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酱油中的“门道儿”,一次性说清

2022-10-09 09:04680

国庆假期前,某知名调味品公司引发巨大争议。原因是其生产的酱油涉嫌“双标”:有网友爆料称,该品牌在国内销售的酱油含有食品添加剂,而在国外销售的酱油零添加剂,只有水、大豆、小麦、盐等。并认为其产品生产是“双重标准”。尽管该公司多次在社交平台发表声明否认“双标一标”论,但这场风波仍在网络平台持续发酵。

同时,这一事件也引起了部分网友的焦虑。大家都表示不知道吃什么酱油,很好奇如何看待酱油里的添加剂。今天我给你看看。酱油中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为什么要加他们?安全呢?那我们就来说说怎么选酱油,看什么指标,怎么合理吃酱油。

1.酱油里添加了哪些添加剂?

任何酱油的主要成分都是这四样东西:水、大豆(黄或黑豆)、小麦(面粉)和盐。因此,它们会占据配料表的前四位。在后面,可能添加的成分有:

第一类:糖、果葡糖浆、三氯蔗糖等甜味物质。

解读:三氯蔗糖最早由英国人研发,美国是其最大的销售市场。

众所周知,做咸菜的时候,放一勺糖可以让味道更加鲜美醇厚。所以在红烧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里放糖.酱油里放一点糖,会让咸味变得绵软、鲜美、浓郁。

白糖就不用说了。高果糖糖浆是由玉米淀粉经酶水解制成的产品。它的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有一种清爽可口的甜味。高果糖玉米糖浆是可乐雪碧等饮料的主要成分。

三氯蔗糖是一种高甜度的甜味剂,在我国被批准用于酱油等20多种食品。这种甜味剂最早由英国人开发,经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批准,首先在加拿大使用,而美国是其最大的销售市场。

第二类:谷氨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肌苷酸钠和鸟苷钠)、酵母抽提物等增鲜物质。

解读:清新剂并不可怕,也不是人工合成的物质。

谷氨酸钠是100多年前日本学者从海带中提取的谷氨酸一钠。5'-风味核苷酸二钠是存在于鸡汤中的美味物质。“酸猪肉”等产品更美味的原因之一是冷却肉在后熟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5'-风味核苷酸二钠。核苷酸存在于所有生物体的核酸(DNA和RNA)中,包括人体。它不是一种奇怪的合成物质。

酵母抽提物是以酵母为原料,水解其中的蛋白质和核酸,然后分离风味物质,再浓缩制成的鲜品。它不仅含有5'-风味核苷酸二钠和氨基酸,还含有多种B族维生素。

总之,清新剂不是什么可怕的东西。关键是不要暴饮暴食。如果失去了食物的天然味道,吃的东西都是酵母水解液的味道,都是味精鸡精的味道,就会很无趣。

第三类: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脱氢醋酸钠等防腐物质。

解读:是为了防止降盐后霉菌过多导致酱油变质。

酱油含盐较多,所以有一定的抑菌能力。盐是最古老的防腐剂,但是盐太多了,酱油就会特别咸,既不好吃也不健康。如果含盐量降低,抑菌能力就会下降。毕竟我们不可能一天就把酱油用完。一瓶酱油每天放在常温下要一两个月,可能会出现微生物大量繁殖,长出一层“果冻”,甚至霉菌超标的情况。

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只需要添加少量的防腐剂来辅助即可,不存在“过量使用”的风险(毕竟食品添加剂都是要花钱买的,达到效果后再多加也没有意义)。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已经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了几十年,从未发现它们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

山梨酸本身是一种存在于人体代谢中的物质,其毒性(半致死剂量)甚至低于食盐。苯甲酸也是许多水果中的一种物质。比如蓝莓和小红莓都含有苯甲酸,没必要害怕。

对于酱油,如果想不加防腐剂,就需要多加盐;但为了保证减盐产品的安全性,需要添加防腐剂。研究表明,在中国,对心血管死亡风险贡献最大的膳食因素是过量的钠摄入。所以,减盐是第一要务。吃没有防腐剂的酱油,不能让人长寿。

第四类:焦糖色素

解读:早已广泛应用于零食、可乐等食品中。

焦糖色素只加在酱油里,不加在酱油里。这是因为它的着色能力很强,加一两勺就能让一锅菜变成褐色,适合红烧和卤制的食物。

所谓焦糖,就是糖色油炸时产生的褐色物质。做糖葫芦、山药丝之类的食物,需要把白糖加热融化。白糖受热融化后,颜色慢慢变成褐色。这个颜色是焦糖色素。

当然,现代工业生产的焦糖色素也有不同类型,有的用于可乐等饮料,有的用于面包和零食(如黑森林蛋糕、可可饼干等。),还有一些在酱油、酱等调味品中。

为什么喝了很多可乐的焦糖色素,或者吃了棕色的饼干零食都不可怕,但是吃了这种酱油的焦糖色素就那么可怕?

