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中山一“拆弹专家”出击 安全摘除少女胸腔内27厘米巨大肿瘤

2022-10-29 17:571120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骆洪河教授、程超教授,联合骨肿瘤、胃肠外科、麻醉科、病理科、放射科、心胸外科ICU等多学科专家,为19岁女孩成功切除胸腔内罕见的巨大肿瘤。女孩术后恢复良好,4月8日出院。

少女求助——27cm巨型定时炸弹碾压身心

2021年2月25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19岁的女孩小许。这名身高1.54米、体重不足39公斤的少女,一个多月前因胸闷、胸痛、气喘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接受检查。

我不知道。我很震惊。小许体内有一颗巨大的定时炸弹!

这个巨大的炸弹是左胸腔内一个约27cm的巨大肿瘤。肿瘤几乎完全占据了左胸腔,不仅完全压迫了左肺,还使心脏和纵隔的大血管结构向对侧移位。由于肿瘤的压迫,脊柱也向侧面弯曲,并且胸部锥体11和12的左侧附件中的骨骼被肿瘤压迫和破坏。

当地医院评估他的病情严重,进一步发展可能危及他的生命。于是,小许和家人来到中山一院,寻求胸外科骆洪河教授和程超教授的帮助。

多学科专业??????????????????????????????????????????????????????????????????????????

3月8日,病理结果显示,许可侵袭性纤维瘤病可能性很大。

侵袭性纤维瘤最常见的部位是腹部,生长在胸腔的巨大肿瘤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报道的最大的胸腔内侵袭性纤维瘤为22cm,小许的肿瘤为27cm!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该病的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五,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根治性切除。

做还是不做?我该怎么办?这给罗红河教授和程超教授的胸外科工作带来了困难。

如果不切除肿瘤,可以长时间压迫左肺。目前她患有严重的肺通气功能障碍,肿瘤的不断生长压迫导致纵隔移位。如果不及时手术,她可能会有呼吸和心脏骤停的危险。

切除肿瘤不仅面临手术风险,还有其他保护的问题,比如复张性肺水肿,肺血管发育不良?

3月9日,程超教授建议组织全院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为患者制定最佳个体化治疗方案。中山一院组织麻醉科夏风教授、心胸外科ICU唐白云教授、主治医师宋洋、骨肿瘤内科尹俊强教授、胃肠外科吴晖副教授、病理科王卓教授、放射科杨志云教授、胸外科张水申主治医师等多学科专家,在医院里进行多学科讨论。大家就肿瘤的性质、手术适应证、手术治疗方法、术中麻醉等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麻醉成功后,胸外科的程超教授开始作为一个团队一起工作。团队沿着第四肋骨通过胸腹联合切口进入胸腔,发现肖旭本应充满左胸腔的左肺已经萎缩到芒果核大小,肿瘤完全充满左胸腔,心脏和纵隔的大血管结构被迫向对侧移位。

在无影灯下,踩着薄冰,小心翼翼地从上到下切除肿瘤,像拆弹小组一样聚精会神地拆除定时炸弹。不同的是,电影中的拆弹小组只需要一秒钟就可以剪断炸弹的电线。团队用了三个多小时,以同样的姿势一点一点地切除肿瘤。

肿瘤蒂切除是手术的难点和风险。如果肿瘤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不能切除,复发的概率会大大增加。肿瘤内供血动脉不能游离,切除时随时可能出血。同时,输血速度必须控制在正确的范围内。

整个专家团队风平浪静,在安静的环境下,是一股血雨腥风的暗流。

由于最后一个肿瘤的蒂被完全切除,切缘经常冻阴性,整个专家团队都很激动。所有人都把注意力转向萎缩的左肺。来吧,试试肿胀的肺。程超教授说,麻醉科的夏风教授慢慢给肺部通气充气,左肺缩小成一团。

肺逐渐恢复。

左肺得救了!肿瘤完全切除,会场医务人员欢乐鼓舞。从早上8点开始手术室的灯,到下午6点多,这场与死神游戏10小时的手术战成功了!

