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心肌缺血(比如典型的ST-T改变),但是患者的症状可能并不明显,所以人们会很好奇:什么是心肌缺血,严重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心肌缺血。
缺血是指心脏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供氧减少,心脏能量代谢异常,无法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或猝死。
心肌缺血的原因很多。任何能引起心肌氧供失衡的原因,如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狭窄、风湿病、梅毒、川崎病引起的冠状动脉炎症,以及冠状动脉痉挛、栓塞、外伤、先天性畸形等,均可引起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与冠心病有关。
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引起的心肌缺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冠心病。
通常心肌缺血是有症状的,如胸闷、憋气、胸痛,称为心绞痛。心绞痛是最常见的冠心病。有些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心电图或平板运动检查时可发现缺血性ST-T改变(注意:并非所有ST-T改变都是缺血性的,诊断心肌缺血有一个标准的心电图改变),或其他检查时可发现阳性结果。这种情况就是隐匿性冠心病。不管是哪种类型,一旦确诊心肌缺血,就意味着心肌供氧失衡,久而久之就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首先,缺血缺氧的直接后果是心肌细胞有氧代谢减弱,生产力降低,心脏活动所必需的能量供应不足;同时,代谢废物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清除,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精力不足、心绞痛,最终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导致心功能下降。严重时可引起心肌梗塞或猝死。此外,心肌缺血会损害舒张功能,加重心肌代谢紊乱和心肌电活动障碍。
无症状,也值得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现约25% ~ 50%的猝死患者生前无心绞痛症状史,近90%的尸检发现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对520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30年的随访观察表明,25%的心肌梗死患者无症状,其10年内死亡率为84%。结果表明,无症状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死亡率与有症状心肌梗死相似。即使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仍无症状。
所以不管有没有症状,哪怕只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只要明确心肌缺血存在,就应该积极治疗。有三种方法,即药物治疗、药物介入治疗(即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和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首选药物治疗,结合检查调整。
一般心肌缺血通常可以用药物治疗,包括硝酸酯类(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改善心肌供血,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降低心肌耗氧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和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稳定斑块)增强远期疗效。
必要时在心电图和活动平板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如冠状动脉CT检查,以便选择下一步治疗方案。特别是,冠状动脉造影仍然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金标准。
时刻防范,不可大意。
首先,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疗的基础,要一直坚持。包括:
(1)合理膳食。饮食规律,不要吃太多,注意补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糖尿病患者除了低糖饮食外,最好少量多餐,但一天内总量不变,有利于血糖控制的稳定。高血压患者
(2)适当运动。鼓励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散步、慢跑、游泳等。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运动量应控制在正常人的70% ~ 80%。合理作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3)戒烟限酒。
(4)心态平和,避免激动,不要长时间待在嘈杂的环境中。
(5)体重控制。
其次,出门准备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品;定期去看医生;接受健康教育。