动,尤其是在糖尿病患者中。一些神经元位于下丘脑的腹内侧核(VMH),该脑区负责控制饥饿、恐惧、体温调节及性活动。
此次,研究团队关注
0评论2025-08-2827
神经退行性疾病“分子图谱”绘成
大型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全球神经退行性疾病蛋白质组学联盟(GNPC)发表了对全球最大蛋白质数据集之一(2.5亿个蛋白质)的分析结果,为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了新“分子图谱”。这一系列论文合集发表于15日的《自然·医学》和《自然·衰老》杂志,揭示了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衰老过程有关的独特蛋白质生物标志物,有望提早发现此类疾病并改善疾病结局。
比尔·盖茨在《自然·医学》的“
0评论2025-07-1645
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推动神经肿瘤手术革新
近日,第20届亚洲神经肿瘤年会在上海隆重召开,会议由亚洲神经肿瘤学会(ASNO)、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CSNO)、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华山)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联合主办。本届大会以“创新驱动神经肿瘤的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海内外众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神经肿瘤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会上,中国自主研发的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EndoSCell®成为焦点,标志着神经肿瘤手术正式迈入细胞
0评论2025-06-0846
皮肤上有“牛奶咖啡斑”?专家:警惕神经纤维瘤病
在罕见病领域,I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因其较高的新生儿发病率和严重的疾病危害,日益受到医学界和社会的关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张军近日表示,NF1患者按时复诊、随诊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同时应多学科协作,协作网加速为NF1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规范化管理。
这一由NF1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累及多系统,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早诊早治意义重大。
NF1患者临
0评论2025-05-1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