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关于睡眠,你该知道的那些事

2022-10-29 10:01500

近日的一项研究发现表明,与从不午睡者相比,经常午睡者高血压患病风险高出12%,卒中风险高出24%。这让人大跌眼镜,“午休”不是好习惯吗?上班族、儿童、老人,中午打个盹,顿时精神抖擞,如果哪天没睡就像缺了点什么。“春困秋乏夏打盹”,睡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太重要了,但到底什么才是健康的睡眠呢?其实,不只是午睡问题,怎么睡的问题,困扰着很多人。

睡眠不足白天补不了

“你到底要不要睡午觉?”经历了一次热搜,网友们根据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有的说“下午不睡午觉就感觉不到神清气爽”,有的说“睡午觉就困”。对此,清华长庚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尹明确表示,午睡很可能影响夜间睡眠。“我们的睡眠主要由两个方面维持。一个是生物节律,即人体到了时间就会进入睡眠状态;二、睡眠的驱动力。如果你中午午睡,那么你的睡眠驱动力就会卸载,晚上睡眠的驱动力也会相应降低。尤其是老年人晚上可能更不容易入睡,所以我们一般不建议午睡。当然,如果是特别长的夏日,睡眠的驱动力很多,可以适当午睡。”

“如果一定要午睡,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建议不要超过40分钟。因为长时间的午睡会使人体进入深度睡眠期,如果此时强行从深度睡眠期醒来,会感到非常虚弱和不适,从而使午睡失去意义。”尹对说道。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午时为心经,适当午睡可以养心。阳气在中午最旺盛,在大自然中适当的睡眠可以滋养自己的阳气,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但长期失眠、睡眠不好、午睡后夜间失眠加重者,不宜午睡。”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李海霞说:“午睡的姿势同样重要。我们应该尽量躺着小睡一会儿。跪着睡觉容易导致眼压、手臂麻木、颈椎病、椎动脉受压等。坐着睡觉容易出现脑缺血缺氧。”

网上有人提到,晚上睡不好,可以通过午睡或者在笼子里睡觉来弥补睡眠吗?对此,南京市第一医院心理门诊牟晓东副主任医师指出,睡眠质量不能只看睡眠时间。夜间睡眠和白天睡眠对身体代谢和恢复的影响是不同的。晚上的睡眠是白天的睡眠无法弥补的。尹还提到,白天补充睡眠,包括睡在笼子里,会直接干扰人体的生物节律。人体包括内脏都应该是活动的,但在该活动的时候却不活动。打破这种节奏必然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过犹不及,睡眠过多也不利于健康。

如今,无论是学业压力大的青少年,工作压力大的中年人,还是健康压力大的老年人,“睡个好觉”都成了普遍的哭诉。那么,有规律可循吗?

“如果你想获得高质量的睡眠,你应该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尹介绍,“第一,睡眠要有规律,在固定的时间睡觉和起床,养成身体和大脑良好的睡眠习惯,让身体在时间到了的时候,自然进入需要睡眠的状态。当我们早上醒来时,我们也可以晒晒太阳,给我们的身体一个兴奋的信号,这样晚上更容易睡个好觉。适当的运动也是一样,可以让你的精神状态在清醒和睡眠之间产生差异,从而保证良好的睡眠。当然,睡前一般不建议剧烈运动;二是睡前营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光线黑暗,睡前不要接受太强的光线刺激;确保环境安静凉爽。睡觉前可以洗澡泡脚,但不建议洗澡,会让大脑兴奋。第三是睡前避免刺激身体和大脑,包括睡前使用电子产品、参加社交活动、饮食和喝咖啡等。这些都使身体兴奋,对睡眠非常不利。”

长期睡眠不足的危害是全身性的

只是要不要午睡,晚上睡不着的问题也困扰着很多人。

“工作日每天睡觉都很晚。我想早点睡觉,但是拿起手机就放不下。等我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快晚上1点了,所以一直睡眠不足。休息日我睡懒觉,怕浪费宝贵的‘休息’时间。”25岁的孙明这样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也是许多年轻人的睡眠状况。《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19 ~ 25岁年轻人中,44%的人熬夜到0点,是当之无愧的“熬夜冠军”。由此引发的长期困倦,已经成为年轻人工作生活的常态。