?????????????????????????????????????????????????????????????????????????????????????????????????????????????????????????????????????????????????????????????????????????????????????????????????????????????????????????????????????????????????????????????????????????????????????????????????????????????????????????????????????????????????????????????????????????????????????????????????????????????????????????????????????????????????????????????????????????????????????????????????????????????????????????????????????????????????????????????????????????????????????????????????????????????????保全的左肺能正常工作吗?处于呼吸功能边缘状态的小许能顺利脱离呼吸器吗?术后感染能控制吗?这一系列问题成为术后围术期管理的一大考验。

海外报道,类似病例术后呼吸器辅助通气需要约2周时间,患者可以逐渐适应自主呼吸功能,恢复自主呼吸功能。针对以上问题,重症专家团队再次进行多学科会诊,根据小许的病情特点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围术期管理方法,并根据其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充分体现出中山一院多学科协同作战,重症处置能力强的优势。

在中山一院多学科团队协同努力下,小许的左肺功能慢慢恢复正常,术后感染也很快得到控制。

3月22日,术后第11天,小许气管插管顺利拔出,终于脱离呼吸器自主正常呼吸,避免了进一步切断气管的损伤。

3月23日,许先生回到胸外科普通病房,

4月8日,许先生离开家乡一个半月,在家人的陪伴下,带着健康的身体出院回家。

(通讯员:梁嘉韵彭福祥)

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泌尿外科晏旭东博�Ø禾医生所有来源标注为博�Ø禾医生的内容版权均为博�Ø禾医生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即可,如涉及大面积转载,请来信告知,获取授权,编订王朋飞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三管齐下构建多层次纳米抗肿瘤体系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仲雷教授团队分别在光热—化学协同治疗、靶向多药递送和代谢干预联合免疫治疗方向取得多项进展,相关研究论文近期陆续发表于《纳米生物技术》《生物材料进展》《先进功能材料》等国际期刊上。 近年来,各种新型纳米材料不断涌现,这类尺寸仅为头发丝万分之一的“微型战士”可作为精准传输工具,将抗肿瘤药物直接送达病灶,增强机体免疫反应,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繁殖。 仲雷团队长期聚焦纳米材料在抗肿瘤

0评论2025-08-1924

专家学者研讨肿瘤放疗前沿技术与临床实践
本报北京电(张志慧)6月21日至22日,第一届国家癌症中心放射肿瘤治疗学术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国家癌症中心、北京肿瘤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国内外肿瘤治疗领域顶尖专家围绕“融合、创新、共赢”的理念,就精准放疗的前沿技术与临床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易俊林教授表示,放射肿瘤学作为癌症治疗的核心支柱,正处于技术创新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的关键节点。本次大会搭建了

0评论2025-06-247

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推动神经肿瘤手术革新
近日,第20届亚洲神经肿瘤年会在上海隆重召开,会议由亚洲神经肿瘤学会(ASNO)、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CSNO)、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华山)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联合主办。本届大会以“创新驱动神经肿瘤的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海内外众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神经肿瘤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会上,中国自主研发的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EndoSCell®成为焦点,标志着神经肿瘤手术正式迈入细胞

0评论2025-06-0843

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肺部适应证发布
日前,中国抗癌协会第21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第24届肿瘤消融治疗学术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期间,上海美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肺部适应证,为肺部肿瘤治疗带来高效、可视、精准、长效的新方案。 上海市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上海长海医院介入科主任杨继金教授是将多模态肿瘤治疗技术应用于肺部的先行者。他在专题报告中表示,肺癌是我国第一大癌,2022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超106万例,占全

0评论2025-05-0346

光学技术提升胃肠肿瘤手术治疗效果
本报广州4月21日电 (记者贺林平)“传统腹腔镜就像雾中行车,而膜导航为外科医生装上了‘透视眼’。”日前,由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首创的手术导航系统在广州发布。该系统成功破解“膜解剖”可视化难题,使胃肠肿瘤手术的系膜完整率从75%升至98%。  “膜解剖”是什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学科带头人、胃肠手术功能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卫洪波介绍,膜结构存在于人的组织器官表面。以胃肠肿瘤手术为例,术

0评论2025-04-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