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怎样判断身体是否健康 解读身体内的7种噪音

2022-10-30 09:481190

这些来自耳、鼻、喉、牙等器官的“噪音”,起初可能是身体保护自己的反应,但超出生理极限,就成了疾病的表现。我们来看看经常听到的几种人类的“噪音”。

咳嗽

当食物被呛入气管,刺激性气体被吸入时,咳嗽可将异物或分泌物从呼吸道排出。这种咳嗽是不能容忍的。

反复咳嗽可能是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表现。中医说“五脏六腑都使人咳嗽,不只是肺”。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心脏病引起的肺充血,甚至外耳道异物都会引起咳嗽。所以,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要尽早去医院就诊。

打嗝

在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层厚厚的像帽子一样的肌膜,就是膈肌。受冷刺激时,饱腹感、进食过快、吃硬物等。横膈膜会出现阵发性、痉挛性收缩,人会“呃呃”个不停。短期打嗝也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但如果持续出现或持续不退,则可能提示胆囊炎、消化道溃疡等疾病。此外,紧张、愤怒等不良心理状态也经常引起打嗝。

有一个区分打嗝是否为器质性疾病的小技巧,就是打嗝可以在24小时内缓解,入睡后自动停止。大部分不是由疾病引起的,但是那些仍然打嗝超过24小时并且不停止入睡的人就是生病了。

耳鸣

当你用手捂住耳朵时,你会感到耳朵嗡嗡作响。这是因为外界的噪音被屏蔽了,你可以听到耳朵旁边组织的血液流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显微外科主任戴海江教授说,安静的环境可以放大我们的听力,但如果平时能听到“脑子里的唧唧声”,铃声、口哨声、海浪声、蝉鸣声等。出现在你的耳朵里,而周围环境又没有相应的声源,你就要小心了。耳鸣专家说:“我治疗过很多耳鸣患者。从外表看,他们至少比实际年龄大10岁。”严重的耳鸣不仅影响听力,干扰正常睡眠,还会引起焦虑、易怒或抑郁等一系列精神问题。

噪音是耳鸣最常见的原因。当某一频率的噪声损伤了听觉神经的外周细胞时,就会出现相应频率的耳鸣。事实上,超过安全噪音标准(80-90分贝A声级)的噪音可能会导致耳鸣和耳聋。药物滥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包括普萘洛尔、维拉帕米和布洛芬在内的许多常用药物都可能引起耳鸣。此外,常见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也会引起微循环障碍,导致耳鸣。

神经末梢一旦受损,很难恢复,但可通过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缓解症状。耳鸣患者应避免饮酒、吸烟、熬夜等不良习惯。

磨牙

当你睡觉的时候,你的牙齿吱吱作响。醒来时面部肌肉紧张酸痛,并伴有头痛。如果你有这种症状,你很可能患有磨牙症。磨牙的原因有很多。侧卧或俯卧位睡觉,牙齿异常咬合,会使人不由自主地磨牙。磨牙也可能是胃肠功能紊乱、肠道寄生虫、高尿酸血症等的表现。此外,口腔是人体最先兴奋的部位,人们在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增大时可能会磨牙。

不用担心磨牙。长期磨牙会造成牙齿和牙周组织大面积脱落,不仅可能引发牙周病,还会导致面容苍老,影响美观。如果经常磨牙,可以在睡前用毛巾敷上下颌,放松咬合肌,尽量放松自己,做一些体操,泡热水澡,听轻音乐等。

打鼾

偶尔打呼噜也不用紧张。如果打鼾声音大且不均匀,并有晨起口干、白天乏力、嗜睡、头脑昏昏沉沉、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则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经常发生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血液中的含氧量明显降低,使身体处于缺氧状态,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还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

发现肥胖者、男性、孕妇等。打鼾的高发病率。如果打鼾者醒来后出现口干、头晕、头痛、白天嗜睡,甚至在工作或开车时睡着,以及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最好去医院。

关节响

关节的运动受到筋膜、韧带、肌肉和其他组织的限制。关节腔内有润滑液,里面有溶解气体。当你移动你的关节时,你将这些气体从液体中挤出来并发出声音。当关节过度屈伸时,往往会出现关节“喀嚓”一声,一般不会影响健康。但如果关节经常响,伴有疼痛和运动障碍,就要注意了,可能是腱鞘炎、滑囊炎、半月板损伤等骨关节炎。