二、如何选择酱油?看这四点。

现在的问题是,各种酱油怎么选。

1.看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

酱油的等级是以氨基酸态氮来划分的。它反映了

出酱油酿造过程中产生的氨基酸类物质的数量,和酱油的鲜味,以及营养价值,都有密切关系,可以说是酱油的“干货”指标。

  氨基酸态氮≥0.40%:三级酱油。

  氨基酸态氮≥0.55%:二级酱油。

  氨基酸态氮≥0.70%:一级酱油。

  氨基酸态氮≥0.80%:特级酱油。

  当然,有些产品具有更高的氨基酸态氮水平,最高可达1.20%-1.30%。这样的酱油自然是最优质的,不仅滋味鲜美,味觉丰富,香气浓郁,理论上说,多种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价值也会更高。

  看这个指标,要比什么晃动瓶子看泡沫(加增稠剂就可以让泡沫丰富)、倒在食品上看染色效果(加了焦糖色素就可以颜色更重)、用舌头品尝鲜味(多加味精和核苷酸钠盐就能更鲜)之类可靠多了。

  2.看酱油的用途

  如果做红烧类需要颜色浓重的菜肴,就选老抽酱油。如果炒菜、凉拌菜,希望味道鲜香而颜色清爽,就用生抽酱油。有些酱油是兼用型,没有写是老抽还是生抽,可以看看配料表中有没有“焦糖色素”,没有的话,上色能力就不那么强。

  3.看钠含量

  对于注重健康的消费者来说,减少酱油的钠含量是一个重要选择。

  酱油的营养成分表,通常会用每10克/毫升、或每15克/毫升的“一份”来标注钠含量。一勺酱油大约是10克,所以这样标注比较方便。

  注意把各种产品都换算成10克的量,然后在氨基酸态氮含量最高的产品当中,选钠含量最低的一档,就好了。

  例如,两款产品都是“特级酱油”。A产品的氨基酸态氮是1.20%,每份10克中含钠495毫克;B产品的氨基酸态氮是0.90%,每份15克中含钠1132毫克。那么,都换算成10克时,B产品的含钠量是754毫克。显然,A产品的氨基酸态氮高,钠含量低,比B产品更优秀。

  4.看产品名称的叫法

  按我国最新法规,只有纯酿造的酱油产品,才能叫做“酱油”。如果添加了未经酿造,用化学水解或酶水解方法制成的、类似酱油的配料,都不能叫做酱油,只能叫“某某调味液”。所以,现在消费者无需担心用“配制酱油”来冒充酿造酱油的问题了。

  三、使用酱油有技巧,

  建议起锅再淋

  用酱油炒菜的时候,最重要的技术要点是:用优质的酱油,起锅再淋酱油,同时减少其他调味品的用量。酱油香味浓郁,并含有少量糖和增鲜剂,那就不需要再加味精鸡精了,糖可以少放或不放,盐也可以减量。酱油的鲜美味道和香气,是盐+鸡精所不能替代的。它会让人炒菜的时候调味更方便:前面完全不加盐,只需出锅时加一两勺酱油就好了。

  起锅淋酱油有四个好处:一是避免酱油深入菜肴内部,影响色泽;二是避免酱油受热产生煳味,影响风味;三是让咸味附着于菜的表层,暂时没有深入内部,可以在达到同样咸味感觉的前提下减少至少三分之一的盐(钠);四是可以靠酱油中少量的糖达到鲜甜的感觉,而无需大勺放糖。

  总之,这样用酱油,可以轻松减盐、轻松减糖,还可增加营养素。酱油里含有多种B族维生素、钾、镁等营养素,尽管量少,多一点算一点。盐和糖里可是除了钠和糖,其他营养成分都没有的。

  四、不要太在意“零添加”、“头道”、“特酿”等词汇

  再说怎么分辨是不是优质酱油,最好的方法是直接看数据,企业打出的宣传标签等各种说辞都不重要。

  这里解释一下,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几乎都是在其他国家中许可使用的品种。所谓“外国不用食品添加剂”是彻头彻尾的谣言。即便看不懂英文日文,也可以买一包薯片,买一瓶可乐,念念后面的中文配料表,看看外国公司生产的产品里面有没有食品添加剂,就知道了。

  实在介意食品添加剂的话,国内可以买到各大品牌生产的有机酱油和“零添加”酱油,并不存在“添加剂产品卖国内,无添加产品卖国外”的问题。如果超市买不到,直接网上购买就可以了。不过,所谓“零添加”,不等于产品最安全,更不等于产品最优质。

