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刚过,感觉冬天真的来了,气温下降了,人也臃肿了。冬天的时候,男性朋友为了有点风度,不得不比女性穿得少。下面是一些男性朋友滋补御寒的食物。
羊肉
口感香甜温润,富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常作为人们冬季御寒壮阳的佳品。具有温中补肾、开胃健脾、御寒祛湿的功效。
鲢鱼
温补益气。主治:脾虚气弱,呼吸不足乏力,或脾胃虚寒,饮食减少等。
成分: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维生素PP、钙、磷、铁等。
归经味:甘、温。归脾、肺经。
用法:煎、煮或煨。
1.鲢鱼1条(500克左右),生姜或干姜6克,盐少许,蒸熟食用。适用于脾胃虚寒、食欲不振、胃寒者。2.鲢鱼1条,红豆30克,煮熟。用于水肿。
带鱼
【功能】养血补虚,和胃开胃。
主治:血虚营养不良、头发黄或产后失乳;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恶心,疲倦等。
归经味:甘、温。入胃经。
用法:清蒸或油炸熟食。
注意:带鱼在古代被称为毛发之物,过敏体质的人要慎重食用。
虾米
虾味甘、咸、温;
具有补肾壮阳、理气开胃的功效。
相关人群
一般人都能吃。
1.中老年人、孕妇、心血管疾病患者、肾虚阳痿、男性不育、腰脚无力者尤其适合食用;
2.慢性病患者、上火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复发性过敏性皮炎老年人、皮肤疥疮者不宜食用。
胖头鱼
功效:
肥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鱼类,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肥鱼含有丰富的磷脂和垂体后叶素,可以提高记忆力。尤其是它的头部脑髓很高。经常食用可以暖胃、祛头晕、益智商、助记忆、延缓衰老。经常吃一些胖乎乎的鱼也能滋润皮肤。肥鱼肉还有疏肝解郁、健脾益肺、补虚祛年寒、益筋骨的作用。咳嗽、水肿、肝炎、眩晕、肾炎、排尿困难、身体虚弱的人可以用它进行食疗。
适合人群:一般人都能吃。
适用量:每次100g。
狗肉
狗肉味甘、温、咸,归脾、胃、肾经;
狗肉有温补脾胃、补肾壮阳、强身养血的功效。
狗肉温肾壮阳,用于肾阳虚引起的腰膝冷痛、小便长、尿频、水肿、耳聋、阳痿等症;温养脾胃用于脾胃阳虚引起的腹胀、腹冷痛等症。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看到上面的食物,可以优先考虑多吃,这样可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让女性羡慕不已。
防寒润燥 适量进补(中医养生)
霜降过后,凉燥交织,养生需兼顾防寒与润燥,遵循“温和适度”的原则。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此时进补更易吸收。可适量摄入羊肉、牛肉、鸭肉、板栗等温和平补食物,增强体质。“补霜降”重在细水长流,要避免大寒大热,可以用羊肉搭配当归、生姜煮汤,既能温补又不燥热。若出现口干、便秘,便是补益过度的信号。 此时还可多食用百合、银耳、梨、蜂蜜、核桃等,缓解鼻咽干燥、皮肤皲裂。忌过量食用寒凉食物,如冷
0评论2025-10-3114
中医这样应对秋乏(中医养生)
入秋后,人体容易出现秋乏。中医认为,秋主燥,燥热耗气伤阴,气虚则四肢无力、神疲懒言,阴虚则口干、咽干,因为人体在夏季损耗的阴津未恢复,阴津阳气皆不足,故易出现疲乏。该如何缓解秋乏? 饮食调理。气虚型秋乏表现为乏力、气短、出虚汗、越困越睡不着觉,推荐食用黄芪、黄精、西洋参以及山药等补气食物。痰湿型秋乏表现为皮肤偏油腻、腹型肥胖、大便不清爽、下午困倦,推荐食用枇杷、萝卜、陈皮、茯苓等健脾化湿的食材或
0评论2025-10-1720
疗愈经济崛起 杭州年轻人为何也开始养生?
中新网杭州10月7日电(林波)当“Z世代”在百年药堂里挑战“五行养生”,手捧一杯“养生熟水”代替咖啡因,或是亲手制作一枚古法香牌时,一种根植于东方智慧的新型消费图景正在浙江杭州悄然展开。这背后,是“疗愈经济”的蓬勃兴起。而杭州,正以其独特的宋代潮流养生生活文化密码,为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打造多元新玩法。何为疗愈经济?简而言之,这是一种以舒缓情绪、改善身心为核心的新型消费业态。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
0评论2025-10-0810
白露后天气转凉 这个节气养生要注意哪些要点?
今天(7日)迎来白露节气。白露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
与刚刚过去的处暑相比
白露后昼夜温差进一步加大
寒意渐生
这个节气需要注意什么呢?
白露过后,昼夜温差增大,气温变化频繁,这个时候,应特别关注腹部与足部的保暖。腹部受凉易引发肠胃不适,选择透气保暖的鞋袜,则有助于维持身体整体的温热平衡。
夜间睡眠时,需要盖好被褥,避免受凉;
建议采用分层穿搭方式,以便根据时段和体感及时调整衣物。
中国中医科学院
0评论2025-09-0733
秋季养肺正当时(中医养生)
秋天已至,日常养生应从“养心”逐渐变为“养肺”。中医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既恶暖,又怕寒,肺外合皮毛,主呼吸,与空气接触。外邪侵犯人体,不管从口鼻吸入,还是由皮肤侵袭,都容易犯肺而致病。所以,秋天养生,养肺护肺是关键。 秋季是进补肺脏的最佳时机,中医讲究药食同源,重视通过调节饮食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可以通过食疗养肺,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适
0评论2025-09-0533
晒背OR艾灸 跟风养生先辨体质
“晒背祛寒湿”“居家艾灸驱冬病”等网红养生法热度飙升。这些方法看似好处多多且简单易操作,但需要提醒大家,无论是哪种养生方法,操作前都需先咨询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和穴位指导,避免盲目跟风养生变伤身。
养生养出一身伤
67岁的张女士也想尝试晒背改善关节不适,在午饭后背对太阳暴晒两个多小时,逐渐感到头晕、心慌、胸闷气短。当天下午她到医院就诊,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血压升高。
医生询问后发现,张女士有高血压病
0评论2025-08-2524
防蚊虫,中医有妙招(中医养生)
俗话说:“最毒不过秋蚊子。”蚊媒传染病是指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病原体的一类疾病,常见的有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疟疾等,会引起高热、身体酸痛等症状。中医将蚊媒传染病归为湿温范畴。夏末初秋,防蚊不可忽视。 香囊驱蚊。陆游有诗曰:“泽国故多蚊,乘夜吁可怪。举扇不能却,燔艾取一快。”艾草可熏烟驱蚊,是制作香囊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取艾叶10克、藿香10克、苍术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共研粗面,取适量装入无
0评论2025-08-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