对此,南京市第一医院心理门诊牟晓东副主任医师提醒,长期睡眠不足的危害是全身性的。“从身体健康的角度来看,长期睡眠不足包括睡眠节奏的改变(例如,晚上不睡觉,白天补觉),这会导致各种身体问题,包括皮肤加速老化、血压升高、血糖血脂升高、腹部肥胖等。并促进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慢性病的出现。从心理健康方面来说,睡眠质量下降会导致情绪稳定性下降,表现为易怒等。也导致了认知。

功能降低,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速度变慢、思维条理性降低,学习和工作能力都会受到影响。”

尹国平介绍:“研究证明,睡眠过程是大脑中垃圾被清理的过程。人体在睡眠时,脑脊液不断冲刷大脑,将大脑中的杂质和代谢产物冲刷掉,从而延缓大脑的衰老。睡眠不足将导致这一过程受到影响,人体出现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概率增加。”

不同年龄段的睡眠不足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李海霞介绍:“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处于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快速发展的时期。在正常睡眠中,人体会释放生长激素促进发育,大脑神经系统也不断进行记忆整合、构建大脑意识并促进大脑发育。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脑部发育,并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导致烦躁不安、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

“对成年人来说,面对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各种压力,有时不得不加班熬夜。短期的睡眠不规律对身体、心理、智力等影响较小,但长时间的不良睡眠习惯会引发多种不适,如失眠影响新陈代谢,出现内分泌失调。有些人还会产生心慌心悸、高血压,甚至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这些年上班族因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猝死的事件频频发生。”

“从中医角度看,子时一阳生,到了晚上11点不睡觉,就不能很好地养我们的阳气。人的健康是靠阳气来维持的,因而睡得晚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李海霞补充道。

扫清睡眠障碍 避免长期困倦

避免长期困倦,获得高质量睡眠很重要。

尹国平指出,睡眠时长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天生短睡,4、5个小时也没有问题,有些人就要睡10个小时,但只要没有特异性变化,都认为是正常的,这并不是高质量睡眠的主要判断标准。高质量睡眠也没有绝对的定义,通常而言,“一是从外观上看你的睡眠过程没有出现打呼噜、肢体乱动等非正常情况;二是你睡醒后,感觉神清气爽,没有任何不适感,能够保证第二天的工作、生活精力充沛,这就可以认为是相对高质量的睡眠。

“一个社会功能良好、精力充沛、情绪稳定、思维敏捷的人是不用担心高质量睡眠的,有这种想法就意味着存在一些影响睡眠质量的身心问题,常见的比如压力所致焦虑抑郁情绪影响睡眠,躯体问题例如体重超重所致睡眠呼吸暂停,或者家族遗传的易失眠体质等等。找到这些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是获得高质量睡眠的基础。”牟晓冬说。

想要获得高质量睡眠,先要扫清各种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主要分6大类,一是睡眠呼吸障碍,包括打呼噜等睡眠过程中的呼吸问题;二是失眠,包括入睡困难等各类失眠症状;三是睡眠行为障碍,包括梦游、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等,其中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通常是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综合征的一种前驱症状;四是睡眠觉醒障碍,患有此睡眠障碍的人存在生物节律的改变,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睡觉和起床的时间与正常人不同;五是过度嗜睡,包括发作性睡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抑制地突然进入睡眠;六是正常变异或独立症状,即目前尚不能确认为一种疾病,比如偶尔打打呼噜或说说梦话,没有发现特别明确的病理性损害,都可以归结到这一分类中。”尹国平说。

“从中医角度看,失眠等睡眠障碍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目不合’‘卧不安’。不寐在中医的主要病机为阴阳不交,神机失用,脏腑有邪气侵扰,卫气在阳而不在阴使其不能入睡。”李海霞介绍,“《灵枢》中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夜晚阳气渐衰,阴气偏盛,阳气入里潜藏于阴,则能正常入眠;而当阴气衰不得已潜藏阳气,或阳气偏盛不能入于阴,则保持清醒而难以入睡。由此可见,当人体阴阳失衡的时候,就会出现睡眠障碍。”