  文/范志红(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研究发现一种蛋白与不孕症和癌症有关
科技日报北京8月26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25日发表在《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杂志上的论文,日本京都大学研究团队发现一种STAG3-黏连蛋白能像“DNA组织者”一样,帮助精原干细胞(产生精子的干细胞)建立独特的基因结构。如果缺少这种蛋白,小鼠将无法正常产生精子,从而出现不育。研究还发现,这一蛋白在人体部分免疫细胞和血液癌症中高度活跃,阻断它能减缓癌细胞生长。这一发现为治疗不孕症和某些癌症带来了新

0评论2025-08-273

AI诊疗掀起医院内外变革
8月20日清晨8∶00,在天津市海河医院的门诊大厅,72岁的张大爷对着导诊台的智能终端说:“我最近总胸闷,晚上睡不好,还老咳嗽。”话音刚落,屏幕便弹出信息——推荐就诊科室:心内科;建议检查:心电图、胸部CT。这看似简单的交互背后,实则是依托AI原生医院天河方案构建的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协同”的AI诊疗场景。 AI原生医院天河方案由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和智临天河科技有

0评论2025-08-272

“两新”政策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光明时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近日介绍,设备更新带动下,7月份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电机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9.7%和15.9%;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7月份电动自行车、5G智能手机产品分别增长45.3%、8.1%。 实践表明,“两新”政策正在多层面推动产业升级、消费扩容和经济循环的优化,政策红利正不断转化为发展动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0评论2025-08-272

数字经济如何提振消费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力支持提振消费。近年来,伴随着数据要素、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度应用,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产品、新产业、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经济全面渗透到消费的各领域各环节,不仅有助于创造更多消费场景,还能显著提升供需匹配效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要,成为激发消费活力、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动力。 先看数字经济是如何影响消费的。从扩

0评论2025-08-272

岗前培训期间受伤,能否算工伤?(新闻看法)
许多用人单位在聘用新员工时会进行岗前培训。新员工接受岗前培训期间,劳动关系是否建立?员工在岗前培训期间受伤,是否可以认定为工伤?近日,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劳动者在岗前培训期间受伤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2023年5月,唐某应聘某餐饮店服务员岗位,双方尚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23年5月30日,餐饮店带我查看了培训场地。2023年6月1日,我根据安排参加岗前培训,在培训场地不慎摔伤了腿

0评论2025-08-272

告别开学焦虑,需要身心“软着陆”
暑假余额不足,不少家庭正经历着相似的场景:孩子情绪低落、易怒、食欲不振,甚至深夜难眠。假期生活规律被打乱带来的体重增加、近视加深,更成为压在孩子心上的又一根稻草。从自由散漫的假期模式切换到规律紧张的学习状态,这道每年两度的“坎”,考验的不仅是学生的适应能力,更是家庭的教育智慧和学校的育人理念。 针对这种情况,有专家指出:持续一周以上的负面情绪和异常行为,可能是心理健康发出的预警信号。这绝非简单的“

0评论2025-08-273

适老家具和儿童保育用品新标准分别发布
本报北京8月26日电 (记者林丽鹂)近日,“一老一小”领域两项新标准发布。“一老”方面,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适老家具 设计指南》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立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与生理心理特点,从适老家具的外观材料、智能化、功能配置维度方面提出细化设计要求。标准明确,适老家具外观材料设计时应考量潜在的风险。产品主色调宜选择浅米色等柔和的中性色,辅助色宜选择浅黄色

0评论2025-08-274

如何科学应对常见皮肤问题(服务窗)
脸上反复泛红、痘痘此起彼伏……你是否也曾因为这些皮肤问题感到焦虑?皮肤状态往往一目了然,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变化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各类皮肤问题发生率持续上升。与此同时,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缺乏科学依据的护肤言论,加剧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认知混乱。正确识别皮肤问题、掌握科学的防治知识,是守护皮肤健康的重要一环。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中医师戚东卫说,临床上常遇到

0评论2025-08-272

养老院里来了机器人助理
伴着舒缓乐声,一台具身智能机器人正陪伴老人缓缓起势,打起了太极拳。只见它流畅自如地复现出“云手”“揽雀尾”等经典太极招式,依靠绳驱传动的手臂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柔和优美的弧线,同时还能精准调节步法,实现灵活位移……这是记者日前在深圳市养老护理院里看到的一幕。 当日,深圳市养老护理院与星尘智能(深圳)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基于技术与场景协同,聚焦AI养老机器人研发、多模态数据训练及智慧照护系统落地

0评论2025-08-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