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免疫力下降,病毒入侵,我们就会生病。不过有传言说你生病了在排毒。是真的吗?揭示那些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
咳嗽。
它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对人体的一种保护措施,对人体有益。当呼吸道黏膜受到异物、炎症、分泌物或过敏因素刺激时,会反射性地引起咳嗽,有助于排除异物或分泌物从外界侵入呼吸道,以及呼吸道刺激因素。如果一咳嗽就吃止咳药,会把加重炎症的脏东西都留在呼吸道里,不利于炎症的消除。
咳嗽发生时,应在保暖的同时补充大量水分,避免辣椒、洋葱等辛辣刺激呼吸道的食物。如果频繁咳嗽伴有发热、胸痛、体重减轻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呕吐。
也用来排出有害物质减少吸收,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射。如果此时使用药物止吐,有害物质会残留在体内,危害健康。如果是单纯呕吐,要补充适量的水,避免水电解质紊乱。如果伴有肠胃不适,要边补水边按摩肚子和腹部。呕吐后不要匆忙进食。吃饭前可以做一点运动舒展一下身体。如果呕吐反复出现或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腹泻。
尤其是排泄物气味不好的时候,身体往往是在排出食物或者其他方面的毒素。腹泻来了,不要走入“治疗”的误区,比如:有腹泻就用止泻药;认为腹泻是炎症,应该吃消炎药;吃止痛药,缓解腹泻和疼痛;严重时吃药,停了就停;腹泻时多喝水,补充流失的水分;腹泻时少吃,腹泻后多吃等。遇到腹泻时,要采取措施疏导,比如喝一杯热水,帮助肠道尽快排出毒素。如果出现腹泻严重、排便频繁、排便次数少、肛门痉挛性疼痛,或有血便,或伴有腹痛、发热、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流鼻血。
我们可以把流鼻血看作是身体“去火”的一种方式。当人喝水少,吃辣多,环境干燥,身体“烦躁”时,身体往往会选择脆弱的鼻粘膜自行“去火”。所以不用担心流鼻血,它会在短时间内自行停止。
但是,如果流鼻血持续一段时间后,还是要尽早检查。可以,可以前倾,顺其自然,用纸巾轻轻吸住鼻血。量多的时候,捏住鼻子柔软的部位几分钟,或者抬起出血鼻孔的对侧手臂,帮助止血。如果鼻子大量出血,应立即就医,这往往是体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引起的。
发烧。
一旦体温超过37摄氏度,就是发烧。医学研究证实,免疫细胞的战斗力会随着体温的升高而增强,同时,高体温也会降低血液中铁离子的浓度,导致病原体生长所需的微量铁离子供应不足,从而抑制病原体发展。这些都是抗病的主力,药物只是外援。所以,如果在发烧初期服用退烧药,可能会加重病情。在体温不超过38摄氏度,精神和食欲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可以在额头上放冰块缓解不适。同时,多喝水,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吃一些营养丰富、清淡的食物。如果体温高于38.5摄氏度,或持续发热,或伴有皮疹、剧烈头痛、关节痛和痉挛,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