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影像检查技术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临床检查手段,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为了便于疾病的准确诊断,临床医生往往会根据病情推荐患者做增强CT或增强MR(磁共振)检查,有的患者甚至需要同时做两种检查。这时候人们往往会有一个疑问:增强CT和增强MR能在同一天做吗?造影剂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吗?今天请医生回答你的问题。
肾功能异常要当天检查。
增强CT和增强MR在不同的疾病中有不同的优势,所以可能会出现患者需要同时提高以上两项检查的情况。根据《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ESUR)对比剂指南》第10版(以下简称“指南”),给出了碘钆对比剂两次注射的指南:
严重肾功能衰竭或透析患者:两次钆对比剂注射间隔应达到7天。在残余肾功能的情况下,碘造影剂的两次注射间隔至少应为48小时。
因此,对于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应避免在同一天进行CT和MR增强。对于特殊的急诊患者,如果在临床医生的陪同下,检查后立即进行血液透析,那么这类特殊情况也可以酌情处理。
正常肾功能检查至少间隔四个小时。
根据指南,肾功能正常或中度的患者,碘造影剂和细胞外钆造影剂给药4小时后的排泄率可达75%。两次注射造影剂的时间间隔应达到4小时。
简单来说,给血管注射的造影剂主要通过尿液排泄,口服造影剂则通过粪便排泄。常规造影剂被组织吸收,然后进入静脉,主要通过尿液排出。给药至血管后药物进入尿液的排泄率在4小时内约为75%,因此约4小时内大部分造影剂已被排泄。
所以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增强CT和增强MR可以安排在同一天,但建议两次检查间隔至少4小时。
应该先做序贯增强CT。
增强CT和增强MR应该如何安排在同一天?这也要从增强CT和增强MR的原理和机制来考虑.
先说增强CT的原理,就是通过引入碘造影剂,增强血供丰富的组织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常用于MR增强的钆对比剂也有比较大的相对原子量,比碘的相对原子量高,所以在CT图像中也能表现出高密度。所以,如果先做增强MR,再做增强CT,可能会影响增强CT的结果。
我们来看看MR增强的原理。它是通过引入顺磁性金属离子钆造影剂,而碘是卤族元素,非金属而非顺磁性。因此碘对比剂不影响增强MR的图像质量。
说了这么多,根据两次检查所用造影剂的特性,我们知道第一次增强ct检查不影响MR(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但第一次增强MR检查可能会影响CT(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
文/张宁(北京世纪坛医院)
各地团组织引领青年参与为老服务
10月10日至31日,以“弘扬孝亲敬老美德 共建老年友好社会”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敬老月”活动顺利开展。弘扬孝亲敬老美德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各级共青团组织广泛动员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为老服务,通过“结对+接力”的方式,走近老年人群体,深入日常生活,服务实际需求,围绕生活照护、心理关怀、智慧助老、社会融入等方面,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为老志愿服务,为推进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动
0评论2025-11-095
多吃碱性食物瘦得快是真的吗
近日,网上流传“多吃碱性食物瘦得快”的说法,引发不少网友效仿,这是真的吗?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委员阮光锋表示,食物的酸碱性并非依据口感或pH值划分,而是依据其在人体内代谢后产生的物质残留来划分。一般来说,肉、蛋等高蛋白食物和米、面等高淀粉食物中含有较多硫、磷等元素,代谢后易生成酸性物质,因此属于酸性食物;蔬菜、水果、奶等食物中含较多钾、钙等矿物质,代谢产物
0评论2025-11-091
俄研制出新型骨骼修复材料
俄罗斯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可用于修复受损骨骼,加速植骨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研发用于修复受损骨组织的复合材料,使其性能最大程度接近人体骨骼,是当今医学研究领域的一大难题。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研究人员在基于生物相容性聚合物材料聚醚醚酮生产的基质中,分别添加0.1%和1%羟基磷灰石(骨骼的主要矿物成分),形成一种2.5D支架复合材料。这种聚合物广泛应用于颅颌面外
0评论2025-11-091
医疗AI有了“评审员”!北京启动医疗人工智能应用评测服务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记者侠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进步,医疗AI正在加速向辅助医生、承担部分医生技术劳动的方向发展。如何确保医疗AI应用的规范安全有效,成为公众关注和行业关心的问题。日前,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设立医疗人工智能应用评测中心(以下称评测中心),旨在建立医疗AI评测的制度体系与规范标准,依托首都高水平医院和专家队伍、高质量医疗数据,验证医疗AI的临床辅助决策能力和效果,筑牢医疗人工智能
0评论2025-11-093
专家:“硬扛”流感有健康风险
安徽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唐继海7日在该省冬春季传染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说,流感与普通感冒有着本质区别,“得了流感扛一扛就过去”的做法是错误的,存在健康风险。
据唐继海介绍,流感与普通感冒在病原体、症状、传染性与传播速度、并发症等方面有所不同。
在传染性与传播速度方面,流感传染性强,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易在人群中暴发流行;普通感冒的传染性较弱,多为散发病例,传播范围和速度远低于流感。
在并发症方
0评论2025-11-086
咳嗽频发不止因受寒?专家提醒:调理脾胃成秋冬防咳关键
近期,我国多地迎来持续性降温天气。10月以来,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华北、华东等地降温幅度达4-6℃。伴随气温波动,咳嗽、痰多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
据中国气象局10月31日新闻发布会披露,预计我国将在今年秋季后期进入拉尼娜状态,并可能持续至2026年初。受其影响,今年冬季气温“冷暖起伏大”,阶段性变化明显。国家卫生健康委也在近期发布会上提示,公众需注意气温骤降与昼夜温差对健康的影响。
0评论2025-1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