放屁

当你用吸管喝水,张着嘴说话,或者吃得太快时,人们会吸入额外的气体,加上细菌分解肠道内食物残渣产生的气体,所有这些

是屁的主要来源。豆类、胡萝卜、奶制品等最容易产气,但这些多是健康食物,产生的屁带响但不臭,因此有“响屁不臭”之说。而吃鸡、鸭、鱼、肉后,虽然排气较少,但这些动物性蛋白经发酵、腐蚀会产生硫化氢、硫醇等物质,排出体外通常无声但很臭,故有“臭屁不响”之说。

“噪音”扰人更害己,揪出制造“噪音”的罪魁祸首,才能还自己一个“安静”的身体。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这些人得流感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中疾控支招
人民网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中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天气转凉,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逐渐进入高发季节,特整理以下防护要点,助您与家人筑牢健康防线,从容应对流感季。 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是什么?当前主要流行株有哪些? 流感是流感病毒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当前我国流感流行毒株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伴随乙型(Victoria系)、甲型H1N1亚型共同流行。 流感是如何传

0评论2025-11-042

国家医保局:进一步加强超量开药智能监管工作
人民网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国家医保局官网消息,为贯彻落实全国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强化源头治理,近日,国家医保局就加强超量开药智能监管工作发布通知。 通知指出,进一步深化智能监管改革试点,依托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建立健全超量开药问题智能监管筛查预警规则,推动监管关口前移,构建更加严密有力的医保基金智能监管体系,牢牢守住医保基金安全底线。分三个阶段推进相关工作: 一是

0评论2025-11-041

国家医保局印发血管、淋巴系统立项指南
人民网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国家医保局官网消息,血管、淋巴系统作为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生命循环系统,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变化及人口老龄化加剧,血管系统疾病已成为国民健康的重大威胁。近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印发《血管、淋巴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重点关注血管差异与操作风险,将原有血管、淋巴系统价格项目规范整合为116项,另有加收项9项、扩展项1项。 根据血管差异,

0评论2025-11-042

国家卫健委印发《成人健康体检项目推荐指引(2025年版)》
人民网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消息,为进一步规范健康体检行为,维护受检者健康权益,国家卫健委近日印发了《成人健康体检项目推荐指引(2025年版)》(以下简称《指引》)。 《指引》主要包括健康体检自测问卷、基本体检项目、慢性病风险筛查项目。健康体检自测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既往史及家族史、生活方式信息和心理健康状况等,用于了解受检者基本健康状况,对疾病风险进行初步评估;基本体

0评论2025-11-041

商用清洁机器人国家标准发布
本报北京11月3日电(记者孔德晨)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商用清洁机器人》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5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适用范围覆盖商场、酒店、写字楼、地下车库等商用环境中使用的清洁机器人,通过明确清洁性能、运动性能、健康安全等技术要求,规范产品设计与生产,全面提升商用清洁机器人的产品质量水平与实际使用体验。  细分产品清洁性能要求。针对商用清洁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多样

0评论2025-11-042

新茶饮十年,为何再难见爆款?
还记得#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吗?距离这个热搜已过去超过五年。曾经,芝士奶盖、脏脏茶这类爆款茶饮每年都会出现,如今却难再复制。 新茶饮走过十年,面对变化的市场,新生代品牌在找哪些新出路?行业还有哪些增长空间? 爆款迭起的“黄金时代” 新茶饮的黄金年代,绕不开“爆款”。2015年前后,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横空出世,带火了现象级的芝士奶盖茶。 “第一次喝到芝士奶盖茶,咸香奶盖搭配清爽的茶底,感觉打开了新世

0评论2025-11-041

从长高到长壮,青少年身体素质如何持续提升
如果把健康比作一座房子,那肌肉力量就是支撑房子的“隐形承重墙”,而青少年时期正是给这堵“承重墙”添砖加瓦、筑牢根基的黄金阶段。 走在校园里不难发现,现在的孩子比几年前“蹿”得更快、“拔”得更高——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对比5年前,我国6至17岁青少年身高显著增长,男生平均增高2.1厘米,女生平均增高2.2厘米。别小看这2厘米,对孩子来说,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信号。 与此同时,围绕青少年肌肉健康的研

0评论2025-11-042

拔罐并非“万能术”,这些误区应知晓
近日,一则“男子在家连续拔罐两天导致截瘫”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据报道,该男子因操作不当造成严重后果,这一案例也为热衷中医养生的人群敲响了警钟。 随着中医养生理念深入人心,拔罐作为传统外治法的一种,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不少人将其视为缓解疲劳、改善不适的家庭保健法。然而,盲目进行拔罐操作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为此,科技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医专家,厘清常见拔罐操作误区,揭示正确操作方法。 误区一:拔罐能

0评论2025-1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