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行学说,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早已是一种普遍文化。在中国的南北方广为流传,随处可见。至于五行养生的说法,早就众所周知了。但是,现在流行的关于季节变化的说法和各个季节的五行、生活方式真的有关系吗?下面就带大家探讨一下五行学说的养生之道。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中医常用五行将人体各部位与自然相结合,讲究五行与五感、五味、五色、五季(春夏、长夏、秋冬)的关系。只有五行和谐才能达到健康,所以用五行养生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中医理论中,五行的基本规律是非常复杂的,绝对不只是“黑为水,所以肾虚的人要多吃黑色的食物,多穿黑色的衣服”这么简单。
春天:春天五行属木,人体五脏中肝属木。所以春季要注意养肝。绿色是肝。春天可以多吃黄瓜、菠菜等绿色蔬菜水果。五味中,酸味入肝,所以肝血不足的人在春天也可以吃一些酸味的食物,比如凉菜,适量放点醋。肝气过盛说明脾气不好,所以经常生气的人要少吃酸味。
在夏季:,的夏天,五行属火,人体的五脏和心脏一样属于火。红色属于心脏,但夏天不要盲目补充红色食物。这要根据你的身体状况来决定。比如一个人心虚,心神不宁的人吃红枣桂圆会有很好的效果;但如果心火旺盛,口腔生疮的人吃红枣不仅不好,还会加重病情。苦味入心,所以心强的人可以多吃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苦丁茶等。缓解心火。
长夏:'s中医理论是将一年分为五季,即夏末秋初的“长夏”季节。长夏,五行属土,脾在人体五脏中属土。黄色食物会更有利于脾,可以多吃红薯、玉米等。在漫长的夏季健脾利湿。五味中,甘入脾。但甜食吃多了也会湿痰,长夏气候湿热。所以不能按照五行机械的多吃甜食。
秋天,秋季:的五行属金,肺是人体五脏中的金。五色中,白为金,可以多吃白萝卜、银耳、大白菜、冬笋、百合等。它们的性情平和润泽,能强健肺部,提神醒脑,促进肠胃蠕动,加强新陈代谢,使你的皮肤充满弹性和光泽。五味中,辛味入肺,但秋季气候干燥,不能机械地按五行吃辣。
冬季:,的冬天,五行属水,人体五脏中,肾属水。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补肾,会事半功倍。黑肾,多吃黑色食物对补肾有好处,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但是冬天天气冷,黑木耳,黑芝麻等。都是寒性食物。所以阳虚怕冷的人也要多吃羊肉狗肉。黑色衣服可以吸收更多的阳光紫外线,保暖。所以冬天穿黑色衣服比较合适。但由于黑色颜色较深,容易平复人的情绪,冬季是抑郁症多发的季节。所以有抑郁倾向的人冬天最好不要穿黑色衣服。
简而言之,中医理论重视五行
防寒润燥 适量进补(中医养生)
霜降过后,凉燥交织,养生需兼顾防寒与润燥,遵循“温和适度”的原则。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此时进补更易吸收。可适量摄入羊肉、牛肉、鸭肉、板栗等温和平补食物,增强体质。“补霜降”重在细水长流,要避免大寒大热,可以用羊肉搭配当归、生姜煮汤,既能温补又不燥热。若出现口干、便秘,便是补益过度的信号。 此时还可多食用百合、银耳、梨、蜂蜜、核桃等,缓解鼻咽干燥、皮肤皲裂。忌过量食用寒凉食物,如冷
0评论2025-10-3111
中医这样应对秋乏(中医养生)
入秋后,人体容易出现秋乏。中医认为,秋主燥,燥热耗气伤阴,气虚则四肢无力、神疲懒言,阴虚则口干、咽干,因为人体在夏季损耗的阴津未恢复,阴津阳气皆不足,故易出现疲乏。该如何缓解秋乏? 饮食调理。气虚型秋乏表现为乏力、气短、出虚汗、越困越睡不着觉,推荐食用黄芪、黄精、西洋参以及山药等补气食物。痰湿型秋乏表现为皮肤偏油腻、腹型肥胖、大便不清爽、下午困倦,推荐食用枇杷、萝卜、陈皮、茯苓等健脾化湿的食材或
0评论2025-10-1718
疗愈经济崛起 杭州年轻人为何也开始养生?
中新网杭州10月7日电(林波)当“Z世代”在百年药堂里挑战“五行养生”,手捧一杯“养生熟水”代替咖啡因,或是亲手制作一枚古法香牌时,一种根植于东方智慧的新型消费图景正在浙江杭州悄然展开。这背后,是“疗愈经济”的蓬勃兴起。而杭州,正以其独特的宋代潮流养生生活文化密码,为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打造多元新玩法。何为疗愈经济?简而言之,这是一种以舒缓情绪、改善身心为核心的新型消费业态。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
0评论2025-10-089
白露后天气转凉 这个节气养生要注意哪些要点?
今天(7日)迎来白露节气。白露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
与刚刚过去的处暑相比
白露后昼夜温差进一步加大
寒意渐生
这个节气需要注意什么呢?
白露过后,昼夜温差增大,气温变化频繁,这个时候,应特别关注腹部与足部的保暖。腹部受凉易引发肠胃不适,选择透气保暖的鞋袜,则有助于维持身体整体的温热平衡。
夜间睡眠时,需要盖好被褥,避免受凉;
建议采用分层穿搭方式,以便根据时段和体感及时调整衣物。
中国中医科学院
0评论2025-09-0733
秋季养肺正当时(中医养生)
秋天已至,日常养生应从“养心”逐渐变为“养肺”。中医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既恶暖,又怕寒,肺外合皮毛,主呼吸,与空气接触。外邪侵犯人体,不管从口鼻吸入,还是由皮肤侵袭,都容易犯肺而致病。所以,秋天养生,养肺护肺是关键。 秋季是进补肺脏的最佳时机,中医讲究药食同源,重视通过调节饮食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可以通过食疗养肺,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适
0评论2025-09-0532
晒背OR艾灸 跟风养生先辨体质
“晒背祛寒湿”“居家艾灸驱冬病”等网红养生法热度飙升。这些方法看似好处多多且简单易操作,但需要提醒大家,无论是哪种养生方法,操作前都需先咨询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和穴位指导,避免盲目跟风养生变伤身。
养生养出一身伤
67岁的张女士也想尝试晒背改善关节不适,在午饭后背对太阳暴晒两个多小时,逐渐感到头晕、心慌、胸闷气短。当天下午她到医院就诊,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血压升高。
医生询问后发现,张女士有高血压病
0评论2025-08-2524
防蚊虫,中医有妙招(中医养生)
俗话说:“最毒不过秋蚊子。”蚊媒传染病是指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病原体的一类疾病,常见的有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疟疾等,会引起高热、身体酸痛等症状。中医将蚊媒传染病归为湿温范畴。夏末初秋,防蚊不可忽视。 香囊驱蚊。陆游有诗曰:“泽国故多蚊,乘夜吁可怪。举扇不能却,燔艾取一快。”艾草可熏烟驱蚊,是制作香囊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取艾叶10克、藿香10克、苍术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共研粗面,取适量装入无
0评论2025-08-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