出现睡眠障碍,及时就医很有必要。

牟晓冬提到,心理科临床常见一些患者因头晕、头痛、反应慢、记忆力差、心律失常前来就医,最后发现是严重的慢性失眠问题。尹国平也举例说,有位患者每次睡醒后都会感觉头疼,逐渐对睡觉有了心理障碍,而长期困倦也让她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非常差,这种状况持续了10多年,直至基本不能工作。后来我们发现她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的疾病,经过无创呼吸治疗和适当的情绪调整,她的睡眠恢复正常了,头也不疼了,身体和精神状况也很快恢复。

(本报记者 秦伟利)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各地团组织引领青年参与为老服务
10月10日至31日,以“弘扬孝亲敬老美德 共建老年友好社会”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敬老月”活动顺利开展。弘扬孝亲敬老美德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各级共青团组织广泛动员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为老服务,通过“结对+接力”的方式,走近老年人群体,深入日常生活,服务实际需求,围绕生活照护、心理关怀、智慧助老、社会融入等方面,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为老志愿服务,为推进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动

0评论2025-11-095

多吃碱性食物瘦得快是真的吗
近日,网上流传“多吃碱性食物瘦得快”的说法,引发不少网友效仿,这是真的吗?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委员阮光锋表示,食物的酸碱性并非依据口感或pH值划分,而是依据其在人体内代谢后产生的物质残留来划分。一般来说,肉、蛋等高蛋白食物和米、面等高淀粉食物中含有较多硫、磷等元素,代谢后易生成酸性物质,因此属于酸性食物;蔬菜、水果、奶等食物中含较多钾、钙等矿物质,代谢产物

0评论2025-11-091

俄研制出新型骨骼修复材料
俄罗斯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可用于修复受损骨骼,加速植骨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研发用于修复受损骨组织的复合材料,使其性能最大程度接近人体骨骼,是当今医学研究领域的一大难题。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研究人员在基于生物相容性聚合物材料聚醚醚酮生产的基质中,分别添加0.1%和1%羟基磷灰石(骨骼的主要矿物成分),形成一种2.5D支架复合材料。这种聚合物广泛应用于颅颌面外

0评论2025-11-091

医疗AI有了“评审员”!北京启动医疗人工智能应用评测服务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记者侠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进步,医疗AI正在加速向辅助医生、承担部分医生技术劳动的方向发展。如何确保医疗AI应用的规范安全有效,成为公众关注和行业关心的问题。日前,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设立医疗人工智能应用评测中心(以下称评测中心),旨在建立医疗AI评测的制度体系与规范标准,依托首都高水平医院和专家队伍、高质量医疗数据,验证医疗AI的临床辅助决策能力和效果,筑牢医疗人工智能

0评论2025-11-093

专家:“硬扛”流感有健康风险
安徽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唐继海7日在该省冬春季传染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说,流感与普通感冒有着本质区别,“得了流感扛一扛就过去”的做法是错误的,存在健康风险。 据唐继海介绍,流感与普通感冒在病原体、症状、传染性与传播速度、并发症等方面有所不同。 在传染性与传播速度方面,流感传染性强,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易在人群中暴发流行;普通感冒的传染性较弱,多为散发病例,传播范围和速度远低于流感。 在并发症方

0评论2025-11-086

咳嗽频发不止因受寒?专家提醒:调理脾胃成秋冬防咳关键
近期,我国多地迎来持续性降温天气。10月以来,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华北、华东等地降温幅度达4-6℃。伴随气温波动,咳嗽、痰多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 据中国气象局10月31日新闻发布会披露,预计我国将在今年秋季后期进入拉尼娜状态,并可能持续至2026年初。受其影响,今年冬季气温“冷暖起伏大”,阶段性变化明显。国家卫生健康委也在近期发布会上提示,公众需注意气温骤降与昼夜温差对健康的影响。

0评论2025-1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