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心力衰竭登记研究初步结果显示,我国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6岁,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至少早4年。这主要是由于冠心病患者对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控制不好,诊断不及时,用药依从性差。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张健教授在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国心力衰竭防治策略高峰论坛上发布了上述成果。
据介绍,中国心力衰竭患者登记研究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前瞻性、多中心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登记研究。对数据中心截至2014年底提交给88家医院的8516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49.4%有冠心病,11.2%有陈旧性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占19.9%,瓣膜性心脏病占17.6%,近30%的患者有房颤。感染、过度劳累、应激反应和缺血是急性心力衰竭的前三大原因。在中国,指南推荐的心力衰竭药物比例较低。例如,出院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和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分别仅为54.7%和50.6%。心力衰竭再入院方面,上述患者平均每年住院两次,每次住院费用平均7000 ~ 9000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阜外医院高教授表示,根据2003年我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我国约有450万心力衰竭患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的数量远不止这些。我国尚未开展心力衰竭的卫生经济学研究,但2010年美国心力衰竭的费用约为393亿美元,预计未来10年将增长50% ~ 100%。
高指出,有效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病,及早应用药物等预防措施,防止心脏重构是当务之急。同时,建立合理的急性心力衰竭诊疗机制,提高终末期心力衰竭护理水平,加强心力衰竭诊疗质量控制和评估,为所有患者提供公平的医疗条件。
:心衰的10大主要症状
1.呼吸急促(尤其是睡觉或躺下时)。或者半夜醒来,感觉无法深呼吸或呼吸。尤其是当你被逼着或者躺着的时候,胸口有压迫感,无法深呼吸。只有坐起来才能喘口气。许多病人不得不垫上枕头或选择睡在椅子上,以感到更舒适。
2、胸压或“下沉感”。这是心力衰竭的第一个症状。但是这种感觉刚出现的时候,很多患者都不知道怎么处理,很难描述这种异常的感觉。很多患者会感到胸口有很重的压力,类似于“溺水”的感觉。还有的人深呼吸时感觉肺里好像充满了液体。少数病人感到胸痛。
3.我觉得我的衣服和鞋子太紧了。鞋子又紧又肿是水肿的迹象,水肿是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状之一,但通常很难识别,因为水肿可能发生在许多不同的身体部位。莫名其妙的腰围突然变大,脸和脖子突然变圆变胖,应该会导致心脏衰竭。
4.心悸或心跳不规则。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和心悸是心力衰竭的常见症状。患者会感到心跳过快过猛,常伴有惊恐样的紧张感。其他心律不齐的问题,包括房颤、房扑等,如果不及时治疗,都是相当危险的。
5.食欲不振。饭后长时间仍有饱胀感,可伴有恶心、便秘、胃部不适或腹痛。腹部有一种压迫感,吃完就难受。疲劳还会导致心力衰竭患者食欲不振,咀嚼食物时感到疲劳
8.咳嗽。咳嗽也是心力衰竭的一个主要症状,但它很容易与流感或普通感冒混淆。心力衰竭咳嗽很少像感冒咳嗽一样发生在咽喉部,有时可咳出白色泡沫或浓痰,也可能有血丝。心力衰竭更容易导致干咳。躺下或起来时,咳嗽加重。
9、容易疲劳或总觉得乏力。用力时或用力后,病人呼吸或感到喘不过气来。走路、起床或吃饭都会让心力衰竭患者感到疲劳。病人躺下后,胸部开始有“下沉”的感觉,然后变得焦虑,无法入睡,形成恶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