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夜深人静咳咳咳 竟是胃在“捣鬼”

2022-10-29 10:02770

最近,刘女士发生了一件烦心的事。她每天半夜咳嗽,白天喉咙很不舒服。她反复清了清嗓子。我以为是咽炎发作,吃了一个多月的抗生素和止咳药,效果都不好。来了医院才知道是胃反流引起的“反流性咽炎”。每天晚上咳咳,原来是胃反流?原因是什么?让药剂师给你分析一下.

咽炎怎么样?

和胃有关吗?

如果胃和喉咙相隔那么远,是怎么缠在一起的?实际上,反流性喉炎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是胃内容物异常反流至喉部而引起的不适或粘膜损伤。

食道上下段有一个环形的肌肉,叫做食道括约肌。食管上括约肌是咽喉和食管之间的屏障,可以阻止空气进入食管和胃反流进入咽喉。下食管括约肌是胃和食管之间的“看门人”。当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胃压升高时,食物就会从胃进入食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胃反流。

当高反流反复暴露,食管上括约肌松弛时,就会导致咽喉症状。此外,微量吸入反流也会导致气管或肺部的症状。

这些喉咙症状

还是胃“闹”

能找到反流性咽炎的蛛丝马迹吗?反流性喉炎一般症状不典型,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的酸反流和烧心症状。喉镜下可见咽喉充血、水肿、增生甚至糜烂。

反流性咽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咽喉分泌物增多、咽干、咽痛、间歇性声音嘶哑、反复清嗓、咽部有异物感。不仅如此,反流进入喉、气管、肺还会导致咳嗽、咳痰、哮喘、支气管扩张。严重时还会导致吞咽困难、喉痉挛、喉癌等。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反流性咽炎?我们可以通过反流症状指数初步判断自己的反流情况。最近几个月,如果以下九种症状一直困扰着你,从零分表示没有症状到五分表示症状非常严重,分六个等级评分:

声音嘶哑或发音困难;不断清嗓子;痰多或鼻反流;不利吞咽食物、水或药片;吃饭或躺下后咳嗽;突然梗阻或反复窒息;烦人的咳嗽;喉咙有异物感;胃灼热、胸痛或胃痛。

当量表总分超过13分时,可能有反流性咽喉炎。

当然,该病不能通过自测确诊,需要临床上通过喉镜、24小时食管-咽喉pH联合阻抗监测、咽部蛋白酶监测等手段进一步检查。

处理反流性喉炎

抑酸疗法最有效。

反流性咽炎的药物治疗有多种选择:

目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流性喉炎最有效的方法是抑酸,首选PPI(质子泵抑制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拉唑”。PPI的推荐治疗方案为标准剂量,每日两次,饭前30 ~ 60分钟,一般疗程为6 ~ 8周。症状消失后,可遵医嘱逐渐减轻和停用。常见药物有艾司奥美拉唑、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等。

H2受体阻滞剂H2受体阻滞剂也是一种常用的酸抑制剂。当患者不耐受或不适合PPI治疗时,H2受体阻滞剂也可用于治疗反流性咽炎。常用的药物有法莫替丁和雷尼替丁。

促胃肠动力药是胃食管反流的常见诱因和加重因素。口服促胃肠动力药物可协调胃肠运动,防止食物潴留,加快胃排空,有助于优化和加强胃食管反流屏障,改善咽喉反流症状。常见的药物有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等。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反流性咽喉炎的药物治疗,抑酸疗法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策略,但部分患者停药后仍可能复发。

此外,对于反流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反复的患者,还可以选择内镜治疗或腹部手术来增加反流屏障

被招募了

防止复发的四种方法

患有反流性咽炎,还能怎么办?生活方式的改善是我们控制反流症状和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以促进唾液分泌和食管蠕动,饭后保持直立姿势;

饮食清淡,避免可能促进反流的食物(烟酒、浓茶、咖啡、橘子、猕猴桃、番茄、巧克力、薄荷、高脂肪食物等。);

睡前3小时不要吃东西。平躺时应适当抬高床头,饭后避免屈膝或倒立;

控制体重。

反流性咽喉炎的治疗往往是漫长而复杂的。如果出现咽喉不适、声音嘶哑、咳嗽、反流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治疗。文/刘一(北京友谊医院)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各地团组织引领青年参与为老服务
10月10日至31日,以“弘扬孝亲敬老美德 共建老年友好社会”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敬老月”活动顺利开展。弘扬孝亲敬老美德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各级共青团组织广泛动员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为老服务,通过“结对+接力”的方式,走近老年人群体,深入日常生活,服务实际需求,围绕生活照护、心理关怀、智慧助老、社会融入等方面,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为老志愿服务,为推进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动

0评论2025-11-095

多吃碱性食物瘦得快是真的吗
近日,网上流传“多吃碱性食物瘦得快”的说法,引发不少网友效仿,这是真的吗?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委员阮光锋表示,食物的酸碱性并非依据口感或pH值划分,而是依据其在人体内代谢后产生的物质残留来划分。一般来说,肉、蛋等高蛋白食物和米、面等高淀粉食物中含有较多硫、磷等元素,代谢后易生成酸性物质,因此属于酸性食物;蔬菜、水果、奶等食物中含较多钾、钙等矿物质,代谢产物

0评论2025-11-091

俄研制出新型骨骼修复材料
俄罗斯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可用于修复受损骨骼,加速植骨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研发用于修复受损骨组织的复合材料,使其性能最大程度接近人体骨骼,是当今医学研究领域的一大难题。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研究人员在基于生物相容性聚合物材料聚醚醚酮生产的基质中,分别添加0.1%和1%羟基磷灰石(骨骼的主要矿物成分),形成一种2.5D支架复合材料。这种聚合物广泛应用于颅颌面外

0评论2025-11-091

医疗AI有了“评审员”!北京启动医疗人工智能应用评测服务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记者侠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进步,医疗AI正在加速向辅助医生、承担部分医生技术劳动的方向发展。如何确保医疗AI应用的规范安全有效,成为公众关注和行业关心的问题。日前,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设立医疗人工智能应用评测中心(以下称评测中心),旨在建立医疗AI评测的制度体系与规范标准,依托首都高水平医院和专家队伍、高质量医疗数据,验证医疗AI的临床辅助决策能力和效果,筑牢医疗人工智能

0评论2025-11-093

专家:“硬扛”流感有健康风险
安徽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唐继海7日在该省冬春季传染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说,流感与普通感冒有着本质区别,“得了流感扛一扛就过去”的做法是错误的,存在健康风险。 据唐继海介绍,流感与普通感冒在病原体、症状、传染性与传播速度、并发症等方面有所不同。 在传染性与传播速度方面,流感传染性强,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易在人群中暴发流行;普通感冒的传染性较弱,多为散发病例,传播范围和速度远低于流感。 在并发症方

0评论2025-11-086

咳嗽频发不止因受寒?专家提醒:调理脾胃成秋冬防咳关键
近期,我国多地迎来持续性降温天气。10月以来,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华北、华东等地降温幅度达4-6℃。伴随气温波动,咳嗽、痰多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 据中国气象局10月31日新闻发布会披露,预计我国将在今年秋季后期进入拉尼娜状态,并可能持续至2026年初。受其影响,今年冬季气温“冷暖起伏大”,阶段性变化明显。国家卫生健康委也在近期发布会上提示,公众需注意气温骤降与昼夜温差对健康的影响。

0评论2025-1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